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三朋友急着要存项目资料,催我去数码城帮他挑个1TB的移动硬盘,结果一到柜台问价就懵了。闪迪那款平时常看的SSD,居然要729块!我记得5月份自己买同款的时候才580,这才四个月就贵了149块。老板一边翻货柜一边叹:“不是我想抬价,上游拿货价都涨了,闪迪9月
上周三朋友急着要存项目资料,催我去数码城帮他挑个1TB的移动硬盘,结果一到柜台问价就懵了。闪迪那款平时常看的SSD,居然要729块!我记得5月份自己买同款的时候才580,这才四个月就贵了149块。老板一边翻货柜一边叹:“不是我想抬价,上游拿货价都涨了,闪迪9月初刚发的通知,现在拿10个的成本,比以前拿12个还高,后面美光、三星估计还得跟涨。”不光线下,我当天晚上刷电商平台,发现之前常买的金士顿128G内存卡,也从69块涨到了89块,评论区里好多人都在说“怎么突然贵了”。其实这不是商家随便加价,存储芯片行业最近确实有新动静,今天我用大白话把这些事儿捋清楚,不管你是要换硬盘、买内存卡,还是单纯好奇这波涨价,都能看明白。
先说说这波涨价具体是咋回事,得说点实在的。闪迪是9月4号正式发的通知,咱们平时用的SSD、手机内存卡、U盘这些消费类产品,全都涨了10%以上。这已经是它今年第二次涨价了,4月份那波也涨了10%,相当于半年里价格悄悄高了两成。紧接着美光也有动作,9月中旬给拿货的商家发了消息,说DDR4、DDR5这些内存条里的芯片要涨20%-30%,连汽车上用的存储芯片涨幅都可能到70%,还暂停报价一周,说是要重新调价格。更别说三星、SK海力士这些行业大厂,9月初两周内都跟着发了涨价通知,那种存东西用的NAND闪存芯片,拿货价直接涨了20%左右。数码城老板跟我吐槽:“以前客户一次拿5个U盘,现在都只拿2个,说先凑合用,等降价再补,我们也没办法,上游货紧得很。”
那为啥突然都开始涨价?其实就是供需没对上,一边货少了,一边要的多了。先说说供应端,早在2024年底,三星、SK海力士这些上游大厂就开始“减产”,比之前少生产10%-15%的芯片。而且他们还把不少产能转去做更高级的东西,比如现在热门的DDR5内存条、AI用的HBM芯片,老款的DDR4、普通SSD用的芯片就生产得少了。你想啊,上游做的少了,下游商家拿货自然就难,价格肯定跟着涨。更关键的是,想恢复产能也没那么快,行业里的人说,至少要2-3个月才能把生产线调回来,短期之内货肯定还是紧的。
再看需求端,现在要存储芯片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两个领域涨得特别快。一个是AI,你可能觉得AI跟存储没关系,其实不是。训练一个大型AI模型,要存巨多的数据,都是PB级别的(1PB等于1024TB),北美那些做云服务的公司,比如亚马逊云、微软云,订单都已经签到2026年第二季度了,根本不愁卖。另一个是智能汽车,现在路上跑的L3级以上智能车越来越多,渗透率都超过50%了,这种车需要存的东西比以前多太多,以前一辆车可能只需要100G存储,现在得要500GB以上,光这部分的需求缺口就超过30%,汽车厂家都在抢芯片。还有数据中心,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用得越来越多,传统的硬盘(HDD)供应也紧张,交期都延长到52周了,很多企业只能转用更快的SSD,又进一步把需求推高了。
值得高兴的是,咱们国内的存储企业也没落下,最近进步特别快。比如长鑫存储,现在已经能自己生产17nm工艺的DDR5芯片了,存储单元的面积比上一代小了20%,还启动了上市辅导,估值都到1500亿了。要知道它之前做的19nm DDR4芯片,早就打破了海外的垄断,咱们买的不少内存条里都有它的芯片。还有长江存储,232层的NAND闪存芯片良率已经超过90%,简单说就是做100个能成90个以上,质量越来越稳定,市场份额也在慢慢涨。政策上也给力,国家把存储芯片放进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大基金三期还投了500多亿支持这些企业扩大生产,2025年政府采购的时候,还要求国产存储芯片占比不能低于50%,相当于给咱们自己的企业搭了个好台子。
那普通人该怎么应对?首先说买存储产品的时机。根据TrendForce(就是专门研究这个行业的机构)预测,到年底NAND芯片可能还得涨20%-30%,内存条里的DRAM芯片涨幅会更大,这波涨价可能要持续到2026年第一季度。所以要是你刚需,比如手机内存满了要插内存卡、工作需要硬盘存资料,现在买也没问题,别等着再涨;但要是想囤着以后用,就没必要了。毕竟存储产品更新快,等后面降价的时候,可能又出更快、容量更大的型号了,囤着反而不划算。选产品的时候也有讲究,现在512G以上的存储已经是主流了,不管是U盘、SSD还是手机内存卡,尽量选这个容量以上的,长期用更省心;而且一定要从京东、天猫官方店或者数码城正规柜台买,别贪便宜买那些没包装、价格异常低的,很可能是翻新货,用不了多久就坏。
另外,也可以多留意咱们国产的存储品牌。除了长鑫、长江存储这些做芯片的,像江波龙也不错,它家的U盘、移动硬盘用的主控芯片是自己研发的,一年能卖8000万颗,连闪迪都从它家拿货;还有致态,是长江存储旗下的品牌,SSD质量好,价格比海外品牌还便宜点,我同事上个月买了致态1TB的SSD,用着跟闪迪没差别,还省了80块。以后国产技术越来越成熟,咱们能选的性价比产品肯定会更多,不用总盯着进口牌子。
其实这波存储芯片涨价不用想太复杂,本质就是行业跟着技术走。AI、智能汽车需要更好的存储,厂家就往高端转,咱们国产企业也跟上了节奏,慢慢不用看海外品牌的脸色。对咱们普通人来说,核心就是“按需消费”,刚需就买,不用慌;想省点钱就看看国产品牌,质量不差还实惠。看着自己国家的存储技术越来越强,以后用的硬盘、内存卡又好又不贵,这本身就是件挺踏实的事儿,也不用为暂时的涨价焦虑,毕竟技术进步最终还是为了让咱们用得更方便。
来源:健康趣话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