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霍元甲的名字,总悬在中国人的心头上。说到民族英雄,未必所有人都了解他的真实轮廓——有人甚至问,这么多年影视剧演的那个人,究竟是不是跟历史记载全对了?到现在为止,也没谁能给出通透答案吧!
霍元甲的名字,总悬在中国人的心头上。说到民族英雄,未必所有人都了解他的真实轮廓——有人甚至问,这么多年影视剧演的那个人,究竟是不是跟历史记载全对了?到现在为止,也没谁能给出通透答案吧!
查多家信源,日本学者镝木清方甚至说精武会的成立背景复杂,不只是为民族自尊而设,也与清末风气变迁相关。他们追溯霍元甲的生平,往往只拿出部分档案,剩下的都留空白。到底霍元甲是不是“被日本人所害”,多数历史学家也还纠结。明面上看,1910年他真死得蹊跷,死后精武会弟子拿到的药方经权威检测,药里确实含有毒物。可东京大学档案馆却没留下关于秋野医生的任何追溯资料。
霍元甲的出生,天津西青小南河村。镖局门第,1868年那个年头,清王朝正在衰落。家里殷实,父亲一代镖头,但日子远没有人们想象的好过。有钱难挡流寇,走镖频频被抢,官府袖手旁观——不少旧报纸上都说过那个年代“镖头无奈,货物被夺只能叹气”。所以说霍父帮乡党传艺,是在社会压力下自救。
霍元甲童年,体弱。咳嗽、胸闷,打小没人看好他能练成家族武学。父亲怕练气功伤身不传艺,可又防不了他的执念,天天晨练的时候霍元甲就藏树后偷学。邻居们讲这段都不太信,觉得是后来给英雄添的笔墨。可是霍元甲能记招数、模仿动作,一点点学成底子,这部分家族后人口述算是有据可查的。
擂台选镖头的传统,霍家每年都挨挑战。某年外地拳师,打败霍元甲好几个兄弟,扬言“霍家不过如此”。偏偏霍元甲站出来应战。师兄说他瞎闹——掀起一场小风波。父亲却没阻止,这一仗霍元甲靠防守找破绽,反守为攻,一击制胜。围观人一口气惊掉下巴。天津卫开始流传“霍元甲不输老父亲”。
自此霍元甲正统习艺,父亲也看清了儿子的韧劲。不让随便打擂:霍元甲谨记。武馆传承到他手,时逢社会变局——清末几场大败,赔款如潮百姓赤贫,没人再出钱学拳。霍元甲只能去码头扛大件,一身本事只能干苦力?这样的转折很多史料没细写,大众其实关心他如何重新崛起。
港口遇到农劲荪,这个人很关键。查过同盟会时期名册和天津城市档案,“药房是秘密联络点”是真的。农劲荪自幼读书,后来日本留学归来,信仰革命。精武会档案说他招募打得好的伙计,其实是找可以保护联络安全的人。霍元甲成了药房伙计,却对行动内容迷糊。两人逐渐成知己,革命理想的种子埋进霍元甲心底。农劲荪帮他重新开武馆,给霍家武功第二次复兴机会。
霍家武馆重开后第一个“大力士”挑战者是俄国人。清末谈天津港,异国人口骤增。俄国人嚷嚷“东亚病夫”,霍元甲反手应擂。农劲荪愿出钱办擂台。奇了——挑战者却是演员冒充。杂志社档案和同盟会回忆录都有记载,只为博眼球。霍元甲要求对方登报道歉,整个天津报刊都炒作一阵。再来,英国人奥彼音也上门叫嚣。其实也是“杂耍演员”,不是真功夫,事后带团跑路。广义上看,这些擂台战都没有真正较量,但民间却把霍元甲的威名越传越神。
上海精武会成立前夜,农劲荪和霍元甲秉烛长谈。聊“国家不仅是身体,也有精神”,许多人觉得这是后人口述,真实性存疑,但精武会创立宗旨的确强调“尚武救国”。霍元甲宣布自家密宗拳对外普及,那年上海报纸很快有记录。武馆第一个弟子刘振声是山东人,下人做了几天被收为徒。后来刘振声名满上海滩,他确实是第一位外姓大弟子,不少地方志、史料都有提到。
霍师傅威名逐渐传开,英国人和俄国人都被唬走,上海滩成风头之地。日本柔道会出面,要以切磋为名挑战霍元甲。双方三日后比武,现场气氛紧张,《申报》有按日记载。刘振声一敌五,赢得漂亮,动作沉稳无声。日本领队叫停,要跟霍元甲正面较量——打了几回合,不敌霍元甲。暗器事件在同门回忆录里描述,两人都察觉日本人的小动作,但霍元甲没追究,面子还是给了对手。
一些人认为霍元甲不计前嫌,大度。但也有部分同盟会资料称他对“阴招”其实早有警觉,只是不愿渲染丑事,免得民族情绪波动太大——你要说霍元甲总是“君子风度”,肯定也不成立。暗器事件后,日本柔道会邀请霍元甲赴宴,吃大餐。此事笔记记载细节也不少,宴会气氛有点诡异。日本人推荐西医秋野,霍元甲未拒绝。秋野开的药似乎有问题,这不是本地医生开出来的。
霍元甲住院期间,身体愈发虚弱,化验药方才发现药物并不合格。弟子闯医院遭兵阻拦,多方才救出霍元甲。最终霍元甲还是不治身亡,年仅42岁。时年1910,《时报》报道上海震惊。精武会弟子刘振声暗留药方送检,得到肺部腐蚀性结论。可是医生已逃。这件事不少曾参与者讲得断断续续,连日本方面也坚称与自己无关。
霍元甲回归天津,葬于小南河村。丧礼上,精武会成员及上海各界自发致哀,地方档案也有记载。此后七十年,死因扑朔迷离。虽然验出药物有毒,但证据不足。1986年天津政府修缮墓地时,家属与官方一致开棺化验,结果证明确为药物中毒。霍元甲惨死阴谋,可外界还是有人质疑是否真为日本所为。
从旁视野看,霍元甲的故事无论细节如何,都被植入“民族自豪”核心语境。精武会确实做了很多普及拳术的事,“东亚病夫”帽子部分被击碎。精武体育会从1910年延续下来,成了武术界标志性机构。很多精武会档案至今公开,还能看到孙中山所题“尚武精神”四字。霍元甲终其一生,武学和民族情感交叠,让乱世国人有了新的精神信仰。
然而说到底,霍元甲并没有拯救世界。他相识农劲荪,自身也因命途多舛而被卷入时代大潮。他武艺高强不假,也难免疾病缠身。比起现在影视中无所不能的英雄形象,霍元甲也就是那一时代一个被环境逼着奋起的人。你要说他一生都反抗压迫,或许未必。做了能做的事情,其余都是时势造英雄,不能不说,也许命就是这样。
霍元甲的传说流传至今,功夫、民族、乱世……这些词总是相互交织。每个人都能从不同角度打量他,有人说他一生都英勇无畏,却也有人怀疑那场比武胜负真假。或许我们该承认,有些历史本就充满不确定,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在那里。他活成了国人心头的一段故事,具体怎么解释,其实早已不是最重要的了。
来源:有个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