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索尼还是适马?E卡口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巅峰对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07:14 1

摘要:提到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通常指的是最大光圈全程F2.8、焦距大致在70-200mm之间的高性能变焦镜头。它与大光圈广角变焦镜头、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并列,共同构成了相机镜头领域中大名鼎鼎的“大三元镜头”。

提到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通常指的是最大光圈全程F2.8、焦距大致在70-200mm之间的高性能变焦镜头。它与大光圈广角变焦镜头、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并列,共同构成了相机镜头领域中大名鼎鼎的“大三元镜头”。

把目光聚焦到索尼E卡口的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上,适马推出了“70-200mm F2.8 DG DN OS | Sports”(以下简称“70-200mm F2.8 DG DN OS”),这使得用户可以在该镜头与索尼原厂的“FE 70-200mm F2.8 GM OSS II”之间进行选择。对于E卡口相机用户而言,究竟该选哪款,着实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因此,本次我们将对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与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的基础性能展开全面对比,为大家详细解读两款镜头的差异所在。

左侧为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右侧为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本次测试所搭配的相机机身,选用了高像素全画幅无反相机“α7R V”。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本次参与对比的两款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的基本情况。

1.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实现轻量化与自动对焦提速的第二代产品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于2021年11月上市。从型号中的“II”(第二代)不难看出,它是2016年9月推出的“FE 70-200mm F2.8 GM OSS”的继任产品。

第一代产品作为“G Master”系列的开创性镜头,主打“兼具柔美虚化与高解析力”;而第二代产品在保留“G Master”系列特有的出色画质表现基础上,实现了约435克的减重,并且自动对焦(AF)速度相比第一代最高提升了约4倍。此外,该镜头还支持搭配单独销售的1.4倍增距镜“SEL14TC”以及2倍增距镜“SEL20TC”使用。

2.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汇聚适马核心技术的旗舰级镜头

与之相对的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是2023年12月才刚刚上市的最新款镜头。令人意外的是,这是适马首次推出专为无反相机设计的70-200mm/F2.8规格变焦镜头,提供索尼E卡口和徕卡L卡口两个版本供用户选择。

这款镜头不仅在光学性能上表现出色,在自动对焦性能、光学防抖效果(最高可达7.5档补偿)、镜身坚固度等各个方面,都融入了适马的顶尖技术,堪称适马旗下的“旗舰级”产品。其发布声势浩大,足以见得适马对这款镜头的重视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徕卡L卡口版本支持搭配增距镜使用,而索尼E卡口版本则不支持。

两款镜头的尺寸与重量参数如下:

-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

- 尺寸(最大直径×全长):88×200mm

- 重量:约1045克(不含脚架环)

-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索尼E卡口版本)

- 尺寸(最大直径×全长):90.6×207mm

- 重量:约1335克(含脚架环)

两款镜头作为全程F2.8光圈的长焦变焦镜头,在体积控制上都做到了比较紧凑。从参数上严格对比,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更小巧轻便,但在卸下脚架环后,两款镜头的实际握持手感差异并不大。此外,两者均采用内变焦设计,变焦时镜身全长不会发生变化,使用起来更为便捷。

在脚架环方面,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通过旋钮和拨杆操作即可拆卸;而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则需要使用内六角扳手才能完成拆卸。

接下来,我们一同看看两款镜头的操作体验。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在操作性上的一大亮点,便是新增了第一代产品所没有的光圈环。这是近年来“G Master”系列镜头几乎标配的设计,并且支持开启或关闭光圈环的档位锁定功能。从镜头前端往后,依次排列着对焦环、变焦环、光圈环,这种布局符合高性能变焦镜头的主流设计,用户上手难度较低。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同样配备了功能完备的光圈环,值得关注的是,这是适马首款为运动(Sports)系列变焦镜头搭载光圈环的产品,充分体现了这款旗舰镜头的诚意。

不过,适马这款镜头的操控环布局与索尼有所不同:从镜头前端开始,依次是变焦环、对焦环、光圈环,变焦环和对焦环的位置与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恰好相反。但这仅仅是设计规格上的差异,对于用户而言,更多是个人使用习惯和偏好的问题,并不会对实际操作造成本质影响。

在按键与开关配置上,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除了配备3个“对焦锁定按钮”外,镜身左侧还设有“全时DMF切换开关”“对焦范围限制器”“光圈锁定开关”等;镜身右侧则装有“光圈环档位切换开关”,功能丰富且布局合理。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在按键配置上也毫不逊色,不仅配备了3个可自定义功能的“AFL按钮”,镜身左侧还设有“对焦范围限制器开关”“自定义模式开关”“光圈环档位开关”等;镜身右侧则配备了“光圈环锁定开关”,同样能满足专业用户的多样化操作需求。

两款镜头都配备了极为丰富的操控开关,从配置上完全符合高性能专业镜头的定位。

(配图说明1)镜身左侧搭载了众多功能开关,作为构成“大三元”之一的长焦变焦镜头,其在细节设计上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配图说明2)与索尼镜头相比,适马这款镜头的镜身左侧同样配备了丰富的开关。不愧是适马自称为旗舰级的产品,在功能配置上丝毫不敢懈怠。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附带的镜头遮光罩型号为“ALC-SH167”。该遮光罩不仅设有锁定开关,前端还采用了橡胶防护材质,是一款做工精良、符合高性能镜头定位的圆形遮光罩。

更贴心的是,这款遮光罩还设计了可开合的滤镜窗口,即便安装着遮光罩,也能轻松操作偏振镜(PL滤镜)或可变中性密度镜(可变ND滤镜),实用性极强。

(配图说明3)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附带的镜头遮光罩“ALC-SH167”,采用了与镜头本体相同的白色配色。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附带的镜头遮光罩型号为“LH860-01”,其前端同样装有橡胶防护材质,具备一定的抗磕碰能力。

与索尼那款遮光罩不同的是,适马这款采用了“卡口式”设计,无需刻意对准特定位置,从任意角度都能轻松安装,使用便利性很高。在拍摄节奏紧张的场景中,其配备的大型锁定拨盘操作直观,能有效避免操作失误,让人倍感可靠。不过,这款遮光罩并未设计滤镜窗口,在需要频繁调整滤镜时会稍显不便,但单从装卸便捷性来看,表现十分出色。

对于长焦变焦镜头的遮光罩而言,由于在拍摄中使用率极高,其操作性也成为了重要的考量因素。究竟是带有滤镜窗口的索尼遮光罩更实用,还是装卸便捷的适马遮光罩更胜一筹,这个问题很难有绝对答案,更多取决于用户的个人使用习惯和拍摄需求。

三、解析力对比

接下来,我们来测试两款镜头在最大光圈(F2.8)下的解析力表现。这类覆盖常用焦段的变焦镜头,在风光摄影等场景中应用广泛,而且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拍摄的机会也不少,因此最大光圈下的成像质量至关重要。

1.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广角端(70mm)最大光圈拍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镜头,焦距7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64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这款第二代“G Master”镜头的解析力果然名不虚传,即便在最大光圈下,从画面中心到边缘都保持着极高的清晰度,没有丝毫画质衰减的迹象。同时,画面的层次感和通透度也十分出色,整体表现无可挑剔。

2.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广角端(70mm)最大光圈拍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70-200mm F2.8 DG DN OS镜头,焦距7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64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适马这款镜头的成像同样令人满意,画面细节清晰锐利,质感出众,挑不出明显毛病。不过,在对比过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的样片后,会感觉适马这款在画面的锐利度表现上稍逊一筹,整体显得不够“通透”。

当然,这只是相对索尼那款镜头而言,单从适马这款镜头本身来看,其成像质量完全达到了高性能镜头的水准,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也曾猜测,这种细微差异是否是由于对焦位置略有偏差,或者拍摄时存在轻微手抖(尽管已使用三脚架)造成的,但经过反复确认,似乎并非这些因素导致,具体原因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3.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长焦端(200mm)最大光圈拍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镜头,焦距20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20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将样片放大后可以发现,画面中存在清晰对焦区域和非对焦区域的区分,对焦清晰的区域细节锐利、解析力充足。但与广角端拍摄的样片相比,长焦端的画面在整体通透感上略有欠缺,显得有些平淡。或许这款镜头本身在广角端的表现就比长焦端更具优势,但具体原因仍需进一步验证。

4.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长焦端(200mm)最大光圈拍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70-200mm F2.8 DG DN OS镜头,焦距20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20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适马这款镜头在长焦端的表现十分出色,画面细节刻画细腻,通透度也很好,堪称高质量成像。从样片中不难看出,这款镜头完全配得上适马旗舰产品的定位,实力不容小觑。

这一结果与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在广角端的出色表现恰好相反?我们同样曾怀疑是否是对焦位置偏差或轻微手抖影响了成像,但最终可以确定,适马这款镜头的解析力表现毋庸置疑,完全属于高性能镜头的顶尖水准。

5. 对比总结

从本次测试结果来看,似乎可以得出“广角端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更优,长焦端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更强”的结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差异有可能是由细微的光线变化等拍摄条件不同导致的,也不排除是镜头个体差异造成的。

说实话,就连亲自参与测试的我们,对于在何种条件下能让这两款镜头发挥出最佳性能,也没有完全明确的答案。但从摄影作品欣赏的角度来看,两款镜头都具备顶级的解析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以确定的是,它们都拥有与高性能镜头定位相符的出色解析力表现。

自动对焦性能不仅取决于镜头自身的驱动能力,还与相机机身的协同配合密切相关,因此很容易在不同镜头间产生性能差异。

1.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长焦端(200mm)拍摄

测试参数1:α7R V机身,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镜头,焦距20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25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搭载了4组索尼独家的XD线性马达,据官方介绍,其自动对焦速度相比上一代产品最高提升了约4倍,同时对运动物体的追焦性能也有所增强。实际测试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其快速且精准的自动对焦表现。正如样片所示,对于小熊猫爬树这样的动态场景,镜头能够轻松完成对焦,毫无压力。

测试参数2:α7R V机身,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镜头,焦距20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160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即便面对水獭这种快速穿梭、移动轨迹不规则的被摄体,该镜头也能准确对焦。仅从本次测试体验来看,对于拍摄宠物猫狗等动物,或是记录人物动态等场景,这款镜头的自动对焦性能完全能够满足需求,不会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2.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长焦端(200mm)拍摄

测试参数1:α7R V机身,70-200mm F2.8 DG DN OS镜头,焦距20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25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在自动对焦性能上同样下足了功夫,其两个对焦组分别配备了适马独家的HLA(High-response Linear Actuator)线性马达。这款最新设计的线性马达驱动力强劲,在实际测试中,面对小熊猫的动态移动,镜头能够迅速且精准地完成对焦,表现出色。

测试参数2:α7R V机身,70-200mm F2.8 DG DN OS镜头,焦距20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160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即便水獭的移动毫无规律,这款镜头也能稳定地追踪并保持精准对焦。客观来讲,其自动对焦性能确实十分出色,即便与在机身通信协同上本应更具优势的索尼原厂镜头相比,在对焦速度和精度上也毫不逊色。

3. 对比总结

从自动对焦性能的对比结果来看,两款镜头都展现出了顶尖水准,这一点毋庸置疑。由于两者均采用了线性马达,对焦过程几乎没有噪音,镜头能迅速“瞄准”被摄体并精准完成对焦,操作体验十分顺畅。无论是拍摄宠物、人物等动态场景,还是风光、生态等题材,两款镜头的自动对焦性能都能让用户充分体验到专业级的拍摄感受。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选择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在使用AF-C(连续自动对焦)模式下的连拍功能时需要稍加留意。尤其是搭配索尼旗舰机型“α1”或高速机型“α9 III”等支持超高速连拍的相机时,可能无法达到机身最高的连拍速度,这一点需要用户根据自身拍摄需求考量。

五、近摄性能对比

如今,越来越多长焦变焦镜头开始注重近摄性能的提升。出色的近摄性能能为拍摄带来更高的灵活性,拓展创作空间。那么,本次对比的两款镜头在近摄方面表现如何呢?

1.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长焦端(200mm)近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镜头,焦距20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6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在长焦端(200mm)的最短拍摄距离为0.82米。对于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而言,能实现1米以内的最短拍摄距离,意味着可以更近距离地拍摄被摄体,近摄能力相当不错。其最大放大倍率达到0.3倍,称得上是一款“能近距离拍摄大尺寸画面”的镜头。样片中,花卉在长焦压缩效果和大光圈虚化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视觉冲击力很强。

2.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长焦端(200mm)近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70-200mm F2.8 DG DN OS镜头,焦距20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6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另一方面,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在长焦端(200mm)的最短拍摄距离为1.0米,最大放大倍率约为0.19倍。与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相比,其近摄参数确实稍显逊色,但实际上,这样的规格在当前主流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中属于常规水平。也就是说,虽然算不上特别惊艳,但这款镜头依然能够满足用户近距离拍摄大尺寸画面的需求,实用性还是有保障的。

3.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广角端(70mm)近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镜头,焦距7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6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的“近距离大尺寸拍摄”能力在广角端(70mm)同样出色。其广角端的最短拍摄距离为0.4米,这样的距离非常适合拍摄桌面静物等题材,能让用户轻松掌控拍摄视角。将其与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在长焦端拍摄的样片对比可以发现,索尼这款镜头在广角端就能拍摄出与适马长焦端相近尺寸的被摄体画面,近摄灵活性更高。

4.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广角端(70mm)近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70-200mm F2.8 DG DN OS镜头,焦距70mm,ISO 100,光圈F2.8,快门1/6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在广角端(70mm)的最短拍摄距离为0.65米,官方并未公布该焦段的具体放大倍率,但从样片来看,其近摄放大效果相对一般。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的近摄性能薄弱。作为一款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这样的近摄规格仍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满足日常近摄需求。我们在实际拍摄中发现,即便在近摄场景下,这款镜头对焦区域的锐利度依然很高,这是它的一大优势。

5. 对比总结

从近摄性能的对比结果来看,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也难怪,毕竟索尼此前就推出过像“FE 70-200mm F4 Macro G OSS II”这样在全焦段实现0.5倍最大放大倍率的高近摄性能镜头,在近摄技术积累上确实更具优势。

虽然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的近摄性能算不上顶尖,但也绝对不弱。对于希望使用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尽可能近距离拍摄大尺寸画面的用户来说,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的高近摄性能无疑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帮助用户实现更多创作想法。

六、虚化效果对比

提到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虚化效果的好坏也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近距离和中距离拍摄的样片,分析两款镜头的虚化效果特点。

1.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近距离拍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镜头,焦距200mm,ISO 400,光圈F2.8,快门1/125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2.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中距离拍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70-200mm F2.8 DG DN OS镜头,焦距200mm,ISO 400,光圈F2.8,快门1/125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为了对比两款镜头在近距离拍摄时的虚化差异,我们使用它们分别拍摄了兰花。从样片中可以清晰看到,从对焦的前景花朵,到稍远的中层花朵,再到更远的背景花朵,虚化程度随距离逐渐变化,层次感分明。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作为以虚化效果为核心优势之一的“G Master”系列镜头,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其虚化效果自然柔和,呈现出极高的美感,完全能满足用户对优质虚化的需求。

我们原本以为,与“G Master”镜头相比,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的虚化效果可能会稍显逊色,但实际对比后发现,两者的虚化差异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几乎看不出区别。适马这款镜头的虚化同样柔美细腻,品质极高。虽然偶尔会觉得其虚化边缘略显生硬,但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更可能是主观偏见造成的,并非实际性能差距。

3.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中距离拍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FE 70-200mm F2.8 GM OSS II镜头,焦距133mm,ISO 100,光圈F4,快门1/125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4.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中距离拍摄

测试参数:α7R V机身,70-200mm F2.8 DG DN OS镜头,焦距136mm,ISO 100,光圈F4,快门1/1250秒,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我们将拍摄距离适当拉远,并将光圈调整至F4进行对比测试。对于部分长焦镜头而言,在这种拍摄条件下,背景虚化容易出现边缘生硬、过渡杂乱的问题。

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在此次测试中表现出色,背景虚化过渡自然,没有对主体(鸟类)的视觉呈现造成干扰。这再次证明了“G Master”系列镜头在虚化效果调校上的深厚功底,让人不得不赞叹。

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的虚化效果同样十分自然。尽管虚化效果的评价具有较强主观性,难以用具体数据量化,但即便如此,也很难找出它与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在虚化效果上的明显差异。两款镜头的虚化都能做到自然柔和,不会干扰主体表现,表现都很优秀。

在测试开始前,我们曾认为“与‘G Master’镜头对比,虚化效果的差异应该会很明显”,但实际结果却出乎意料——两款镜头的虚化效果几乎没有可感知的差距。毫无疑问,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的虚化效果极为出色,而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的虚化表现也毫不逊色,达到了同级别顶尖水准。

从近摄性能等方面的优势来看,综合性能上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确实更胜一筹,但考虑到两者的价格差,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反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解析力、自动对焦性能、虚化效果等核心性能维度上,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与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 II”几乎持平,即便存在差异,也更多是用户个人偏好问题,而非本质性能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款镜头,关键就取决于用户对拍摄需求的优先级排序,以及在哪些性能上可以接受妥协。从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的常规使用场景来看,两款镜头都能充分满足拍摄需求,不会对最终作品质量产生实质性影响。无论选择哪一款,用户都可以放心地长期使用。

来源:互通lightroom教程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