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宇辉在文旅总结讲话中的“高赞”表现,并非靠华丽辞藻堆砌,而是把“内容逻辑 + 情感节奏 + 用户互动”做成了可复用的模板。可拆成 4 步 12 字诀:框架准、故事真、情绪满、互动稳。
董宇辉在文旅总结讲话中的“高赞”表现,并非靠华丽辞藻堆砌,而是把“内容逻辑 + 情感节奏 + 用户互动”做成了可复用的模板。可拆成 4 步 12 字诀:框架准、故事真、情绪满、互动稳。
1. WHY 先行,给意义
开口先回答“为什么要来这座城市”——用“宇宙/人生尺度”把听众拉进大场景,再瞬间收缩到脚下土地,制造反差。
例:“在 50 亿年后太阳都会熄灭,今天我们却能在山西这片黄土上谈千年烟火,这就是时间的意义。”
2. 时间轴,三幕式
过去(厚重)→ 现在(鲜活)→ 未来(召唤),每段只留 1 个地标+1 句金句,保证信息密度。
模板:
• 过去:把时间当主语,“时间把山西雕刻成一本立着的书”;
• 现在:用味觉/听觉做切口,“抿一口陈醋,酸得刚好是家的方向”;
• 未来:把游客变主语,“今晚起,山西不再是你手机里的名字,而是你脚下 1300 度的窑火”。
1. 自嘲破冰
永远先“贬低”自己,再抬高城市。
例:“我普通话一级乙等,却想把一级甲等的山西话说给你听。”——既缓解距离,又把焦点让给目的地。
2. 道具具象
身上必带“小物件”:一片瓦、一撮麦、一瓶老陈醋。讲故事时“递”到镜头前,让抽象历史变手持展品。
3. 对比升华
用“同样是……却……”的句式,把地理特征升维到人生选择。
例:“同样是碳,山西把它烧成旺火,也磨成钻石;人同样如此,可以被生活烤,也可以被时间磨。”
1. 停顿=给掌声留位置
每完成一次“对比句”,停 1 秒,让观众情绪落地,直播弹幕瞬间刷屏。
2. 排比=制造心跳
用“这里是…这里是…这里是…”三连击,把景点串成鼓点,语速逐渐加快,情绪推至顶点。
3. 回环=闭环记忆
结尾必呼应开头的大场景,形成“圆环”——“太阳会熄灭,但今晚的烟火先别熄灭,它正在山西等你。”
1. 直播前 10 分钟开“弹幕点菜”
让网友刷最想听的典故,他随机挑 3 条写进结尾,给观众“共创”参与感。
2. 现场把话筒递给游客
不抢话,只递麦,用“您来山西最想看什么?”把游客变成第二主讲,自己退到倾听者位置,强化“真诚”人设。
【WHY】
“如果把时间拉成一条河,______(城市)就是河床上最顽固的那块石头,它替我们挡住了 ,也留下了 。”
【过去】
“ 年前,(古人)在这里 ______,时间把他们的 ______ 刻进了 ______。”
【现在】
“今天,当我们 ______,仍能尝到/听到/看到 ______,那是 ______ 在舌尖/耳畔/指尖复活。”
【未来】
“所以,今晚别急着关灯,让 ______ 的灯火多亮一会儿;它亮着,我们就还能与 ______ 对视。”
【Call back】
“时间终究会带走我们,但带不走这一盏灯、一口味、一声响——它们先替我们留在这里,也请你,来把它们带走。”
1. 逻辑层:黄金圈+时间轴,30 秒完成“意义-场景-行动”闭环。
2. 内容层:自嘲破冰、道具具象、对比升华,确保“真物+真情”。
3. 节奏层:停顿给掌声、排比推情绪、回环留记忆。
4. 互动层:弹幕点菜+递麦游客,把“我讲”变“我们一起讲”。
把这套顺序固定下来,换任何城市,只需替换地名、味觉关键词和年代数字,2 分钟就能生成一条“高完播率+高转发”的文旅收尾金句。
来源:新明星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