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 省摄协主席许国:用镜头为医者立传 以光影架起医患桥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01:08 1

摘要:“当快门按下的那一刻,定格的不只是画面,更是医疗工作者在生死线上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温暖,以及安徽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印记。”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国在接受专访时,谈及“皖美健康 精彩‘医’瞬间”摄影活动,眼中满是对这项事业的热忱与期

“当快门按下的那一刻,定格的不只是画面,更是医疗工作者在生死线上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温暖,以及安徽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印记。”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国在接受专访时,谈及“皖美健康 精彩‘医’瞬间”摄影活动,眼中满是对这项事业的热忱与期待。作为活动协办方代表,他从活动意义、医疗摄影价值、创作技巧到未来展望,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用光影讲述医疗故事的生动画卷。

缘起:一场用影像记录时代的“双向奔赴”

谈及为何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全力参与协办“皖美健康 精彩‘医’瞬间”活动,许国的思绪回到了活动筹备初期。“最初看到活动方案时,我就意识到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摄影比赛,而是一次用影像记录时代、连接行业与公众的重要尝试。”他解释道,医疗行业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医护人员在抢救室里与时间赛跑、在义诊现场为百姓送去温暖、在科研实验室里攻克技术难关、在抗疫、抗洪救灾一线搭建临时医疗点——这些场景里藏着安徽卫生健康事业的奋斗历程,也藏着最动人的人间故事,“而摄影,恰好是能跨越语言与行业壁垒的‘翻译官’,能让这些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郭耀 摄

在他看来,协会参与这场活动,是一次“双向奔赴”:一方面,医疗领域有太多值得被记录的瞬间,需要专业摄影力量去捕捉其真实与美感;另一方面,摄影行业也需要这样有温度、有深度的主题活动,让作品跳出“纯艺术”的框架,承载更多社会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协会的专业支持,让更多摄影师走进医院、走进基层医疗点,用镜头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医瞬间’,让公众看到医护人员不止有‘白衣天使’的标签,还有作为普通人的坚守与温情。”

价值:医疗摄影是打破误解的“桥梁”

当被问及医疗主题摄影的独特价值时,许国特意提到了一个细节:此前有位摄影师拍摄的作品,画面里是一位刚做完好几个小时手术的医生,靠在走廊墙壁上喝着生理盐水——这张照片在网络上传播时,有网友留言说“第一次知道医生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你看,一张照片就能改变很多人对医疗行业的刻板印象,这就是医疗摄影的力量。”

王世保 摄

他认为,医疗摄影的价值首先在于“打破封闭性”。过去,公众对医疗工作的认知多停留在“看病、开药”的表层,却不知道医护人员为了提升技能,要在下班后反复练习缝合技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要24小时保持手机畅通;为了守护患者,要在节日里放弃与家人团聚。“而摄影能把这些‘背后的故事’具象化,让‘健康中国’战略在安徽的实践成果,通过一张张有温度的照片落地生根。”

赵山松 摄

更重要的是,医疗摄影能成为缓解医患矛盾的“润滑剂”。“很多时候,医患之间的误解源于‘看不见’——患者看不见医生背后的压力与付出,医生也难完全体会患者的焦虑与无助。”许国举例说,有幅作品拍摄的是儿科诊室场景:医生正低头给孩子听诊,桌下却躺着另一个正在输液的孩子,旁边还放着一张写着“祝你新年快乐”的手绘贺卡——这张照片让无数家长共情,“原来医生也有兼顾不了家庭的无奈,原来他们在岗位上的每一分钟都在拼尽全力。”这种通过影像传递的共情,远比说教更有力量,能让公众从“理解”走向“尊重”,最终搭建起医患互信的桥梁。

创作:优秀“医瞬间”要兼具“技术”与“温度”

作为摄影领域的专家,许国深知医疗场景拍摄的难度——光线复杂的手术室、转瞬即逝的急救画面、需要小心翼翼维护的医患距离,每一项都是对摄影师的考验。“要拍出优秀的‘医瞬间’作品,技术是基础,但共情能力才是核心。”他强调,医疗摄影不是“炫技”,而是“走心”。

金健平 摄

在技术层面,摄影师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灵活调整”的能力。“急救现场不会等你摆好灯光、调好参数,手术室的光线可能忽明忽暗,这些都要求摄影师提前做好准备,熟悉医疗流程,才能在关键时刻捕捉到最真实的瞬间。”他建议,摄影师可以多和医护人员沟通,了解不同科室的工作特点——比如儿科拍摄要注重细节,用孩子的玩具、手绘的墙面营造温馨感;外科拍摄则要突出“专注”,通过特写医生的眼神、手部动作,展现手术中的严谨与紧张。

李芳 摄

而在情感层面,共情能力是让作品“活起来”的关键。“摄影师不能只做‘旁观者’,还要做‘感受者’——要能体会到医生成功抢救后的喜悦,能理解患者面对病痛时的无助,能看到护士搀扶老人时的温柔。”许国回忆起一幅让他印象深刻的作品:凌晨的妇产科病房,一位护士正捧着刚出生的婴儿,虽然戴着口罩,但眼睛里满是笑意,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画面温暖得让人落泪。“这幅作品没有复杂的构图,却因为捕捉到了‘生命最初的美好’和‘医护人员的温情’,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治愈系’作品。”

高松 摄

他特别提醒,医疗摄影要坚守“真实”底线,避免摆拍。“有些摄影师为了追求画面效果,会让医护人员刻意摆姿势,这样的作品看似完美,却失去了医疗摄影的灵魂。”他认为,真实的力量最动人——哪怕是医护人员汗水浸透的背影、抢救后疲惫的神情,这些“不完美”的瞬间,反而更能体现医疗工作的真实与伟大。

展望:让“皖美健康”成为可持续的品牌活动

如今,“皖美健康 精彩‘医’瞬间”活动已征集到大量优秀作品,谈及后续评选工作,许国提出了三个“期待”:一是期待作品有“真实性”,能真实反映安徽医疗行业的风貌;二是期待作品有“艺术性”,在构图、用光、色彩上有巧思,让观众在感受情感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摄影艺术的魅力;三是期待作品有“社会性”,能关注到基层医疗、民间医疗人才等容易被忽视的领域。

钱戈 摄

“比如基层诊所的老医生、掌握特殊骨科技艺的民间高手,他们也是安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记录。”许国以民间骨科医生为例,“如果有摄影师能走进他的诊所,拍下他为村民正骨、传授技艺的场景,不仅能展现民间医疗的魅力,也能让公众看到安徽医疗‘多元发展’的全貌。”

对于活动的未来,许国更是充满期待。他认为,“皖美健康 精彩‘医’瞬间”完全有潜力成为年度品牌活动。“不能只办一年就停,要持续做下去,每年可以确定一个主题——比如今年聚焦‘医患温情’,明年可以关注‘医疗科技’,后年可以挖掘‘基层医疗故事’,通过系列化活动,让‘皖美健康’的IP越来越有影响力。”

董敏 摄

他还建议,未来可以将活动从“摄影”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比如举办线下影展时,同步展示医疗老物件——如几十年前的听诊器、手写病历本,让观众在看照片的同时,感受安徽医疗的发展变迁;还可以邀请医护人员、患者现场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让影像与真人叙事结合,增强活动的感染力。“甚至可以联合图片收藏机构,建立一个‘安徽医疗影像档案馆’,把从解放前到现在的医疗老照片、新作品都收录进来,让这些影像成为记录安徽卫生健康事业的‘活历史’。”

王亮 摄

专访最后,许国感慨道:“每一张‘医瞬间’照片,都是一个小小的‘时代切片’。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人看见医疗行业的温度,让更多医护人员的付出被铭记,让影像成为连接行业与公众、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这就是‘皖美健康 精彩‘医’瞬间’最珍贵的意义。”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国

版权须知: 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任何人 或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本刊图文内容。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文字:张崴

编辑:张倩莹

校对:吴巧薇

审核:周卫星 孙婷

《安徽画报》创刊于1958年,是安徽省唯一一份大型政经文旅类高端期刊,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安徽画报》立足主流宣传阵地,以美图美文美术美味传播安徽形象,讲好安徽故事,画说美好安徽。2017年复刊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中国最佳画报”“中国最佳媒体融合奖”“安徽省优秀期刊”“安徽重要外宣窗口阵地”“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等。

来源:安徽画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