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厂工人掉进机器,做出来的月饼卖出去了”?官方通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08:01 1

摘要:"工人掉进月饼搅拌机,尸体几天后才被发现,带血的月饼已经卖遍市场"——中秋前夕,这样一条骇人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疯狂传播,配上合浦县食品企业警示教育会议的截图,瞬间引发全网恐慌,不少网友直言"再也不敢买月饼了"。

"工人掉进月饼搅拌机,尸体几天后才被发现,带血的月饼已经卖遍市场"——中秋前夕,这样一条骇人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疯狂传播,配上合浦县食品企业警示教育会议的截图,瞬间引发全网恐慌,不少网友直言"再也不敢买月饼了"。

然而,就在传言发酵的第二天,广西合浦县应急管理局的官方通报给这场恐慌画上了休止符。通报明确指出,网传内容纯属谣言,真实情况是9月6日10时56分,合浦县浦缘丰食品有限公司一名员工在调试设备时,手臂被面粉搅拌机卷入、头部夹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键事实是,事故发生时企业尚未开始月饼生产,事故后已被责令停产整顿,至今未恢复生产,根本不存在"月饼已售出"的情况。

这场从恐慌到澄清的反转,看似是一次普通的谣言破解,却折射出三重值得深思的现实议题。

合浦县并非普通区县,作为"中国大月饼美食之乡",其"合浦大月饼"早在2018年就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秋前夕正是当地月饼产销的黄金期。这种"地域特色+食品安全"的组合,本就自带话题敏感度。

更关键的是,食品安全始终是公众最关心的民生议题之一。2025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仅广东湛江4家水产企业就因超限量添加添加剂、虚假标注等问题,被处以749万余元罚没款,企业负责人还被禁止五年从事食品行业。而9月下旬广东汕尾某学校食堂因操作违规导致94名学生集体就医的事件,更让公众对食品生产环节的隐患充满担忧。当"月饼"与"安全事故"结合,谣言便借由这种普遍的焦虑情绪迅速蔓延。

值得警惕的是,此次谣言传播中,造谣者刻意配上政府警示教育会议的截图,利用官方信息的权威性为谣言"背书",这种混淆视听的手段,进一步放大了误导效果。截至9月29日晚,相关谣言话题在抖音平台的相关视频累计点赞已超22万次,可见其传播力之强。

谣言虽被击碎,但通报中披露的安全生产事故本身,同样敲响了警钟。一名员工在设备调试这一"预备环节"不幸身亡,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小觑。

设备调试本应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却成为事故发生的场景,这背后可能存在多重隐患。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的,此类机械伤害事故往往与两个因素直接相关:一是设备防护装置缺失或失效,未能在危险发生时起到阻隔作用;二是员工操作培训不到位,对调试流程中的风险点缺乏认知。合浦县随后召开全县食品加工企业事故警示教育会议,正是意识到了此类基础性问题的普遍性。

更值得深思的是"亡羊补牢"的被动性。通报中明确提到"下一步将加大监管力度",但如果监管能前置到设备调试前的安全检查,企业能将操作规范培训落到实处,而非停留在纸面,这场悲剧或许本可避免。安全生产的核心从来不是事故后的追责,而是事故前的预防。

此次事件也给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信息鉴别课"。面对耸人听闻的食品安全消息,盲目转发不仅会加剧社会恐慌,还可能触犯法律。那么普通消费者该如何理性应对?

首先,优先核查官方信源。像此次事件中,合浦县应急管理局在谣言发酵后24小时内就发布了详细通报,新华网、光明网等权威媒体第一时间转载,这些都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其次,警惕"细节过载"的传言。真正的安全生产事故通报往往措辞严谨、事实明确,而谣言常通过"几天后才发现""月饼已卖出"等具体却无佐证的细节制造冲击力,遇到此类内容需多留个心眼。

最后,关注后续处置而非单一消息。正规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监管部门会依法责令整改、公开调查结果,像浦缘丰食品有限公司被停产整顿的后续状态,就是验证信息真伪的重要依据。

中秋佳节将至,合浦大月饼的香气本应象征团圆与美好。这场由谣言引发的风波,最终以真相澄清告终,但它留下的思考不应停止——无论是企业对安全责任的坚守,监管部门对风险的前置防控,还是公众对信息的理性判断,都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与"生产中的平安"不可或缺的力量。毕竟,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不是虚构的"问题月饼",而是那些可能导致悲剧的真实安全漏洞。

来源:海哥聊天下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