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中秋节的几个故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04:04 1

摘要:1916年(有文献说是1917年,李立三根据自身经历纠正为1916年)中秋节,在长沙南城门看到毛主席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发出的征友启事的李立三,很拘谨地在湖南第一师范与毛主席相约。在李立三印象里,毛主席是个“怪人”,所以没敢和他谈话,只是看了看,这是他第一次与

毛主席和中秋节的几个故事

1916年:中秋征友结义

1916年(有文献说是1917年,李立三根据自身经历纠正为1916年)中秋节,在长沙南城门看到毛主席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发出的征友启事的李立三,很拘谨地在湖南第一师范与毛主席相约。在李立三印象里,毛主席是个“怪人”,所以没敢和他谈话,只是看了看,这是他第一次与毛主席相识。后来毛主席闲谈这段往事时,称当时那次征友活动只交了3个朋友,加上李立三(当时没对话,只见了一面)算半个朋友。或许毛主席早已淡忘这个相识日子,但李立三一辈子记住了这年的中秋节。

1917年:中秋聚会激辩与泛舟湘江

这一年中秋节,血气方刚的毛主席和学生聚集在湖南第一师范后面的山上,群情激昂地辩论“救国之道”。毛主席一一驳回别人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坚定表示“学梁山泊好汉”,认为在封建社会枷锁下,拿起枪杆子战斗才是救国唯一出路。这次中秋激辩为他后来的革命方向奠定了基础。

据毛主席年谱记载,1917年9月30日(即当年中秋佳节),毛主席与同学罗学瓒、李端纶等16人租两条小船,环游长沙水陆洲(今橘子洲)一周。罗学瓒的日记记载,他们在铜元局附近码头雇船,小舟顺江而下再逆流而上。当晚万里无云、皓月当空,众人谈笑风生、吟诗作赋。毛主席提议大家背诵每句含“月”字的唐诗,有人诵读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大家争相竞对、笑语满江。船到橘子洲头已是半夜,毛主席、张昆弟等三四人下船,在橘子洲头沙滩上和衣露宿,直至次日天明返校。也有说法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诗句就是毛主席在这个中秋节夜晚泛舟时所作。

1919年:中秋回乡祭母

1919年10月5日,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因积劳成疾、身患瘰疬,年仅52岁就不幸辞世。当时正在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毛主席在长沙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三天后,即当年中秋节,他星夜兼程赶回韶山,此时母亲已入棺,他禁不住放声恸哭。毛主席跪守在母亲灵前,以泪和墨写下感人至深的《祭母文》,赞扬母亲敦厚诚实、勤劳俭朴的美德,抒发了对母亲的爱戴和追思之情。这一年的中秋节,本是团圆节,却成了他与母亲的别母节和痛苦节。

1927年:中秋宣誓起义

1927年中秋节,是秋收起义爆发后的一天。时任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主席由安源到达湘赣边陲山城铜鼓。在临时驻地肖家祠堂,他指着一轮圆月对大家说:“今天是中秋节,我没有给同志们带来月饼,但我带来了比月饼更好的东西,这就是党的‘八七’会议的精神。”在秋收起义中,毛主席把二十军独立团的番号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三团,还激情豪吟《西江月·秋收起义》。

来源:深度人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