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桩桩居民的“急难愁盼”事,如何能快速响应、高效解决?答案,就写在贵阳市南明区沙冲路街道那一道道被修复的堡坎上、终于畅通的管道里、老人与幼儿安心的笑颜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一桩桩居民的“急难愁盼”事,如何能快速响应、高效解决?答案,就写在贵阳市南明区沙冲路街道那一道道被修复的堡坎上、终于畅通的管道里、老人与幼儿安心的笑颜中。
这背后,是街道社区党组织始终挺立在前,以主动靠前的服务,将“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用实际行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托举起居民“稳稳的幸福”。
党员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急难愁盼”。
危墙之下,红色堡垒筑起“安全堤坝”
“开裂了!快看这条缝!”沙冲路街道朝阳巷居民们,曾为院里一道开裂下沉的堡坎忧心不已。“那段时间,下雨天都不敢从下面走,心里直打鼓。”居民王大爷回忆。
险情就是命令。社区党组织发现这一隐患后,第一时间拉起了警戒线,更迅速将“红色议事厅”搬到了现场,通过召开了临时的“坝坝会”,为居民讲清现状,并就处理方案征求大家意见。“请大家放心,党组织在这里,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负责到底!”社区党员干部的话给大伙儿吃下了“定心丸”。
紧接着,街道党工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积极争取资源,严格筛选施工队伍。施工期间,社区党员轮流值守现场,既是协调员,也是安全监督员。“那几天,看到戴着红袖章的党员干部天天在,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最终,隐患被彻底排除,曾经的“危墙”变成了党组织守护居民的“安心墙”。
邀请群众对维修的堡坎进行竣工验收监督,让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愁盼之中,红色先锋疏通“民心管道”
沙冲路街道有许多老旧小区,在玉厂路284号老旧小区,化粪池频繁堵塞、污水外溢是困扰居民多年的“心病”。
“家里不敢开窗,味道大不说,出行都成了难题。”居民李阿姨说起从前,连连摆手。
群众的“痛点”就是党组织发力的“焦点”。社区党支部接到反映后,党员们立刻分头行动,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面对众口难调的收费问题和复杂的施工条件,几位退休老党员主动站了出来,配合支部一起上门做工作,召集楼栋“坝坝会”协商。
在党支部的牵头和党员带头下,费用问题顺利解决,施工得以迅速启动。狭窄的作业空间里,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全程协调,与施工方共同奋战,仅用一周就根除了顽疾。“管道通了,我们的心也通了!”李阿姨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此次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顽疾,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改善,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增强了社区治理的群众基础。
社区党组织积极搭建相关部门与家长间的沟通平台,协商解决群众切实需求。
急需之时,红色服务传递“党群温情”
为民服务,不仅在于解决群体性难题,更体现在对个体需求的细腻关怀上。
“小王,真是多亏了你啊!”沙冲路街道凤凰湾社区的王奶奶拉着网格员王莉的手,不住地道谢。因身体原因,王奶奶一直无法办理养老保险认证,正焦急时,王莉在走访中了解到情况,立即上门为她完成了认证。
一次小小的上门,解决的却是老人的大问题,党组织的温暖在握紧的双手中传递。
这份守护,也同样倾注在“祖国的花朵”身上。当凤凰湾社区一所民办幼儿园突然闭园,上百名幼儿面临失学,家长们心急如焚。
沙冲路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成为稳定人心的“主心骨”。他们迅速搭建沟通平台,党工委班子成员分头安抚家长,同时火速与教育部门会商解决方案。
那段时间,街道办公楼的灯常常亮到深夜。最终,在沙冲路街道党工委的协调下,成功引入公立幼儿园分园接管,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平稳过渡。“从愤怒无助到重燃希望,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一名幼儿家长在安置现场激动地说。
从“安居”到“宜居”,从“养老”到“幼育”,沙冲路街道的生动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就是离群众最近、最坚强的依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毅
编辑 曾书慧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马刚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