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仁宗天圣年间,江南西路有个名叫青石镇的地方,镇上有位年轻的木匠叫李善缘。这李善缘年方二十,父母早逝,独自一人守着祖传的木匠铺子过活。他为人忠厚老实,手艺却是一等一的好,打的家具既结实又美观,深得乡邻称赞。
宋仁宗天圣年间,江南西路有个名叫青石镇的地方,镇上有位年轻的木匠叫李善缘。这李善缘年方二十,父母早逝,独自一人守着祖传的木匠铺子过活。他为人忠厚老实,手艺却是一等一的好,打的家具既结实又美观,深得乡邻称赞。
这日清晨,李善缘背着工具箱,准备去邻村为张员外家打制新婚家具。行至镇外三里处的黑松林时,忽闻一阵凄厉的哀鸣声。
李善缘循声望去,只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被捕兽夹夹住了后腿,鲜血染红了周遭的草地。那狐狸见他走近,眼中流露出哀求之色,竟似通晓人性一般。
"唉,这是哪个缺德的下的夹子。"李善缘心生怜悯,蹲下身来,"莫怕,我这就帮你解开。"
他小心翼翼地扳开捕兽夹,那狐狸疼得浑身颤抖,却也不挣扎,只是用一双灵动的眼睛望着他。李善缘从工具箱中取出金疮药,仔细为狐狸敷上,又撕下衣襟为它包扎。
"好了,小心些,莫要再被捕兽夹伤着了。"李善缘轻抚狐狸的头,那狐狸亲昵地蹭了蹭他的手,一瘸一拐地消失在密林深处。
因救治狐狸耽搁了时辰,李善缘赶到张员外家时已是日上三竿。张员外倒也没责怪,只催促他快些开工。
这张员外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为人却颇为吝啬。李善缘在他家干了三天活,顿顿都是清汤寡水,连片肉都难得见到。这日傍晚,他正收拾工具准备回家,张员外忽然叫住他。
"李木匠,我这儿有件急活。"张员外指着后院的一堆木料,"我侄儿下月成亲,急需一套家具。你若能十日内完工,我付你双倍工钱。
李善缘盘算着时间,若是连夜赶工,倒也能完成,便应承下来。张员外大喜,破天荒地留他吃了晚饭,虽仍是素菜,总算能填饱肚子。
当夜,李善缘就在张员外家的工棚里歇下。睡至半夜,忽做一梦,梦中见那只白狐口吐人言:"恩公明日回家,切记要到隔壁王婆家偷一只鸡,炖汤喝下。切记切记!"
李善缘惊醒,只觉梦境离奇,摇头苦笑:"我李善缘堂堂正正,岂能做那偷鸡摸狗之事?"
十日之期将至,李善缘日夜赶工,总算在第九日傍晚完成了所有家具。张员外验看后十分满意,如数付了双倍工钱。
"李木匠手艺果然名不虚传。"张员外难得地露出笑容,"天色已晚,不如明日再回?"
李善缘归心似箭,婉拒了张员外的挽留,背着工具和工钱踏上归途。此时已是深秋,凉风习习,月明星稀。行至黑松林时,他特意留意了当日救狐之处,却不见白狐踪影。
"想来它的伤已经好了。"李善缘欣慰地想。
回到青石镇时,已是二更时分。镇上灯火俱寂,唯有打更人的梆子声在夜空中回荡。李善缘走到自家门前,正要开门,忽然想起那日的怪梦。
"偷鸡?真是荒唐。"他自言自语道,却不知为何,心中总有一丝不安。
隔壁王婆是个孤寡老人,养了几只鸡下蛋换钱度日。李善缘平日对她多有照顾,时常帮她修补房屋,怎会去偷她的鸡?
他摇摇头,推开家门。连日劳累,他简单洗漱后便上床歇息。谁知刚合眼,又梦见那只白狐,这次它神情焦急,反复说道:"恩公速去偷鸡,迟则性命不保!"
李善缘再次惊醒,心中惊疑不定。他素来不信鬼神,可这梦境太过蹊跷。犹豫再三,他终是起身,蹑手蹑脚地翻过院墙,潜入王婆家的鸡窝。
"对不住了王婆婆,明日我定加倍赔你。"李善缘心中默念,随手捉了一只鸡,匆匆返回家中。
杀鸡拔毛,生火炖汤,一番忙碌后,一锅香喷喷的鸡汤已经炖好。李善缘盛了一碗,正要品尝,忽听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李木匠!李木匠快开门!"是邻居赵大的声音。
李善缘心中一惊,莫非偷鸡的事被发现了?他硬着头皮开门,只见赵大满脸焦急:"快!王婆突发急病,咳血不止,你快去看看吧!"
李善缘闻言,也顾不得鸡汤,随手将碗放在桌上,跟着赵大就往王婆家跑。
王婆家中已经围了几个邻居,老人躺在床上,面色惨白,咳出的鲜血染红了前襟。
"已经去请郎中了,可这深更半夜的..."赵大的妻子刘氏急得直搓手。
李善缘忽然想起什么,飞奔回家,端来那锅鸡汤:"快,给王婆喂些鸡汤,补补身子。"
众人七手八脚地喂王婆喝下小半碗鸡汤,说也奇怪,不过一炷香的工夫,王婆的咳嗽竟然渐渐平息,脸色也红润了些。
这时郎中赶到,诊脉后连连称奇:"怪哉,老太太方才脉象凶险,如今却平和了许多。这鸡汤中可加了什么药材?"
李善缘摇头:"就是普通的鸡汤。"
郎中仔细闻了闻鸡汤,忽然脸色大变:"这鸡...这鸡是从何而来?"
李善缘支支吾吾,不好明说。郎中却紧追不舍:"快说!这关系到老太太的性命!"
无奈之下,李善缘只得如实相告。众人听后皆露诧异之色,王婆却挣扎着坐起身来:"善缘啊,你...你可是从我家鸡窝捉的鸡?"
李善缘满面羞愧,正要道歉,王婆却摆手道:"你莫要自责,你这是救了我的命啊!"
原来,三日前有个游方郎中路过,见王婆咳嗽不止,便说她染了肺痨,开了一剂药方。其中有一味药引,需用吃了三年朱砂的鸡的血肉做引。
"那郎中说,这种鸡外表与寻常鸡无异,但炖汤后会散发异香。"王婆喘着气说,"我正愁去哪里寻这种鸡,没想到自家鸡窝里就有一只。"
李善缘这才明白白狐托梦的深意。若不是偷了这只鸡,王婆恐怕性命难保。
郎中查验后证实,王婆确实误食了含有朱砂的食物,日久中毒。而那只鸡因长期啄食含朱砂的泥土,体内积累了足够的药性,正好化解了王婆体内的毒素。
"真是天意啊!"郎中感叹道,"若非这只鸡,老太太的毒无人能解。"
众人纷纷称奇,都说李善缘偷鸡偷出了功德。李善缘却心知,这一切都要感谢那只神秘的白狐。
王婆病愈后,李善缘将此事的前因后果如实相告。王婆听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要酬谢他。
"善缘啊,你救了我这老婆子的命,我无儿无女,这些年来多亏你照顾。"王婆拉着他的手说,"我年纪大了,想认你做干孙子,你可愿意?"
李善缘自幼失怙,见王婆慈爱,当即跪地磕头:"奶奶在上,受孙儿一拜。"
从此,李善缘便将王婆接到自家奉养,早晚问安,极尽孝道。这事传开后,乡邻们都称赞他仁孝双全,来找他做活的人更多了。
转眼过了半月,这日黄昏,李善缘正在铺子里干活,忽见一位白衣公子翩然而至。这公子生得眉目如画,气度不凡,腰间佩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
"阁下可是李善缘李木匠?"公子拱手问道。
"正是在下,公子有何见教?"
公子微笑道:"在下胡玉,听闻李木匠手艺精湛,特来定制一套书房家具。"
李善缘请胡玉入内详谈。这胡玉谈吐文雅,对家具的样式、用料都有独到见解,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是月上柳梢。
"叨扰多时,在下该告辞了。"胡玉起身,取出一定银子作为定金,"十日后我再来验看。"
李善缘送走胡玉,看着手中的银子,总觉得这位公子有些蹊跷。他来得突然,去得飘忽,而且对这定金数目毫不在意,不似寻常顾客。
十日后,胡玉准时到来。验看完家具后,他十分满意,又取出一定银子作为酬谢。
"胡公子给的已经够多了。"李善缘推辞道。
"李木匠不必客气,这是你应得的。"胡玉笑道,"实不相瞒,今日在下还有一事相求。"
"公子请讲。"
胡玉神色凝重起来:"三日后,请李木匠务必闭门不出,任谁叫门都不可开启。切记切记!"
李善缘正要询问缘由,胡玉却已飘然离去,只留下面面相觑的李善缘和王婆。
"这胡公子来得古怪,说的话更是蹊跷。"王婆忧心忡忡地说,"善缘,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李善缘点头称是,心中却想起那只白狐。这胡玉的言行,总让他觉得与白狐有某种联系。
三日后,李善缘依言闭门不出。约莫午时,忽听门外人声嘈杂,似有许多人经过。接着有人用力拍门,高声叫道:"李木匠快开门!镇外山体滑坡,大家要去抢险!"
李善缘听得真切,是赵大的声音。他正要开门,却被王婆拉住:"善缘,记得胡公子的嘱咐吗?"
李善缘犹豫不决,这时门外又传来呼喊:"快啊!再晚就来不及了!"
听着焦急的呼喊声,李善缘坐立难安。他透过门缝向外张望,只见赵大和几个邻居拿着工具,行色匆匆。
"奶奶,我..."李善缘看向王婆。
王婆叹了口气:"你若实在放心不下,就去吧。只是千万小心。"
李善缘这才开门,随着人群往镇外跑去。然而行至半路,他忽然发现赵大等人举止怪异,彼此间从不交谈,只是埋头赶路。
"赵大哥,滑坡在何处?"李善缘问道。
赵大却不回答,只是催促:"快走,快走。"
李善缘心生疑虑,故意放慢脚步。说也奇怪,那些人竟似未察觉,依旧快步前行。更诡异的是,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模糊。
李善缘越想越怕,转身就往回跑。回到家中,他将所见告诉王婆,两人都觉毛骨悚然。
傍晚时分,真正的赵大来串门,听说此事后大吃一惊:"我今日一直在家里补屋顶,何曾叫你去抢险?"
李善缘这才明白,白日所见定是妖邪作祟。若不是及时醒悟,后果不堪设想。
次日,胡玉再次登门。这次他面色苍白,衣襟上还带着血迹。
"胡公子,你这是..."李善缘惊问。
胡玉苦笑道:"不瞒恩公,我便是你当日所救的白狐。昨日那些妖邪,是冲着我来的。它们想加害恩公,引我现身相救。"
李善缘虽然早有猜测,但亲耳听闻还是震惊不已。王婆更是吓得说不出话来。
胡玉继续说道:"我修行五百年,即将渡劫化形。那些妖邪嫉妒我的道行,一直想加害于我。那日恩公救我,它们便盯上了你。"
原来,胡玉为报救命之恩,先是托梦指引李善缘救下王婆,后又设计替他避开灾劫。
"明日便是我渡劫之期,若能成功,即可化形成仙。"胡玉神色凝重,"届时必有天雷降下,还望恩公紧闭门户,莫要外出。"
李善缘关切地问:"可需要我等相助?"
胡玉摇头:"天劫只能独自承受。今日一别,不知能否再见,特来拜谢恩公救命之恩。"说罢,他深深一揖,化作一道白光消失不见。
翌日,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道天雷劈向黑松林,震得地动山摇。镇上百姓都吓得闭门不出,唯有李善缘忧心忡忡地望着黑松林方向。
雷暴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方才停歇。雨过天晴后,李善缘迫不及待地赶往黑松林。
林中一片狼藉,多处焦土,却不见胡玉踪影。李善缘正暗自神伤,忽闻身后有人唤他:"恩公。"
转身一看,正是胡玉。只是此刻的他,周身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晕,更显仙风道骨。
"恭喜胡公子渡劫成功。"李善缘由衷祝贺。
胡玉微笑还礼:"多谢恩公挂念。今日一别,便是仙凡两隔,特来馈赠一物,以报恩情。"
他取出一块雕工精美的木牌,上面刻着祥云图案:"此乃护身符,可保恩公家宅平安,诸邪不侵。另有一事相告:三年后的今日,请恩公再到此处,自有缘分。"
胡玉说罢,化作一只白狐,向李善缘点头致意,随即消失在密林深处。
李善缘捧着木牌回家,将其悬挂在堂屋正中。说来也怪,自此之后,李家果然事事顺遂,木匠生意越发红火。
光阴似箭,三年转瞬即逝。这日李善缘依约前往黑松林,在当年救狐之处,发现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婴儿身旁放着一封信和一块玉佩。
信中写道:"恩公见字如面。此女乃我道友之女,父母皆已兵解归真。望恩公收养此女,抚育成人。玉佩为证,他日自有相认之期。"
李善缘抱起婴儿,那孩子不但不哭,反而对他甜甜一笑。再看那玉佩,正是当年胡玉所佩之物。
李善缘将女婴抱回家中,与王婆商议后,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取名李念玉,以纪念与胡玉的缘分。
念玉聪慧可爱,给这个家带来了无数欢乐。她三岁能诵诗,五岁能作画,尤其擅长画狐,笔下白狐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画中跃出。
这年清明,李善缘带着八岁的念玉去给父母扫墓。归途中,念玉忽然指着路旁的松林说:"爹爹,那里有位白衣公子在向我们招手。"
李善缘望去,只见松林深处,胡玉白衣飘飘,正向他们微笑颔首。待他定睛再看时,却已不见踪影。
"念玉,你可见那公子去了何处?"李善缘忙问。
念玉摇头:"一转眼就不见了。爹爹,那位公子是谁?"
李善缘望着苍翠的松林,轻抚念玉的头:"那是一位故人,一位重情重义的故人。"
夕阳西下,父女二人的身影渐行渐远。松林中,一只白狐目送他们离去,眼中满含欣慰之色,随即化作一缕轻烟,消散在暮色之中。
自此,李善缘一家安居乐业,平安喜乐。而白狐报恩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一桩美谈。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