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拔他当课代表、课后单独辅导、邀他到家中补课,一步步帮这个留守少年打开心扉。
“老师,您日记里写的…… 都是真的?”
46岁的陈玉心是洛阳某高中高二(3)班班主任,她对内向学生周航格外 “关照”——
提拔他当课代表、课后单独辅导、邀他到家中补课,一步步帮这个留守少年打开心扉。
周航渐渐信任这位老师,却在一次独自留居陈家时,意外发现了她未上锁的私密日记。
当日记里的内容映入眼帘,周航如遭雷击,而这场看似温暖的师生情谊,也在瞬间撕开了令人胆寒的裂口……
01
洛阳的九月闷热潮湿,高二(3)班的教室里,电风扇呼呼转着。
上午第一节语文课,新换来的班主任陈玉心走进教室。
她四十六岁,穿着一件浅灰色衬衫,头发简单束在脑后,眼神沉静。
学生们窃窃私语,抬头打量这位传闻中的“金牌教师”。
陈玉心把书本放在讲台上,环视了一圈。
靠窗的位置,一个个子很高的男生低着头,指尖不停地在课本边缘摩挲。
那是周航,身高一米八五,肩膀宽阔,却总是弯着腰坐在角落里。
他从不主动与人交谈,下课铃一响就背着书包走出教室。
“靠窗的那个.....你什么名字?”
陈玉心在点名册上停住,抬头问。
周航微微一愣,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周航。”
“从今天起,你来做语文课代表吧。”
陈玉心的语气平静,像是理所当然的安排。
教室里传来几声轻笑,有人小声议论:“什么金牌教师啊,挑了个哑巴。”
周航的脸立刻涨红,手指攥紧书页,呼吸急促。
他想拒绝,却发现嗓子发紧,说不出话来。
陈玉心看着他,点点头:“没关系,你可以的。”
那一刻,他感到自己像被推到全班面前,逃无可逃。
他艰难地抬起头,与她对视一秒,僵硬地点了一下头。
课间,他趴在桌上,心里翻腾不安。
“为什么偏偏选我?我不行的。”
耳边传来同桌小声的疑问:“你真的要当课代表啊?你能干好吗?”
他没有回答,只是低声嘟囔:“不清楚。”
周航的父母常年在浙江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
他和身体不好的奶奶住在老城区一栋老楼里。
每天早晨,他自己煮鸡蛋,匆匆吃完就出门。
奶奶时常咳嗽,他却没办法多照顾。
这样的生活,让他习惯沉默,也让他在同龄人眼里显得格格不入。
陈玉心注意到了这个学生的变化。
第一次布置课文朗读时,她点名:“周航,你来读一段。”
周航猛地抬头,他犹豫片刻,还是站起来,声音生硬,带着紧张的颤抖。
读到一半,他停顿下来,低下头。
“很好,声音很有力量。”
陈玉心并没有指出他的错误,而是笑着评价。
教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同学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周航的耳根再次发烫,却感到胸口隐隐有些轻松。
几次之后,他逐渐习惯在课堂上开口。
陈玉心会在他回答完后加一句:“比上次更流畅了。”
或者“这段体会得不错。”
这些评价让他心里生出一丝久违的踏实。
课后,陈玉心偶尔把他叫到办公室。
她桌上总放着一只橘猫的照片,旁边是保温杯和一叠批改过的作文。
她递给周航一块自家烤的饼干,随口问:“你一个人住吗?谁照顾你?”
“和奶奶。”周航低声回答。
“那挺辛苦的吧?”
“习惯了。”
陈玉心没有追问,只是轻声说:“有什么事,可以随时来找我。”
那天回去的路上,周航边走边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老师真会管学生这些事吗?可心里某个地方却像被轻轻触动。
秋天渐渐过去,教室里的冷风机换成了暖气。
周航的变化让班里同学惊讶。
过去总是低头走路的他,开始会主动和同学借笔、问题目,甚至下课时有人喊他一起打篮球,他也答应了。
一次语文小测,陈玉心在讲评时点名:“周航,你的作文进步很大,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
“我……行吗?”周航看向同桌,小声问。
“当然行,你写得挺好。”同桌推了推他的胳膊。
他站起来,声音仍旧紧张,却比以前稳重许多。
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几声掌声。
他心里猛地一热,手心的汗水顺着指缝滑下,但第一次感到自己被看见。
那天放学后,他走到讲台前,把作文本放下,小声说:“谢谢老师。”
陈玉心抬头,微笑着:“不用谢,你本来就能做到。”
他愣了愣,第一次在老师面前露出一个不太熟练的笑。
02
午后的一节语文课刚结束,学生们陆续走出教室。
周航留在座位上整理笔记本。
陈玉心从讲台走下来,在他身边停住,俯身看了看他的字迹,说:“你的作文有想法,不过细节描写不够。写人写事的时候,多观察生活,别只写表面。”
她的语气平和,还顺手在他的胳膊上轻轻拍了一下。
周航的身体立刻紧绷,手指停在纸上,呼吸急促。
他感觉血液涌上耳根,心里乱得很,只能低下头,避开老师的目光,嘴里含糊地应了一声:“嗯。”
十月初,学校下发通知,要组织秋季研学活动。
班里大多数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讨论行程,唯独周航皱着眉,迟迟不去交表。
他想参加,可又害怕到时候和同学相处不来。
那天放学前,陈玉心叫住他:“我听说你要取消报名,为什么?”
周航犹豫着低声回答:“我怕……和同学们玩不到一块儿。”
陈玉心看着他,语气坚定:“就是因为怕不合群,更要试着去。你一直退缩,别人怎么了解你?你不参加,反而更容易被孤立。”
周航咬紧嘴唇,半天才点头:“那……我去吧。”
研学当天,学生们在湖边草地铺开坐垫,围成一圈分享零食。
笑声此起彼伏,薯片袋子和饮料罐传来传去。
周航却背着书包,独自坐在一棵柳树下,手里拿着一本练习册,实际上根本没翻几页。
陈玉心走过来,手里端着一杯温热的牛奶,递到他面前:“喝点,天凉了。”
周航伸手去接,指尖意外触到她的手背,他像被针扎一样,猛地缩回手,牛奶差点洒出来。
他慌忙低头,声音发抖:“谢、谢谢老师。”
陈玉心只是笑了笑,把牛奶放到他手里。
可那一瞬间,周航心里升起一种说不清的紧张,他敏锐地感觉到老师看他的眼神,和对其他同学似乎不太一样,这让他坐立不安,甚至不敢再抬头。
研学结束的那周,课堂上讲到文言文翻译。
周航几次答得不顺,被同学窃笑,他的脸涨得通红,下课后收拾书本时手都有些抖。
陈玉心走过来,压低声音说:“周末到学校来,我单独给你补一补。”
周航立刻摇头:“周末您不是要休息吗?我自己再看一看就行。”
陈玉心皱了眉:“你要是能自己学会,早就不出错了。别担心我休息不休息,我是老师,这是应该做的。”
她的语气里带着不容拒绝。
周航沉默片刻,终于小声说:“那……好吧。”
晚上回家,他在厨房帮奶奶择菜,犹豫了很久才开口:“奶奶,老师让我周末去学校,说要单独给我辅导。”
奶奶抬起头,眼睛一下亮了:“这是好事啊,你得好好珍惜。老师愿意花时间在你身上,说明她看重你。”
她语气里透着真心的喜悦。
周航低声应了一句,他没敢再说什么。
回到房间,他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心口像压着一块石头,闷得说不出话。
他分不清那种不安从何而来,是怕让老师失望,还是因为自己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对他这么好。
他翻来覆去,脑子里反复回想下午的画面:老师拍他胳膊时的触感,递牛奶时那双眼睛,以及她那句“应该做的”。
03
周末的早晨,天刚放晴。
周航背着书包,提前十分钟站在陈玉心家门口。
那是一栋带小院的两层小楼,铁门漆色已经斑驳,院子里几株月季还沾着水珠。
他心里发紧,抬手按门铃时,手指微微颤抖。
片刻后门开了,陈玉心穿着家常的浅色针织衫,笑着说:“这么早就来了,快进来。”
她顺手接过他的书包,又补了一句:“今天先从《论语》选读开始,我准备了几份注释资料,对你会有帮助。”
周航低声应了,跟在她身后跨过门槛。
客厅里铺着浅灰色的软地毯,屋内有着令人心醉的香气。
两面书架上排满了各类书,厚厚薄薄的封面颜色各异。
窗台放着几盆花,淡淡的栀子花香混在空气里。
墙角的猫窝里,一只橘猫蜷着身子,尾巴轻轻抖动,发出呼噜声。
周航眼睛扫过这些景象,心里却更加拘谨。
他第一次来到老师家,感觉哪儿都不敢随便碰,只能僵硬地坐在沙发边缘。
陈玉心倒了一杯温水递过来:“先喝点水。”
然后转身去厨房收拾。
没过一会儿,她从厨房走出,说:“打印纸用完了,我去小区门口文具店买一包,你在这里等十分钟。”
说完,她拿了钱包便出门了。
门锁轻响,屋里一下安静下来,只剩橘猫呼噜的声音和挂钟规律的滴答。
周航捧着水杯,坐在沙发上,指尖冰凉。
他试着喝一口,却觉得喉咙发紧。客厅里书香味和花香交织,本该让人放松,他却越发不自在。
目光在书架、茶几和墙上的照片之间来回,想转移注意力,可心里却始终浮着一股莫名的紧张。
十分钟过去,陈玉心还没回来。
又过了五分钟,他的手心已经出汗。
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但很快被他压下。
他努力安慰自己:“可能排队买纸。”
可心里的焦躁让他坐不住,眼神不由自主往楼梯方向瞥。
二楼的楼道昏暗,书房的门半掩着,像是在无声地招呼。
他盯着那扇门,心里纠结,理智告诉他那是老师的私人空间,自己没理由进去。
但脚下的力量却开始推动他站起身。
几秒钟的僵持后,他还是慢慢走到楼梯口,压低呼吸,一步一步踩上去。
木制楼梯在脚下轻微作响,每一步都让他心跳更快。
门口的缝隙透进一丝光。
他抬手轻推,门吱呀一声开了些。
屋里是卧室兼书房,靠墙摆着书桌,上面堆着文件和几本书。
床铺整齐,枕头一侧放着一本红色皮质的笔记本,没上锁,纸页微微翘起。
周航的目光一下被吸住,呼吸变得急促,胸口起伏剧烈。
“不能看,这是别人的东西。”
他在心里反复提醒自己,可手指还是不听使唤般伸过去,触到封皮时掌心全是汗。
他轻轻拿起笔记本,手指颤抖着翻开第一页,当看清上面的字迹和内容时,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里的笔记本“啪嗒”一声掉在床单上,整个人僵在原地,连呼吸都忘了。
来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