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昌硕作品在日本的畅销,并不仅仅是中日艺坛齐力推崇的结果,他的成功亦与其乐于交游的性格有关。“吴昌硕好交友而有选择,取友所长,知友所长,知友所抱,怜友所病,同友所心”,其中有很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故吴昌硕的书画短期内在日本能够声名远播,也曾依靠非书画界的日本友
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吴昌硕(1844—1927)
来源 l 吴昌硕与近代中日书画交流、《湖州民国史研究》
编者 l 陶小军
分享 l 书艺公社(ID:shufaorg)
吴昌硕作品在日本的畅销,并不仅仅是中日艺坛齐力推崇的结果,他的成功亦与其乐于交游的性格有关。“吴昌硕好交友而有选择,取友所长,知友所长,知友所抱,怜友所病,同友所心”,其中有很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故吴昌硕的书画短期内在日本能够声名远播,也曾依靠非书画界的日本友人在其中穿针引线。吴昌硕作品在日本的畅销,并不仅仅是中日艺坛齐力推崇的结果,他的成功亦与其乐于交游的性格有关。“吴昌硕好交友而有选择,取友所长,知友所长,知友所抱,怜友所病,同友所心”,其中有很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故吴昌硕的书画短期内在日本能够声名远播,也曾依靠非书画界的日本友人在其中穿针引线。
“六三园”是日本人白石六三郎(1868—1934)在上海北四川路所营业的一家日式餐馆,一些日本文化界和政界的要人常常聚集于此,其中有名可查的有富冈铁斋、内藤湖南、西园寺公望、中村不折、犬养毅、山本竟山、柚木玉郎、滑川澹如、田中庆太郎、大谷是空等。经王一亭的介绍,吴昌硕也渐渐成为了这里的常客,而“六三园”亦开始加入到吴昌硕艺术的宣传行列当中。1914年,吴昌硕经王一亭介绍入“六三园”不久,日本人就给了他“嘉道后一人”这样压倒古人的评价,并在园中为他举办了画展。这次画展是“六三园”第一次为中国书画家办展,“也为吴昌硕的艺术声名和鬻艺生计提供了极大的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六三园”与吴昌硕之间,不仅仅是宣传者和书画家的关系,也是经纪人和创作方的关系,“吴昌硕驰名于‘六三园’中,时属晚年,是时书画篆刻作品大都为日人携去,事或得‘六三园’谋介有关”。
吴昌硕(中)与王一亭(右)在“六三园”合影(1926)
当然,“六三园”是否真的直接接手了吴昌硕的作品买卖尚不得而知,但从现有材料来看,“六三园”与白石六三郎对于吴昌硕作品的销售,肯定是有巨大帮助。借由“六三园”这个日本人在沪上的雅聚之所,吴昌硕的作品更广泛地流向日本。日本人为了得到吴昌硕的佳作,不惜一倍甚至两倍地付出润资,连吴昌硕自己都不敢想象。
吴昌硕画作《牡丹》,上款人“田中”即田中庆太郎
由于吴昌硕的作品在日本人中广受欢迎与喜爱,日本书画商也加大宣传,并采用一定的销售策略以期赚取更多的利润:“有吉田氏——一位久居上海虹口的日本装池业者、书画商宣称,在日本,吴昌硕由默默无闻的中国书画家,变成家喻户晓的南画大师,是他的宣传手法,和薄利多销的经济策略一手造成”。由于当时日本人的推崇与积极选购,以至于“吴昌硕所有传世品,在中国大陆的约占60%,其余40%基本集中在日本”,足见日人购买力之强。国际市场的热销为吴昌硕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使得其原本“卖字得钱谋一饱,一饱终胜啖西风”的清苦鬻艺生涯变为富吴。事实上,在清末民初之际,职业艺坛市场成功的代表首推吴昌硕。1927年削颖于《上海画报》发表《吴缶老之遗产》一文,对吴昌硕的鬻艺财产有所估计:
缶老笔耕墨耨,岁入甚丰,数十年来,积资累万,足为穷酸文人吐气,惟究有若干,传闻各异,有谓达念万余金者,有谓因交易所而损失不赀者,都非事实。愚昨晤缶老知友,询及此事,据云缶老遗产,十五万有余,廿万则不足。曩年交易所损失仅二三万,且已不在此数中矣。现金由王一亭先生经手,存日清轮船公司者六七万,余为不动产。
拥有如此丰厚的收入,使得吴昌硕不必像普通职业书画家一样因提高鬻艺效率的需要而过度屈从于购买者的安排,因而得以在更加自由及自信的状态下进行创作。从这个角度看,吴昌硕书画作品在日本的流传和热销,对保存其艺术的创新价值恐怕是不无裨益的。
图文综合来源网络, 分享此文旨在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 和万千书坛精英,一起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原文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立场以及价值判断。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书艺公社联系。
欢|迎|联|系
来源:书艺公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