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传播碎片化的2025年,企业通过媒体报道实现品牌造势需兼顾策略精准性与执行规范性。从前期邀约到专访执行,再到后续传播,每一个环节都需以“专业度+传播力+合规性”为核心。
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传播碎片化的2025年,企业通过媒体报道实现品牌造势需兼顾策略精准性与执行规范性。从前期邀约到专访执行,再到后续传播,每一个环节都需以“专业度+传播力+合规性”为核心。
一、媒体邀约前的核心准备:精准定位与资源匹配
1. 明确传播目标与受众分层
企业需根据品牌阶段(如新品发布、融资公告、ESG成果)确定传播重点。例如,科技企业发布AI芯片时,应优先邀约《科技日报》《半导体行业观察》等垂直媒体,同时覆盖36氪、虎嗅等创投平台触达投资者;若为消费品牌,则需联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扩大大众认知。2025年媒体管家数据显示,精准分层邀约可使报道转化率提升40%。
2. 媒体资源库动态更新
建立包含国家级媒体(新华社、央视)、地方主流媒体(北京日报、广东卫视)、行业垂直媒体(《财经》杂志、智驾网)、国际媒体(路透社、彭博社)及新媒体(B站科技区UP主、Twitter科技博主)的分层资源库。
3. 宣发物料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
基础物料:准备中英文新闻通稿、高管金句海报、产品4K实拍图。定制物料:针对不同媒体特性调整内容,例如向《第一财经》提供行业分析报告,向抖音博主提供互动脚本合规审查:确保内容符合《广告法》《网络安全法》,避免绝对化用语(二、媒体邀约执行中的关键沟通技巧
1. 邀约话术设计:价值传递优先
避免“广撒网”式邀约,需突出企业独特性与媒体报道价值。例如:“我们注意到贵平台近期关注‘低碳技术’领域,我司新发布的氢能储能系统可降低30%碳排放,或能为贵平台读者提供实践案例。”2025年媒体管家实践表明,个性化邀约回复率比模板话术高65%。
2. 专访时间与形式灵活协商
时间选择:避开重大新闻事件日(如两会、科技峰会),优先安排在周二至周四上午(媒体工作高峰期)。形式创新:提供线下专访、云端连线、元宇宙虚拟展厅采访等多种选择。例如,2025年某汽车品牌通过VR技术让记者“驾驶”未上市车型,相关报道阅读量提升3倍。3. 应急预案准备
制定技术故障(如网络中断)、高管临时缺席、敏感问题提问等预案。例如,准备备用采访间、提前录制高管视频问答、培训发言人应对“数据争议”“竞争对比”等高频问题的标准化话术。
三、媒体专访现场的执行规范与细节把控
1. 场地布置与设备调试
环境选择:避免嘈杂背景,优先使用企业展厅、会议室或专业影棚。2025年流行“场景化专访”,如科技企业在实验室进行采访,增强真实感。设备标准:提供4K摄像机、专业麦克风、高速网络(5G+Wi-Fi 6双备份),确保直播或实时传输稳定性。2. 发言人表现管理
形象规范:统一着装(如企业色系西装)、佩戴名牌,避免过于个性化的配饰。语言控制:使用“数据+案例”结构化表达,例如:“该技术已应用于3个行业,客户成本平均降低18%。”同时避免技术术语堆砌,确保大众媒体可理解。情绪管理:面对质疑时保持微笑,采用“确认问题+重申立场+提供证据”三步法回应,例如:“您提到的数据差异可能源于统计口径不同,我们最新白皮书第5页有详细对比。”3. 记者需求响应机制
资料补充:现场提供电子版产品手册、第三方检测报告等补充材料。二次沟通:专访结束后24小时内发送感谢邮件,附上精修照片、视频片段及报道引用建议。四、专访后传播与关系维护策略
1. 报道内容二次扩散
多平台分发:将媒体报道剪辑为15秒短视频(抖音)、3分钟精华版(B站)、图文长文(公众号),并添加话题标签(如#品牌名新技术#)。海外传播:针对国际媒体报道,翻译为英、日、德等多语种版本,在LinkedIn、Twitter等平台推送。2. 媒体关系长期运营
定期互动:每季度邀请核心记者参加技术沙龙、新品体验会,保持非报道场景下的联系。定制化答谢:根据媒体偏好赠送礼品(如科技博主送最新款耳机、财经记者送行业报告合集),避免现金或贵重物品。来源:小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