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通车倒计时,年底前畅行无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00:41 1

摘要:成都人老王约酒的时候常抱怨:“去趟九寨沟,要在车里窝一整天,连麻辣兔头都凉了。”现在,有条新路把他的“苦日子”一刀两断——九绵高速要把方向盘上的时间减半,还顺手免单到年底。听着就带劲儿吧?

成都人老王约酒的时候常抱怨:“去趟九寨沟,要在车里窝一整天,连麻辣兔头都凉了。”现在,有条新路把他的“苦日子”一刀两断——九绵高速要把方向盘上的时间减半,还顺手免单到年底。听着就带劲儿吧?

先来点儿画面感:十月底的某个清晨,车窗外还挂着雾,油门轻点,导航跳出一条大写的“245.809 公里”,目的地九寨沟。别看数字吓人,轮胎刚热乎,半瓶矿泉水还没喝完,人已经钻进隧道群。灯光一下子暗下来,像进了“连环洞”,刚想调大广播,出口的光就扑面而来,云雾裹着山头翻腾,连副驾都忍不住拍照发朋友圈。

这一段山路可不一般,桥梁和隧道合起来干到“82.15%”的占比,131 座桥梁、45 条隧道,修得像给山水打了洞洞糖。大桥刚落地,隧道接口又抢戏,一点不拖泥带水。平武、北川、江油的山梁沟壑被“串串香”般一串过去,车轮不用多转就溜过去了。

要不是江油的路牌突然跳出来,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穿了越野副本。李白故居、九皇山、药王谷、报恩寺、王朗自然保护区、白马山寨,一个个招手,看得司机都想停车多吃两个钵钵鸡。可别慌,九绵高速就是这么安排,把景区像糖葫芦一样穿在一根签子上,让你怀疑开车是顺带,游玩才是正事。

说起这条路的“身世”,起点在阿坝州九寨沟县郭元乡青龙桥,尾巴甩到绵阳游仙区石马镇张家坪,中间撒欢245.809 公里,南边对着京昆高速和成渝环线,北边勾手甘肃平凉方向。看着像把川甘两省捆成粽子,还是那种肉多叶少的饱满款。

别眨眼,九绵高速的免费大礼包已经写好:一通车就摆上“先玩到年底别掏腰包”的招牌,12 月 31 日之前随便跑。省下的通行费刚好买一份牦牛干巴外加两杯青稞酒,你说香不香?

路口也给安排得明明白白:以前开放的 14 个收费站已经守在路边,名字念一遍都像在点餐——青莲、太平、大康、桂溪、久安、平通、平南、药丛山、平武、木皮、白马、王朗、罗依、柴门关;全部通车后,再补上九寨沟、甲勿海、游仙北三个新丁,凑成 17 口“关卡”。卡其实不卡,因为到年底它们都只负责挥手。

跑长途最怕怕油表亮红灯。柴门关服务区早就备好油枪,电车也能插枪充电,平武木座那一站更贴心,专给车子喂电。高速公路里躲着电桩,像高速版“满血复活站”,司机靠边喝口水,车子就把电吸饱,随时再冲。

路线刚开,就有人盘算时间:以前成都—九寨沟 8 小时,屁股坐麻都到不了景区,现在导航报 4 小时,唱个 K 歌单差不多就到了。重庆的朋友别偷懒喊“离我们多远”,这条高速一通,重庆去九寨沟也跟着刷近了,至多两首歌的偏差。

都嚷嚷“没有高速不方便”,平武、北川、九寨沟过去就是这待遇。如今高速一修,老问题连根拔。以后逢年过节,这三地的娃想去绵阳逛商场,直接踩油门;城里人想赏九寨沟秋水,工牌一摘钥匙一拧,上路就是风光大片。

桥隧比那么高,修路人可没少下功夫。想想大巴山、米仓山横在那,工程机械一头扎进山体打洞,技术员像绣花,钢筋混凝土全得精准。隧道里装上照明、通信、监控,车子呼啸而过,后视镜里闪的那些灯,都是背后无数汗水的缩影。乘客只觉得凉爽,背后却是施工队在风雨里和地质层较劲。

别光顾着风景,跑高速有规矩:限速标志别忽略,隧道莫随便变道,服务区吃串香还是吃腊肉自便,酒就别碰。还有,虽然年底前不收钱,可绿通、超限那些规矩照常执行,拉货的兄弟别把免费当任性。

走完这条线,很多人都想去九寨沟看水。秋天画面最火:红、橙、黄、绿堆色盘,湖面像被神仙打翻调色瓶。高速出口一拐就到九寨沟收费站,车窗一摇,清风卷着松香,山里的天空蓝成壁纸。以前得绕国道、翻山梁,晕车药得备两包,现在导航一句“前方两百米左转”,人心里暗骂一句:早通一年多好!

打个比方,九绵高速就像给四川北部打开一扇天窗,空气和人流一起呼啦啦往来。想当年李白出生在江油白塔村,小李白若是有这条路,说不准三岁就坐马车去九寨沟写诗了。虽是玩笑,可你琢磨,那段路把山水、人文和高速这几个词写成一首新“将进酒”,连诗仙都要拍拍手。

路上的风光不只有九寨沟。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紧接着“白马山寨”组合出场。熊猫在林子里吊床般打滚,羌民在寨子里敲羊皮鼓。高速路标一闪,人随时能下道走一趟。爱情、友情、亲情,都可以借高速加速,想临时组团说走就走。

对修路这档子事,新招频出。比如路基铺设用新型防渗布,边坡种植本地灌木,还用声屏障压住噪音,给沿线动物留廊道。工程谈环保,动静看上去硬朗,里子却柔得很。车在桥上跑,鱼儿在水里游,各不打扰。

说回那 17 个收费站的名字,大都有故事。柴门关靠近当年蜀道古关,桂溪打出文君相如的传说,平通镇是震后重建的典范。如今站名亮相,司机一抬头就上历史课。李白云游时经常感叹“蜀道难”,现代人踩油门几分钟就能翻岭。历史和现实隔着方向盘互望,味道别提多妙。

有人担心桥隧多会不会信号不好。别想多,沿线基站早就布满。隧道里也安了 5G 设备,短视频直播一路畅通。想开直播让朋友数你过了第几座桥,第几个口音的收费站都行,不掉线。

公路行业打分的话,九绵高速是那种期末难题全对的“学霸”。设计速度全程 80 到 100 公里每小时,路面用 SMA 改性沥青,抗裂、防滑、排水,雨天胎噪低。晚上跑夜车,反光标线一闪一闪,像把星星落在地上。

等 12 月 31 日过了,免费活动收尾,收费系统就上线。司机钱包可能要瘦几两,不过路早已踩点心动。要省钱,抓紧这两个月。想赶年末九寨沟冬景,雪落彩林,山谷捂着温泉雾气,被免费“宠”上路。

老王再也不催外卖型的道路,他打趣说:“以后周五下班就往北蹿,晚上就睡在九寨沟门口的民宿,周天晚上九点前回来照样打卡。”有了这条高速,成都——绵阳——九寨沟,这根线路像拉皮筋,弹一弹就到。

写到这儿,可别忘记一句“交规常在”。大山里天气变脸快,雾大雨急的时候,看清警示牌,减速、开雾灯、保持车距。高速修得再好,也需要守规矩的驾驶来配合。宽阔的车道、智慧的监控系统都摆在那,安全带才是最佳 CP。

四小时概念很抽象,那就换算:从成都北门出发,一张专辑十几首歌,听完正好落地九寨沟。原先八小时,听完专辑还能刷一部电影,现在连电影片头都省了。对开车族也算解锁“大片剪辑版”。

写到尾声,时间设定再跳:想象明年春暖花开,九绵高速早已结束免单期,却依旧车流涌动。桥上迎着风,隧道透着灯,人们在车里哼歌,远远望去,整条高速像条飘带缠在青山腰间。没有长篇政治宣言,没有宏大叙事,只剩一个普普通通的念头:这一段路越修越通透,越跑越欢腾。

来源:径旁闻香的陶醉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