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百年鼓楼前灯火通明,一场以“迎国庆、庆中秋”为主题的晚会热烈上演,女声大歌的空灵、男声大歌的浑厚、童声大歌的清澈,如林间清风般的自然和声层层叠叠,扣人心弦;牛腿琴的悠扬、侗族琵琶的清脆与时尚的“村T”服装秀相继登场,其间穿插的猜灯谜、卫生知识抢答与
中秋遇国庆,侗寨庆双节。在中秋与国庆即将相逢之际,黔东南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中心村,迎来了一场团圆与洁净的双重庆典。
9月27日,百年鼓楼前灯火通明,一场以“迎国庆、庆中秋”为主题的晚会热烈上演,女声大歌的空灵、男声大歌的浑厚、童声大歌的清澈,如林间清风般的自然和声层层叠叠,扣人心弦;牛腿琴的悠扬、侗族琵琶的清脆与时尚的“村T”服装秀相继登场,其间穿插的猜灯谜、卫生知识抢答与文明家庭表彰,更让台上台下互动连连,欢声笑语与掌声喝彩,将古老的侗寨烘托得暖意融融。
“以前过节就是吃顿饭,现在有晚会看、有歌听,还能看姐妹们表演,开心!”刚看完表演的村民杨换珍笑着说。
这欢声笑语的背后,不仅是文化的盛宴,也是一场以“洁净”为笔、描绘乡村新图景的生动实践。
就在同一天,伴随着“魅力巾帼,美丽黔行”活动的悠扬歌声,宰荡村集中表彰了40户卫生家庭。这场“不拼才艺拼洁净”的特殊评比,让乡村“颜值”与村民生活“品质”实现了同步跃升。
宰荡中心村,337户侗族人家依山而居,干栏式木房簇拥着百年鼓楼,作为著名的“侗族大歌之乡”和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它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侗族文化,然而,文旅发展的需求曾一度与部分家庭薄弱的卫生意识产生矛盾。
“游客来听大歌、看鼓楼,路过老百姓家门口,乱糟糟的,我们自己也觉得没面子。”村支书杨忠景坦言,这一现实困境,促使村“两委”与村妇联将“卫生家庭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和助推文旅发展的突破口,并制定了一套从“宣传动员”到“表彰激励”的完整工作流程。
每季度初,村里的广播和微信群便开始活跃起来,宣传卫生知识,分享清洁技巧,更关键的是,村里还邀请家政收纳老师入户指导,针对性地解决村民的收纳难题。
“以前总觉得家里东西多、没办法收拾。”村民杨孟桃指着如今整洁的厨房笑道,“老师教我把常用的放顺手抽屉,不常用的收进柜顶,厨房一下子就亮堂了!”如今,每日早起收拾家务已成为她的习惯。
评选的公正性是生命线。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评审组,依据室内整洁、庭院美观、物品收纳和卫生习惯四大标准现场打分。评选不仅设有“最美庭院之家”“文明整洁之家”和“卫生标兵家庭”,还专门为进步显著的家庭设立了“卫生进步之家”奖项,让后进者也能感受到鼓励的温暖。
这股“洁净之风”悄然改变着村寨的容颜。
曾经杂物堆积的院角,变成了生机盎然的“微菜园”和“微花园”;以往昏暗的楼梯间,如今摆上了几盆清新的绿植。
“家里干净了,有游客路过时,还会主动跟我聊两句,夸我们侗家房子漂亮、家里整洁,心里特别高兴!”“最美庭院之家”的获得者杨金相语气里满是自豪。
同样获评“最美庭院之家”的杨孟桃一家在晚会现场领奖时也感慨道:“家里干净了,村寨漂亮了,过节的氛围更浓了,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晚会的尾声,将节日的氛围推向高潮。台上台下共同唱响《侗歌声声唱给党》,村民与游客手拉手,跳起象征着团结的《踩堂舞》,灯光映照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既延续着侗族节庆的古老韵味,也道出了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福。
“妇女是半边天。”省妇联驻村第一书记贾世琼表示,下一步,村里计划继续发挥巾帼力量,通过卫生家庭行动把家庭卫生建设与侗族文化保护、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让“干净整洁”成为宰荡中心村的新名片,既留住传统村落的“魂”,也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通讯员 梁伦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运镇
编辑 李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