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自己靠近谁,谁就会打喷嚏、发痒、起荨麻疹。这种奇怪的现象被称为“对我过敏症”(PATM)。虽然这种情况很罕见,目前还没有确凿的科学解释,但关于其可能成因和影响的初步研究正在进行中。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有哪些特点呢?
有人说自己靠近谁,谁就会打喷嚏、发痒、起荨麻疹。这种奇怪的现象被称为“对我过敏症”(PATM)。虽然这种情况很罕见,目前还没有确凿的科学解释,但关于其可能成因和影响的初步研究正在进行中。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有哪些特点呢?
日本东海大学理学院的关根佳香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研究。
该研究分析了患有PATM综合征的人皮肤所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
过敏倾向往往与遗传有关(特应性),还会因污染等环境因素而加重。
PATM可能与人体对皮肤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度增加有关。
这种情况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生的影响鲜为人知。
有这样的案例:对某些食物严重过敏的人,亲吻吃过这些食物的人后会出现过敏反应。
这一案例表明,人类过敏及其潜在传播方式复杂且多样。
在研究的75种化合物中,甲苯的含量格外突出。
患者体内甲苯的含量是正常人的39倍。
这种异常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患者身边的人会出现过敏反应。
甲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常见于油漆、胶水等产品中。
人体吸入甲苯后,肝脏会对其进行代谢。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表示,人体会通过皮肤排出一部分甲苯。而PATM患者排出甲苯的能力受损,导致甲苯在体内积累并过量释放。
《自然》杂志发表的一份科学报告指出,与对香水或汗液本身的常见过敏不同。
PATM综合征不会对患者本人造成影响,而是会影响其周围的人。
对于PATM患者来说,压力和焦虑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并非因为他们自身有不适感,而是因为他们似乎会让身边的人出现不适。
比如身边人会打喷嚏、咳嗽、发痒或感到不舒服。
PATM目前尚未得到官方认可,也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
但色谱法和质谱法等技术已检测出患者皮肤中异常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能成为生物标志物,为未来诊断这种罕见疾病提供线索。
“对他人过敏”是一种真实存在但了解甚少的情况。
迫切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明确其病因、制定诊断标准,并研发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
来源:悠悠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