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杀兄夺位,为啥还能当千古明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07:53 1

摘要:有网友刷到玄武门之变的视频就吐槽:李世民明明是杀了亲哥李建成、亲弟李元吉,逼着老爹李渊退位才当上皇帝,妥妥的“篡位者”,为啥后世还天天把他捧成“千古明君”?难道大家都忘了他干的那些狠事?其实还真不是“忘”了,是他后来干的事,实在把“篡位”的负面影响给盖过去了。

有网友刷到玄武门之变的视频就吐槽:李世民明明是杀了亲哥李建成、亲弟李元吉,逼着老爹李渊退位才当上皇帝,妥妥的“篡位者”,为啥后世还天天把他捧成“千古明君”?难道大家都忘了他干的那些狠事?其实还真不是“忘”了,是他后来干的事,实在把“篡位”的负面影响给盖过去了。

首先得说,玄武门之变不是李世民“没事找事”,而是当时的矛盾已经到了没法调和的地步。李渊称帝后,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可李世民功劳太大了——打窦建德、灭王世充,唐朝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手下还有秦叔宝、尉迟恭这些猛人,威望早就盖过了李建成。李建成怕李世民抢自己的太子位,就联合四弟李元吉,一边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坏话,一边偷偷调兵想除掉他。李世民要是不先动手,说不定哪天就被这俩兄弟给害了,所以从“自保”的角度看,他发动政变也算是被逼的,不是纯粹的“野心爆棚”。​

更关键的是,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像其他篡位者那样“一错到底”,反而拼了命地搞治国。他知道自己的皇位来得“不光彩”,所以更想靠政绩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个位置。比如他特别听劝,魏徵天天跟他对着干,动不动就批评他“这不对那不对”,换别的皇帝早把魏徵砍了,可李世民居然能忍住,还把魏徵当成“镜子”,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就冲这容人的肚量,在古代皇帝里就少见。​

而且他搞的那些政策是真的惠及国家。比如减轻赋税,让老百姓能安心种地;重视人才,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有本事就能当官,不像以前只看出身;还完善了法律,减少冤假错案。短短几年时间,唐朝就从战乱后的破败样,变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也就是历史上的“贞观之治”。老百姓能吃饱饭、过安稳日子,谁还会天天揪着他“杀兄夺位”的旧事不放?毕竟对普通人来说,皇帝的“私德”再完美,不如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实在。​

还有一点很重要,李世民特别会“经营形象”。他虽然改了《起居注》(记录皇帝日常的史书),想淡化玄武门之变的血腥,但没完全篡改史实,还主动让史官记录自己的过错,这种“敢认账”的态度,反而让后人觉得他真实。另外,他还搞了很多“正能量”操作,比如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回来受刑,最后这些死囚居然全都按时回来了,这事儿一传开,大家都觉得他“仁德”。加上后来唐朝越来越强,到了唐玄宗时期更是成了“万国来朝”的超级大国,后人回望这段历史,自然会把功劳算到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头上,他的“明君”形象也就越来越牢固。​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忘了他的“黑历史”,比如明朝的万历皇帝就曾公开批评李世民“篡位不地道”。但大多数时候,大家更愿意用“功过相抵”来评价他——毕竟他的“功”是实实在在的:开创了一个强盛的王朝,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还为唐朝后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而他的“过”,更多是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没有直接伤害到普通百姓。所以综合来看,后世把他当成“千古明君”,不是“吹”出来的,是他用实实在在的政绩“挣”来的。

来源:靓汐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