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目前来说我或者观速整个团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战略咨询公司提出类似的观点——调研行业等于和行业谈恋爱。即便有,个人认为大概率来自我们多年前的一篇文章“调研不能依赖客观“,我们的观点对不对呢?我不保证,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又因“自古文人相轻”,文章嘛,
笔者:观速首席形象官 商佑安
本文90%以上是一个一个字打出来的,而非Ai(一种人工智能写作方法),除了一些引用之外或者以前写的观点。
声明:目前来说我或者观速整个团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战略咨询公司提出类似的观点——调研行业等于和行业谈恋爱。即便有,个人认为大概率来自我们多年前的一篇文章“调研不能依赖客观“,我们的观点对不对呢?我不保证,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又因“自古文人相轻”,文章嘛,多少带有主观,肯定会守同行批评。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多么伟大的作家,其实也只是在书写自己的片面而已”。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相对性,我不会一定希望得到您的认可,能够为品牌战略咨询,品牌从业者抑或是创业者带来些思考,就够了。
观速开到现在(2025年国庆前夕),整8年了,我们多多少少攒了些宝贵的经验,本想日日不断,多出一些观点甚至书籍,像《超级人性》、《五步一脚定江山》、《品牌即人》一样,甚至是思想巨著(我们品牌人,大多数梦想,就是人死了,思想还在),现在不容易写作了,因为有了Ai,“一般”的流水线文章是不敢写了,因为可能会被读者认为是“Ai“的,那么总要写点什么,毕竟靠这个吃饭的,那就提出一些犀利的“观点”吧。
作为咨询公司接到客户的案子,第一步大概率是调研客户所在的行业,当然除了本身就对行业非常了解的咨询公司除外,比如专做大健康的,本身人家就很熟悉了,自然没必要再去和大健康谈恋爱,有可能都“七年之痒”,要分家了。当遇到新的行业,观速的观点就是 “去和行业谈个恋爱“。
如何正确的了解行业呢?
观速认为单单是桌面调研或者渠道走访还是不够的,要像“恋爱“一样了解一个新行业,培养行业的“爱”感也很重要,有了“爱”感,就能除理性之外多一些感性的预判,因为往往“正确”的判断,大多都是理性和非理性相结合的,负责任地讲,感性占大多数,理性的调研只不过是为了验证感性对不对,别和我杠,我服务几家“0-1”超10亿营收的品牌了,自然多一些说这话的“底气”。
为什么了解行业,不能完全基于理性的数据
这一点主要源于人类认知偏差和情绪干扰,认知偏差:人们倾向于已有的所谓支持行业判断的信息而忽略消费者的反驳观点,导致过度依赖现有数据,做出来的判断缺乏创新(包含跨界创新和品类创新),往往得到的战略结果看起来没什么“毛病”,但也没什么大的“用处”,你认为你懂行,但消费者不喜欢。
再者,依赖历史数据或同行业的信息决策,往往会忽略环境变化和社会消费因素的变化,过度依赖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走势,反而是“片面”的,容易引发“群体效应”(群体效应是指羊群行为导致盲目跟随大众,引发市场泡沫或崩盘),过度与同业竞争者(或者对标者)类似,会引发更大的竞争,企业的目的不是竞争,而是“不竞之争”。
当然也不能完全基于非理性,情绪是可以干扰决策的,如行业整体趋势看好时,企业主贪婪追高,行业下行时又恐慌转型,没有形成独特的战略创新定位,势必会摇摆不定,战略最忌讳“摇摆不定”,品牌最大的作用是降低传播成本,而不是提升传播成本。应对理性的行业趋势数据和感性的认知相结合,建立长期视角、多维度的专业分析,避免盲目跟风,真正为自己的品牌进行长期的战略定位。
为什么要像“谈恋爱“一样,了解行业
谈恋爱是感性好感和整体了解对象和的综合结果,首先有了“感觉”才能去认真了解对方,而不是浮于表面,比如别人嘴里都说你的对象是个好人,你不能只结合数据,就认为他是好人,数据往往也会有欺骗性,那是别人的“片面”的经验,而非你真正的经验。同理,你如果对“行业”没感觉,只是看一些表面数据,你无权为行业进行定义及趋势的判断。
怎么确认你真正了解行业呢?
当提起这个行业的时候,你感觉在这个行业混了“好多年”了,这才行,一个混了好多年的行业从业者和一个段时间把所有数据都看了的咨询师放在一起,显然这个咨询师有可能对行业的判断还真不如这个“从业者”,因为你只是“认识“行业,并非完全”了解“行业,有些洞察还真不是从数据中来的,比如观速早年对”瑜伽“的洞察,如果不是天天和“瑜伽”泡在一起——数名员工,每个人连续去了一个月的瑜伽课,和瑜伽群体天天泡在一起待了一个月,我们才能洞察到“抗击轻度抑郁症的瑜伽”这么犀利的观点,瑜伽从业者一听这就是想要的,所以“一稿过了”,因为运动瑜伽实在是白热化竞争了,从业者都知道瑜伽其实对体型的帮助不大,对心理的帮助才是最大的,他们都知道,但为什么说不出来呢?他们需要一个既懂瑜伽,又懂战略的,还会进行人性洞察的品牌战略咨询公司,观速这个时候就显得很有价值了——说出从业者知道,领导者知道,但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具体概念的概念,就像福特的第一辆汽车,大家都会说想要更快的马车,没人知道可以坐汽车,把蒸汽机技术与马车进行结合,就是福特的跨界创新。补充一下,现在火边大街小巷的“正念瑜伽“的这种修心的理念,我们认为我们是较早提出的。
如何像“谈恋爱“一样了解行业呢?
一个字“泡“,好感的建立除了“一见钟情“外,还要有长期的”泡“在一起,哪怕两个人什么也不做,天天”腻歪“在一起,时间长了自然有了”感觉“。了解行业一样的,咨询公司接到案子,要天天和”行业“泡在一起。
咨询公司接到客户,就要天天在这个行业里”泡“,读报告,去渠道,和从业者聊天,和消费者聊天,假装自己在这个行业上班… 等等一系列的方式,你就把行业当作你的目标恋人-对象,这就对了,天天混在一起,一个月,你甚至比行业从业者还要了解行业了,你做出的预判可以说“直击”内心需求,观速基本“一稿过”的秘诀就在这里。
从底层说透,为什么客观性调研和主观预判要结合,而不是依赖客观
学院派的咨询公司或者企业主,一般认为做品牌,首先是调研整体行业、消费者、竞争对手、审视自己的禀赋,然后通过SWOT、PEST等工具分析结论。
但真的要把品牌做好,多半是依靠操刀者自身的经验进行预判。也就是,调研并不是完全基于客观,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来观察判断。
品牌调研中,“客观”是基本不存在的,品牌中的“观”都是“主”在观,相信客观,就是放弃自己的主观,相信别人的主观:100个调研,40个出发点错,30个出发点对,调研方法全错!20个方法对,执行结果全错!剩下20个全对打满分,也只能反应25%的对品牌有价值的信息。
操刀者主观“预判”这件事靠谱吗?
答案是和客观的数据结合之后,大概率上靠谱,任何成功的品牌大多都是发起人的主观预判或经常“泡”在行业里的感性认知,这些人因为经常摸爬滚打在这个行业中,有一种天生预判趋势的能力,也有一种天然的洞察力。企业为什么花几百万请知名咨询机构?其实就是依赖这些机构操刀人的主观预判能力,或者是帮助印证企业主(一般是一把手创始人)的预判和假设。
客观调研除了辅助主观预判,最大的作用是用来降低“预判”风险的
做品牌之前,调研非常重要,调研市场的作用并不是依靠工具进行结论输出,因为结论并不会体现在工具中,都是为了印证最开始的“预判”。
本文的标题是“谈恋爱”,那就结尾再扣下主题,谈恋爱就是先有感觉,再详细了解,了解之后的客观数据来验证之前的感觉对不对,一起来预判这个人是不是适合你,这就是观速讲的“和行业谈恋爱就是调研行业,要想方向正确,快去和你的行业谈一场恋爱吧”。
2025年9月29日 商佑安写作于观速闵行区办公室
来源:品牌营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