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能赚多少钱的,还真不是能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22:14 1

摘要:当你能量枯竭时,再多的技能和知识,也像一辆没油的汽车,只能停在路边。

我发现,很多人拼命学习、提升能力,却常常感到焦虑:

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却依然赚不到钱?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轻轻松松,却不断跑在我前面?

答案往往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你的能量不够。

一个人能走多远、能赚多少钱,往往取决于他每天能量的存量与流动。

当你能量充沛时,能力才有机会被发挥出来。

当你能量枯竭时,再多的技能和知识,也像一辆没油的汽车,只能停在路边。

我自己一路走过来,更加坚信这一点。

过去几年,我发现有五件事,是我最核心的“能量补给站”。

还记得2022年7月,是我创业的最低谷。

业务遇到瓶颈,现金流紧张,每天直播好几个小时,在线人数始终个位数,内心焦虑到不行。

那段时间,我几乎是靠读书活下来的。

我读了大量稻盛和夫的书,书里每一个字都像是在给我输血,告诉我“坚持”、“利他”、“燃烧自己”。

后来眼睛生病,我开始读《了凡四训》,读《正念的奇迹》,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它们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最近又重读了《纳瓦尔宝典》,以及每次跑步的时候,听樊登老师讲书,都能让我能量爆增。

这是我在今年423读书节的时候,复盘了我这10年的改命之书,大家可以读一读,每本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普通人逆袭:这10年读过的书,每本都在偷偷改变我的人生》

说实话,这些书没有立刻帮我赚到钱,但它们给了我能量——让我不至于在黑暗里放弃。

建议大家不必要求自己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每天让自己读15分钟,哪怕一句话触动你,也足够让能量往上走。

运动:让身体替你排解焦虑

很多人以为运动是为了减肥,其实更重要的是——运动是情绪的出口

2023年,我几乎天天直播,压力巨大,如果没有每天跑步这个出口,我可能会彻底崩溃。

现在我一周跑3-4次步,每两周踢一次球、打一次篮球,这些运动的时刻,都能让我的状态回归。

运动给了我两个礼物:

第一,情绪释放。出一身汗,焦虑、愤怒、疲惫都会随汗水带走。

第二,生命力回归。当身体被唤醒时,你会重新相信“我还行,我还可以再拼一把”。

建议大家运动的时候,不要追求强度,而是追求节奏感,每周固定2-3次运动就够了。

当然也不一定非要跑步,选一项“让你快乐”的运动,只要能让你出汗,就是能量加油站。

哈哈,不知道是不是山西人的缘故,我一直有午睡的习惯,哪怕只睡20分钟,都会让我精神抖擞。

反之,如果睡眠被打乱,整个人的状态都会直线下滑。

前两天老同学来我家聚餐,我们聊到凌晨,这直接导致我第二天一整天都效率低下。

于是我立刻调整,晚上9点就睡,隔天的电量立刻满格。

很多人以为自己缺乏自律,其实只是缺乏睡眠。

睡眠是最好的自律。

如果你此刻觉得状态不好,能量不高,由衷建议调整一下睡眠时间,午睡 20 分钟,晚睡不超过 11 点。

睡前少刷手机,用阅读或冥想来代替。

言即肉身:用语言重启自己的能量

我们常说“言即肉身”,你说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如果你天天说“我不行”“我太难了”,能量只会越陷越低。

但如果你常常说“我值得”“我能行”“我会坚持”,语言会变成一种心理暗示,反过来帮你构建能量。

就像我们现在每天开完早会,都会阅读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听起来有点洒鸡汤,但它是最好的给自己进行积极暗示的方法。

建立你建立“正向表达习惯”,少说负向的话,你的能量逐渐会被唤醒。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里提到,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国家排名里,以色列和哥伦比亚名列前茅。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那里的人们觉得自己拥有强大的社会支持,也就是说人际关系在这些国家颇受重视,甚至处于首要位置。

你看,社交本身就是最好的能量补给。

哪怕只是和朋友聊半小时,或者听一次直播,都会让你觉得:我不是孤军奋战。

问题是,人到中年,很多人都丧失了社交场合,工作之外,几乎没有聚会。

所以,我们必须刻意营造社交场,比如固定的饭局、每周的运动局、线上读书会,哪怕是一场直播互动,都能让你重新补充能量。

建议大家定期找三五个同频的人,保持链接。

如果周围实在没有人,那就主动加入一个学习社群或课程,把它当作能量场。

我们常常高估了“能力”,却低估了“能量”。

但现实是:能力是一辆车,能量是汽油。

没有能量,再好的车也开不动。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停滞不前,不要急着怀疑能力,而要先问自己:我的能量还够吗?

补充能量的方式,其实很简单:读书、运动、睡眠、言语、社交。

它们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来源:心平氣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