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大批印度人盯上中国了?正跃跃欲试准备入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22:35 1

摘要:这一次,盯上中国新政的,可能不全是广大全球人才,而是最善于“用透签证”的印度人。他们往往:规模庞大、路径成熟、反应迅速。从美国的H-1B,到加拿大的快速通道,英国的PSW,再到现在的巴黎街头。印度人总能在第一时间集体涌入,把原本为“全球人才”准备的通道,变成他

图片由ai生成

H-1B走不通?

马上换条路走!

这不,中国的K字签证,还没正式落地开放申请, 印度媒体已经把它高高举起,称作“下一个H-1B”。

这一次,盯上中国新政的,可能不全是广大全球人才,而是最善于“用透签证”的印度人。他们往往:规模庞大、路径成熟、反应迅速。从美国的H-1B,到加拿大的快速通道,英国的PSW,再到现在的巴黎街头。印度人总能在第一时间集体涌入,把原本为“全球人才”准备的通道,变成他们的职业跳板。

最关心的问题来了:这扇10月1日将要打开的门,会不会让中国重演国外的剧本?对被困在就业市场的中国年轻人来说,是机会,还是隐忧?

10月1日起,中国将正式实施全新的 K字签证。这是国务院修订《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时新增的类别,定位在“吸引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与传统的 Z 签(工作签)、R 签(高端人才签)相比,K 签证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便利:不要求中国境内单位出具邀请或聘用合同。也就是说,申请人可以凭借自身条件来华,而不必事先找到“接收方”。

图源:DD India

这被视作一次制度创新:对真正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的青年,意味着门槛更低、路径更快。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立刻引发了外界的不同解读——尤其是印度媒体。

K签证在中国刚公布细则时,并没有引起太大公众讨论。可是在印度,却迅速被炒热。

《印度时报》直接把它称作“中国版H-1B”,强调这是在美国收紧移民、签证费用飙升的背景下,中国向全球科技人才抛出的橄榄枝。

图源:India Today

《LiveMint》则分析,美国H-1B费用涨到十万美元后,印度人可能会把目光转向中国的K签证,作为“职业出路的新选择”。

图源:LiveMint

NDTV 在电视新闻里用大标题打出:“特朗普 H-1B 混乱之际,中国以“K 签证”向全球人才敞开大门”。

图源:NDTV

为什么印度媒体如此敏感?原因不难理解:印度算得上是全球 STEM 青年最大的人才库,美国、加拿大、英国历来是他们的首选目的地。但当这些国家政策趋紧,印度人自然会寻找替代方案。K签证一旦放开,就被视为一扇新的大门。

要理解外界的担忧,得看看印度人过去是如何“用透”各国签证制度的。

在美国,H-1B 本是吸引高端人才的工具。但近年来,印度人的占比惊人,2024 财年印度国民在获批的 H-1B 占71%。

图源:USCIS

Infosys、Wipro、TCS 等外包巨头批量操作,员工“一人多抽”,把本土工程师挤到边缘。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多次点名“印度人滥用签证”。

在加拿大,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技术移民项目,印度人长期占比四成以上。2023 年,印度留学生人数更是突破 30 万,占所有国际学生的三分之一,引发社会舆论批评“移民体系被印度化”。

在加拿大移民数据中,2024年印度是加拿大新永久居民的最大来源国,占新移民的四分之一。

图源: immigration.c a

在英国,印度留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中国,工作签证中有三分之一发给印度人。PSW(毕业生工作签证)几乎成了印度学生的必走通道。

既有庞大基数、又保持高速增长,印度人获得工签数量居高不下,无疑对整个英国影响巨大。仅 2023 年一年,印度工签家属就新增了 27,320 人,总量逼近 8.3 万,占比高达 38%。这意味着,印度移民的扩张不只是“增长率惊人”,而是规模效应叠加增长效应。政府不得不出台限制家属随行的新规,矛头直指印度群体。

在欧洲,巴黎、罗马的街头,印度裔劳工和留学生社区不断扩大,从打工到小商贩,应有尽有。

图源:网络

这一切表明:印度人拥有极强的“制度利用能力”,哪里有政策窗口,哪里就可能出现庞大的流入。

有人会说,中国 K 签证不是移民通道,不至于让印度人“大批定居”。这没错,但问题在于:即便不移民,K 签证也可能成为他们 职业规划的一部分

在美国,H-1B 往往是印度工程师的“职业跳板”:先留下工作几年,攒履历,再谋求绿卡;在加拿大,留学签证+工签不一定全转永居,但能带来海外学历和经验;在英国,很多印度留学生拿到PSW后,即便回国也能加分。

同样地,中国的K签证也可能被纳入这样的路径。对印度年轻人来说,哪怕只是“来中国做两三年科研项目”,也能成为简历上的亮点。

但问题在于,这会给国内的求职者带来就业与资源的竞争压力

科研岗位:K签证人才可能直接与中国本土博士、硕士竞争有限的实验室和项目名额。

创新创业赛道:如果进入孵化器、科创园区,可能分流本地青年创业者的扶持资源。

薪资与语言优势: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能获批K字签证的青年受教育程度高,英文更有优势,且在薪资期望上可能更具弹性。

换句话说,隐忧未必是“移民潮”,而是就业焦虑与职业空间的被稀释

回到政策初衷,K签证是为了吸引全球青年科技人才,推动科研合作与国际交流,这是积极而必要的一步。

但从美国 H-1B、加拿大快速通道、英国PSW 的经验来看,单一群体如果集中利用政策,很容易带来结构性问题

对中国来说,真正的挑战不在于“会不会涌入大批印度人”,而在于 如何设定明确标准和配套监管

明确什么是“青年科技人才”,避免泛化;

加强后续监管,避免签证被滥用成低端就业或挂靠渠道。

只有这样,K签证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红利,而不是舆论担忧中的“漏洞”。

况且当下大众关心的更深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在吸引人才的同时,兼顾本土青年的发展机会。

在就业已经高度内卷的当下,任何新政策都会引发年轻人的敏感神经。K签证究竟会不会走向“印度化”?在本就难以喘息的就业空间里,更多中国年轻人该何去何从,或许这是大家当下更希望解决的问题。

近期直播推荐

还在为投简历焦头烂额?还在苦等内推无门?留学生日报求职群,为你搞定这些烦恼:

✅ 求职资讯不定时更新,抢先一步拿offer

✅ 简历修改 + 面试策略,助你精准定位岗位

✅ 海内外名企内推名额,直达HR邮箱

✅ 不定期线下招聘会 & 求职沙龙,拓圈拓岗

✅ 行业大咖空降分享经验,答疑解惑

✅ 还有机会获得限量惊喜福利,等你来拿!

来源:留学生Dail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