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往华为跑的背后,是抢资源还是被“绑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19:15 1

摘要:2025年以来,小鹏、上汽、广汽、长安的一把手全往华为深圳总部跑,任总亲自接客,余总、徐总跟着谈,谈完没几个月,小鹏改了智驾路线,上汽火速搞了新品牌,广汽直接组了合资公司,长安升级了阿维塔的合作模式。

2025年以来,小鹏、上汽、广汽、长安的一把手全往华为深圳总部跑,任总亲自接客,余总、徐总跟着谈,谈完没几个月,小鹏改了智驾路线,上汽火速搞了新品牌,广汽直接组了合资公司,长安升级了阿维塔的合作模式。

何小鹏2月带着团队找任总,之后就把智驾从激光雷达改成纯视觉了。之前小鹏的P7、P5都用了激光雷达,说是要搞高阶智驾,结果拜访华为之后,转头就放弃了,为啥?因为华为的HI模式用的是激光雷达,智选模式也是,小鹏要是接着用,等于跟华为直接竞争。

你想啊,华为的激光雷达是自己造的,成本比小鹏拿的第三方货低,性能还稳定,小鹏拿什么跟人比?所以改纯视觉,不是不想用激光雷达,是不敢跟华为抢蛋糕。这就像菜市场卖鱼的,旁边开了家海鲜店,你再卖鱼肯定没人买,不如改卖蔬菜,至少不跟人撞款。

再看上汽,3月拜访华为,9月就发布尚界H5,历时不到半年。正常车企造一辆新车,从设计到量产至少要18个月,上汽这速度跟坐火箭似的,凭啥?还不是华为给的资源够多。

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里,从底盘到座舱,从智驾到动力,全是现成的,上汽只要把壳子造好,把华为的东西装进去就行。比如尚界H5的座舱用了华为的鸿蒙系统,智驾用了华为的MDC芯片,甚至连供应链都是华为帮着找的。这就像你要开个饭馆,有人给你送了厨房设备、食材、菜谱,你只要找个门面就能开张,能不快吗?但问题是,上汽拿了这么多华为的资源,以后能不能自己造东西?要是哪天华为不给了,尚界是不是就得歇菜?

还有广汽,6月冯兴亚找任总,之后就组了华望汽车,首款车型2026年发布。合资公司这模式,以前都是车企跟外资品牌玩的,比如一汽-大众、东风-日产,现在广汽跟华为玩,谁占主导?从华望的股权结构看,广汽占51%,华为占49%,但华为出的是技术和资源,广汽出的是资金和产能。要是以后华望汽车卖得好,华为的话语权肯定越来越大;要是卖得不好,广汽是不是得兜底?这就像两个人合伙开商店,一个出了所有货,一个出了店面,赚了钱两人分,赔了钱出店面的得扛着,你说谁更划算?

长安的情况跟前面几个不一样,阿维塔本来就是长安和华为合资的,这次升级HI模式,其实是要把华为的资源用得更彻底。之前阿维塔的智驾是长安自己搞的,结果销量一直上不去,月销才几千辆。

这次朱华荣拜访华为,就是要把阿维塔的智驾换成华为的,比如用华为的ADS 2.0系统,用华为的激光雷达。这就像你家的电视坏了,本来想自己修,结果越修越糟,不如找个专业的师傅,直接换个新主板,至少能看了。

其实不止这几家,现在市面上卖得好的智能汽车,比如问界M7、阿维塔12,都是用了华为的解决方案。问界M7月销能破3万,靠的是华为的智驾和座舱;阿维塔12月销能破2万,靠的是华为的激光雷达和MDC芯片。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的智能汽车,没有华为的技术,根本卖不动。

车企要是不想被淘汰,就得往华为跟前凑,要么拿华为的零件,要么跟华为合资,要么直接用华为的模式。这就像以前手机行业,没有高通的芯片,你造的手机根本没人买,现在汽车行业也一样,华为就是那个高通。

但问题是,车企往华为跑,是不是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了?比如小鹏改纯视觉,要是华为以后也搞纯视觉,小鹏是不是又得改?上汽用华为的资源造尚界,要是华为以后涨价,上汽是不是得跟着涨?广汽组华望汽车,要是华为以后要更多股权,广汽是不是得让?这些问题,车企肯定都想过,但没办法,现在的市场就是这样,你不用华为的东西,就卖不过别人。这就像你去应聘,人家要求会英语,你不会,肯定没人要,哪怕你其他本事再大,也得先把英语学会。

所以说,车企往华为跑,不是什么“战略合作”,就是“抢资源”,抢华为的技术,抢华为的供应链,抢华为的品牌效应。但抢来的资源,能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是关键。要是只靠华为的东西卖车,早晚得变成华为的“代工厂”,到那时候,车企的名字都没人记得,只记得“华为的车”。

2026年,市场格局肯定会变,华为系的车型会越来越多,销量会越来越大。但对车企来说,这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车企往华为跑,跑的是资源,丢的是自主性。2026年,华为系车型会占满市场,但那些靠华为活着的车企,能不能活过2027年?

来源:庙前听暮鼓的禅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