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时候,娱乐圈的剧本就是这么离谱,狗血得让人一边喷着瓜子皮一边忍不住喊出:“这也能翻红?”谢孟伟,网友口中的嘎子,原本以“兵王少年”的形象混迹在短视频江湖里,谁料这一回竟被自己“戏过了头”——直播间里上演警服带货,结果被网友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举报,云南警方都
有些时候,娱乐圈的剧本就是这么离谱,狗血得让人一边喷着瓜子皮一边忍不住喊出:“这也能翻红?”谢孟伟,网友口中的嘎子,原本以“兵王少年”的形象混迹在短视频江湖里,谁料这一回竟被自己“戏过了头”——直播间里上演警服带货,结果被网友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举报,云南警方都亲自下场。
说实话,这瓜从“穿警服直播”到“被拘留七天”,流程跑得比不少电视剧还紧凑,简直就是现实版小品。
本来大家以为,嘎子这回算是彻底凉凉——平台ID封了,作品下架,连电影里的镜头都被剪掉。
要按娱乐圈常规,那就是“塌房一条龙”,谁还会给他机会?
谁知等拘留一结束,风向突变。
平台虽然严惩不怠,但嘎子的商业报价,居然直接翻了1.5倍,服务费和肖像价一路起飞,仿佛拘留变成了镀金。
“流量就是硬道理”,北京某文化公司还直接承认:“热度来了,报价得跟着涨。”网友一边看热闹一边酸:“这年头,翻车都能当流量收割机了?”“嘎子梦里笑醒,谁懂!”
其实,看瓜圈历史,不少艺人都经历过“塌房→沉寂→突然翻身”的戏码。
比如早年某顶流因为不当言行被雪藏,结果几年后靠综艺变身“洗白模板”;再如去年某姐恋情翻车,舆论爆炸,结果一波“反转公关”竟成团宠再就业。
嘎子的这波“身价飙升”,放到流量为王的时代,不就是“流量反噬现实”的一场大戏?
这叫“只要你能制造话题,资本就不会让你消失”。
可话说回来,流量归流量,现实的雷区谁碰谁知道。
最近又有新瓜爆出来——有圈内博主曝料,嘎子团队收了粉丝3万“坑位费”却迟迟不还,聊天记录截图、拉黑操作一应俱全,从2020年拖到现在,硬生生熬成了“瓜圈版清明上河图”。
网友都看傻了:“三万块钱能拖五年,也是人才。”“说是圈内铁律——不管你多火,糊涂账总有清算的一天。”有的网友直接搬出“法庭见”的金句,准备看后续大戏。
其实艺人翻车后还能“涨价”这事,早就不是新鲜事。
前有某流量因争议事件全网黑,结果私下商演价反而飙升;后有某歌手被限流,反而海外接单接到手软。
原因很简单,娱乐圈是“热点优先”,只要有话题,品牌、活动、商家就会蜂拥而至,哪怕是“负面流量”,只要能搅动水面就有买家。
这就是圈内那句老话:“你只要有梗,有戏,没人敢说你彻底凉了。”
但这热度来的太快,后续处理跟不上,就是一地鸡毛。
嘎子的社媒封禁,官方媒体直接盖章处罚,已经把“底线”划得明明白白。
之后你想复出,平台、品牌还敢接你吗?
还是只能游走灰色地带,靠话题蹭流量?
前车之鉴太多了,某些塌房艺人试图靠“悔改”洗白,结果被网友一句“别想再捞钱”怼回去。
圈层情绪这东西,能捧你上天,也能把你摁在地上反复摩擦。
说到底,娱乐圈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流量经济学”。
你只要能制造足够的话题,就像是“钢铁侠复活”一样,资本和平台总有一万个理由让你再见天日。
但底线红线,碰不得。
正如网友吐槽:“你可以不体面,但不能太离谱。”嘎子的这回,算是把“流量与底线”的边界踩得清清楚楚。
至于未来是“高价复出”还是“凉在热搜”,谁也说不好。
不过,这年头吃瓜的乐趣就在于“瓜无定论”。
也许明天,一条“嘎子复出综艺”的热搜就能把局势彻底搅翻。
也许后天,官媒再来一次定点爆破,彻底锁死所有念想。
娱乐圈的剧本,谁都写不完。
就像那句话:“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翻身的是谁。”谁还不是在“瓜田里看戏”的人嘛。
来源:云海上遨游天际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