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刷屏”!央视两天三次聚焦鄂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21:09 1

摘要:群山碧水间,螃蟹肥美,银鹰翱翔,一幅生态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画卷在鄂州徐徐展开。

群山碧水间,螃蟹肥美,银鹰翱翔,一幅生态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画卷在鄂州徐徐展开。

9月27日至28日

央视连续3次

将镜头对准湖北鄂州

从不同视角展现了

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新闻联播》关注湖北战略支点建设中的鄂州贡献,《新闻直播间》则记录下梁子湖螃蟹上市的丰收喜悦,《山水间的家》探寻杜山镇三山村的渔乡新篇章,3次聚焦,三重精彩,共同展示鄂州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枢纽擎动

鄂州扛牢支点建设重任

9月27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实践,其中鄂州国际花湖机场作为一批建成投用的交通基础设施被重点提及。

报道指出,“十四五”期间,湖北省高铁总里程达2155公里,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枢纽能级显著增强。

作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正助力湖北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枢纽。以支点建设为牵引,湖北推动鄂湘赣创新联盟合作常态化、长江中游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创建,九大类社保事项在鄂湘赣三省通办。

蟹肥草绿

梁湖铺展生态新画卷

“起笼喽……”

9月27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了梁子湖螃蟹上市的喜人场景。梁子湖螃蟹基地采用“水草+螃蟹”的生态循环模式,使螃蟹在纯天然环境中健康生长。

这种“蟹草共生”的模式不仅有助于螃蟹生长,还能通过生态循环改善水质,促进水草生长,形成良性循环。监测数据显示,这种生态模式使单位水体碳汇能力提升2.3倍,为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背景下的渔业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

“上海的餐厅也来买我们的螃蟹。”湖北梁湖良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涛介绍,基地与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多家餐饮企业签订长期合作,“深圳有家餐饮店一年要买30万斤螃蟹。”

如今,梁子湖螃蟹的运输不再是难题。冷链物流车直接开到基地,螃蟹打包即走,当日可送达省内城市。通过鄂州国际花湖机场,次日即可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食客的餐桌上。

鱼跃人欢

三山湖谱写生态养殖新篇章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9月28日晚8时,央视一套《山水间的家》节目走进鄂州市杜山镇三山村。这个位于三山湖畔的村庄是鄂州市杜山镇唯一的水产养殖专业村,每年生产淡水鱼高达7000吨。

主持人鲁健、马凡舒与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雨组成的“山水小分队”,不仅体验了武昌鱼的捕捞、加工和烹饪全过程,还参与了水草种植环节。

三山村拥有12支专业捕鱼队,这种团结协作的模式既解决了养殖户的捕捞难题,又为村民增加了收入。节目中,嘉宾们与捕鱼队一起收网拉绳,网起之时,鱼跃满仓,银鳞闪烁,展现出一幅丰收的画卷。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村庄创新采用“立体混养”模式养殖四大家鱼和武昌鱼,大幅提升鱼塘的空间与资源利用率。新一代农人还推广智慧养殖、深耕产品加工、创办合作社,有效带动本地就业。

记者手记

鄂州行,见青山亦见金山

一天之内,三登央视。

在梁子湖畔,看到的不仅是肥美的螃蟹,更是“草依水而生,蟹依草而长”的生态智慧。养殖户脸上洋溢的笑容,背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走进三山村,鱼跃人欢的场景令人振奋,传统渔村正在现代科技与协作模式的赋能下焕发新生。一条武昌鱼,游出鄂州,游向全国,背后是产业链的延伸与农民增收的扎实路径。

而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崛起,则为这片土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生态水产能“飞”出去,外部资源也能“流”进来,鄂州正以空港为引擎,构建辐射全国的流通网络。

黄昏时分,站在梁子湖畔,看水波轻漾,蟹潜草动;转身远望,机场跑道上银鹰起降,承载希望。在这里,生态与发展的关系不是取舍,而是共鸣。

鄂州,正用它的实践告诉我们:守护绿水青山,亦能迎来金山银山。

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投稿邮箱∶eztswxcb@163.com

分享

收藏

在看

来源:青春鄂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