摘要:9月24日上午,阳光洒满川东田野,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达州庆丰收活动暨水产美食消费季启动仪式在大竹县乌木镇广子村举行。此次活动以“巴渠大地庆丰收 巴山水萃展新景”为主题,现场不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更全方位展现出达州农业发展的新成就、农村建设的新气象与农民精
9月24日上午,阳光洒满川东田野,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达州庆丰收活动暨水产美食消费季启动仪式在大竹县乌木镇广子村举行。此次活动以“巴渠大地庆丰收 巴山水萃展新景”为主题,现场不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更全方位展现出达州农业发展的新成就、农村建设的新气象与农民精神的新风采。
丰收节大竹主会场节目表演。
作为主办地,大竹县近年在农业领域亮点纷呈。一方面,该县以全省第10位的耕地面积,稳定产出全省第6位的粮食总产量,用有限土地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另一方面,立足川东丘陵地形,创新推进稻渔产业全域布局、全民参与,成功实现从内陆河源县到全国百强渔业大县的跨越。其“多元化保障食物供给”经验获省级会议交流推广,还登上《农村工作通讯》《中国乡村振兴》等刊物;大竹县粮油稻渔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更在2025年首次绩效评估中斩获全国第一;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点”,系产业振兴方向全省唯一,彰显产业硬实力。
丰收现场
田间欢歌起惠农暖人心
当天,大竹县乌木镇广子村活动主会场一片热闹景象。田间水里,村民们穿梭忙碌,熟练地捕捞、分拣、打包小龙虾,饱满的虾子装满筐,大家脸上的笑容藏不住丰收的喜悦——这正是当地“稻渔共生”模式结出的硕果。
会场内,“庆丰收、享丰收、赛丰收、助丰收、惠丰收”五大系列活动同步开启,亮点纷呈。“巴山食荟”展示品鉴区里,特色农产品香气四溢;农民趣味运动场上,村民们欢声笑语不断;直播带货镜头前,工作人员陆娅正热情介绍:“家人们看,这是大竹肉丁面,‘面宝宝’吉祥物超可爱,面条、料包独立封装,在家就能煮出店里同款美味。”不到一小时,肉丁面、香椿酱等9种特产就卖出近3000元。
招聘现场。
“惠丰收——我为农民办实事”专区更是人气爆棚。14家企业带来近2000个岗位,既有智能制造、轻纺鞋服等园区大厂职位,也有香椿、白茶等本地特色产业岗位,还有技术指导、网络销售等岗位适配不同需求。就业创业政策展示区里,工作人员“面对面”答疑,发放宣传单,仅开场2小时就有近300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健康关怀也送到了村民家门口。市县乡20名医疗专家组成义诊团队,为村民测血压、开健康处方、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让村民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丘区农机展销区同样亮眼。现场40余台(套)农机涵盖“耕、种、管、收、储”全环节,既有适配坡地的小型机具,也有智能大型装备,还不乏达州本土研发的“达州制造”产品。“我们带了无人机、拖拉机等设备,村民咨询不断,不少人当场下单。”本地经销商李徐峰说。
产业深耕
稻渔织链网融入新格局
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东风,大竹县依托市委、市政府构建的川(渝)东北稻渔产业集群带,盘活57.9万亩水田资源,推行“稻+渔”复合种养模式,推动产业全域、全民、全面发展。
在全域布局上,大竹坚持“平坝稻油小龙虾”思路,利用冬水田及小碎散地块推广“稻渔+”模式,20.4万亩稻田实现“一季稻两季虾”或“一季稻常年鱼”,水产年产量达2.6万吨。全民参与方面,瞄准川渝市场,通过早虾抢市、秋冬虾错峰及6000余亩“高温虾”试养,实现全年产销,2024年已带动1300余户发展3.4万亩稻虾养殖。着眼于全面发展,出台“九条措施”,设立2000万元专项基金,重点覆盖土地流转费、购苗费等关键环节,叠加多类政策降低种养风险,构建“稻渔+”政策红利矩阵,并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稻渔产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大竹肉丁面展品。
同时,大竹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以百岛湖生态农业公司为龙头,集聚多家企业,培育115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2000余人就业;组建150人专家团队,构建“1+2+N”技术服务体系,及时解决养殖难题;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机制,实现“一季稻一季虾”亩均增收超1800元。
在三产融合上,大竹打造稻渔产业集群,现有3.4万亩稻虾种养面积,综合产值达2亿元。种业端,成立蜀水稻虾产业研究院,建成省级小龙虾良种繁育场,年繁育虾苗1.5亿尾;市场端,推行“订单农业+终端直供”模式,85%的小龙虾销往川渝地区;文旅端,举办多场主题活动,带动消费超5000万元。
小龙虾捕捞现场。
据介绍,大竹县将继续推广小龙虾“平田”养殖模式,力争2026年底稻虾种养面积突破10万亩,融入“东有淮安盱眙,中有湖北潜江,西有四川达州”的中国小龙虾产业新格局,为达州建设“鱼米之乡”助力。
全域发展
产业强根基乡村展新颜
今年以来,大竹县锚定“守底线、补短板、兴产业、谋改革、促振兴”思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化改革保供给、防返贫,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农民增收。上半年,该县第一产业增加值25.8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位列全市第一。
丰收节大竹主会场抖音直播。
特色产业聚链成群,发展动能强劲。生产端,20万亩糯稻、8万亩白茶稳定种植,新扩苎麻2.8万亩、稻虾1.5万亩,香椿鲜芽出口额约172万美元,5.3万亩“竹+”基地涵盖多元业态,“6+1”现代农业结构成型;加工端,2000吨冻干醪糟生产线产销两旺,白茶咖啡新品获市场肯定,“三纺联动”“三竹鼎立”格局加速构建,3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亿元;品牌端,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滋竹尝乐+”品牌矩阵,借小龙虾狂欢季等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丰收节大竹主会场义诊现场。
和美乡村塑形铸魂,图景愈发靓丽。示范引领上,按“五个结合”规划“三美”未来乡村,投资约4亿元打造59.9平方公里先行片区,年内将建成1个省级先行片区、1个样板村、24个补短村;基础提质上,推进两条美丽乡村路建设,加快水务项目建设确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8个村整村推进污水治理,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新风弘扬上,开展49场“文化下乡”、66场体育活动,举办20余场节会,当地企业获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奖项,苎麻文创曲艺巡演进一步提升地方影响力。
来源:达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