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芯片产业链,很多人先想到设计或制造,却忽略了“封装测试”这个关键环节——相当于给芯片“装外壳、做体检”,没这一步,再厉害的芯片也用不了。而在国内封装领域,长电科技的“一哥”地位没人能撼动:2025年上半年营收210.3亿元,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提到芯片产业链,很多人先想到设计或制造,却忽略了“封装测试”这个关键环节——相当于给芯片“装外壳、做体检”,没这一步,再厉害的芯片也用不了。而在国内封装领域,长电科技的“一哥”地位没人能撼动:2025年上半年营收210.3亿元,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28.7%,不仅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更把国内二梯队企业甩开了近一倍差距。
更关键的是,长电今年手里攥着“三张好牌”:AI芯片封装订单爆增、存储封装跟着国产化喝汤、还挤入了苹果新供应链,这“三箭齐发”不是炒概念,每一支都有实打实的数据支撑,也让它从“单纯做加工”变成了“跟着行业风口赚增量”。
现在AI芯片越来越“能打”,但体积也越来越复杂——比如英伟达H100,里面塞了上百个小芯片,普通封装根本hold不住,必须用“先进封装”技术,把这些小芯片像搭积木一样拼起来,既提升性能又能降成本。而这正是长电的强项。
根据Yole(全球半导体权威机构)2025年二季度报告,长电在国内先进封装市场的市占率达到35%,稳居第一,其中专门针对AI芯片的Chiplet(芯粒)封装技术,已经批量供货给国内头部AI芯片设计公司(比如寒武纪、壁仞科技)。光2025年二季度,长电的AI相关封装订单就达28亿元,占总营收的26.7%,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
可能有人问,先进封装不是还有日月光(全球第一)吗?但长电有个优势:性价比。同样做AI芯片的Chiplet封装,长电的报价比日月光低15%-20%,而且交货周期能缩短到4周(日月光要6-8周)。对国内AI企业来说,现在抢算力节点就像抢时间,长电的“快+省”刚好踩中需求,这也是它能从日月光手里抢订单的关键。
存储芯片是封装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以前国内存储封装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但今年不一样了——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产能不断爬坡,自己的芯片自然优先找国内封装企业合作,长电就成了最大受益者。
2025年上半年,长电的存储封装营收达52.6亿元,同比增长40.3%,其中长江存储贡献了近60%的存储订单,主要做3D NAND闪存的封装。要知道,3D NAND的封装难度比普通存储高不少,需要多层堆叠,长电早在2023年就攻克了这个技术,现在能做到每月封装120万片3D NAND芯片,完全能跟上长江存储的产能节奏。
更重要的是,存储封装不仅能赚加工费,还能绑定客户。现在长江存储的3D NAND在国内固态硬盘(SSD)市场的市占率已经到28%,随着它的份额提升,长电的存储封装订单也会跟着涨,这是个“长期饭票”。而且长电还在跟长鑫存储合作,下半年要上DRAM存储封装产线,到时候存储业务占比还能再提5-8个百分点。
苹果的供应链向来“难进但稳赚”,以前芯片封装基本找日月光和安靠,今年长电终于打破了这个格局——成功进入iPhone 16的射频芯片封装供应链,负责其中的LNA(低噪声放大器)芯片封装,还拿到了Apple Watch的部分传感器封装订单。
别小看这部分订单,2025年上半年,长电来自苹果的营收就达25.2亿元,占总营收的12%,而且苹果的订单周期长、回款稳定,不像AI订单那样波动大,相当于给长电的营收加了个“稳定器”。更关键的是,能进苹果供应链,说明长电的封装质量和产能稳定性得到了最严格的验证,以后再跟其他国际客户谈合作,腰杆也更硬。
有业内人士透露,长电为了接苹果订单,专门在江苏无锡建了一条无尘封装产线,投入超15亿元,产能每月能满足500万部iPhone的需求。而且苹果计划2026年把部分A系列芯片的封装也交给长电试点,如果能成,这部分营收还能再翻3倍。
很多人觉得长电能起来是“借了行业风口”,但其实背后有三个“硬底气”,不是随便哪家企业能复制的。
先进封装靠的是技术,长电在研发上从不吝啬: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8.9亿元,占营收的9%,比国内二梯队封装企业(比如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的研发强度高3个百分点。而且长电的研发不是“撒胡椒面”,重点盯着Chiplet、3D封装这些关键技术,现在已经累计申请了超2000项先进封装专利,其中80%是发明专利。
比如Chiplet技术,长电早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比国内同行早了3年,等2022年AI风口起来的时候,它已经能直接量产,而其他企业还在实验室阶段——这就是“提前卡位”的优势,不是靠短期砸钱能追上的。
封装需要大量产能,而且要贴近客户。长电在国内有上海、无锡、宿迁三大基地,覆盖长三角核心芯片设计企业;在国外,新加坡和韩国也有产线,能服务三星、SK海力士这些存储巨头。2025年上半年,长电的总封装产能达每月50亿颗芯片,其中先进封装产能达8亿颗,刚好能接住AI和存储的爆增订单。
更聪明的是,长电的产能不是“一刀切”,比如无锡基地专门做高端封装(AI、苹果订单),宿迁基地做中低端封装(普通消费电子),这样既能保证高端订单的质量,又能充分利用中低端产能,毛利率比同行高2-3个百分点。
以前封装企业跟着消费电子周期走,手机卖得好就赚,不好就亏,但长电现在不一样了:AI(高增长)+存储(国产化)+苹果(稳定)三个赛道,刚好覆盖了“高增长+稳基本盘+长期增量”,就算某一个赛道短期波动,另外两个能补上来。
比如2025年一季度,消费电子封装订单下滑5%,但AI订单涨了60%,存储订单涨了35%,总营收还是保持增长——这就是多赛道布局的好处,抗风险能力比只做单一业务的企业强太多。
长电现在的优势很明显,但未来能不能继续稳坐“一哥”,还要看两个问题:
一是国际竞争压力。日月光作为全球封装老大,在高端AI芯片封装(比如英伟达H100/H200)上还是有优势,长电虽然在国内抢了份额,但在全球高端市场占比还不到10%,能不能进一步突破日月光的壁垒,是未来增长的关键。
二是成本控制。先进封装的设备和材料成本很高,比如一台3D封装光刻机就要超亿元,如果未来AI订单增速放缓,产能利用率下降,毛利率可能会承压。长电现在的毛利率是18.5%,如果能把成本再降2个百分点,竞争力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对普通读者来说,看长电不用只盯短期股价,更要关注它的技术进展和订单结构:如果Chiplet技术能持续迭代,苹果订单能稳步增加,存储国产化能继续推进,那它的“一哥”地位就稳;反之,如果技术跟不上或者订单流失,优势也可能被稀释。
总的来说,长电的“三箭齐发”不是短期炒作,而是行业趋势和自身实力的结合,它的发展也折射出国内封装行业的升级——从“低端加工”到“高端竞争”,这才是真正的“国产替代”底气。(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是布丁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