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9月,美国第七舰队司令卡尔·托马斯中将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直截了当地点出,中国海军现在规模全球最大,实力强劲到能轻松封锁台湾海峡。这话一出口,马上在国际媒体上炸了锅。
2022年9月,美国第七舰队司令卡尔·托马斯中将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直截了当地点出,中国海军现在规模全球最大,实力强劲到能轻松封锁台湾海峡。这话一出口,马上在国际媒体上炸了锅。
托马斯管着美国在西太平洋的主力舰队,覆盖从日本到印度的广袤海域。
台海这条水道是全球贸易命脉,每天通过的货船价值上千亿美元,一旦封锁,后果可想而知。但托马斯也强调,这种行动会引发国际社会集体回应,这点挺现实的。毕竟,封锁不光是军事问题,还牵扯经济链条。
采访出来后,各路分析都开始深挖中国海军的扩张速度和美国海军的相对短板。这事儿到现在2025年了,台海周边的军演和巡航还是没停,托马斯的话像个警钟,提醒大家区域平衡在变。
1963年卡尔·托马斯生于弗吉尼亚,海军生涯起步早,1986年从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毕业后就加入海军。早年他当过预警机飞行员,飞E-2C鹰眼,负责空中指挥和情报收集。那时候的海湾战争,他参与巡逻,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90年代,他指挥过驱逐舰,像USS Sides和USS McFaul,负责导航和作战协调。进入新世纪,他升到航母级别,2005年管USS Kitty Hawk,2012年接手USS John C. Stennis。这些航母打击群让他见识了太平洋的复杂地形,从阿拉伯海到南海的部署,让他明白海军不是光比吨位,还得看整合能力。
2021年7月,托马斯晋升中将,接掌第七舰队。这支部队是美国海军的“前锋”,有50多艘水面舰艇、潜艇和上百架飞机,驻地在日本横须贺。托马斯上任后,正赶上中美关系紧张期,他主导了不少联合演习,比如“环太平洋”和“利剑”,重点练反封锁和岛链防御。
他的战略眼光不是纸上谈兵,采访中他提到,中国海军舰艇总数超过美国,建造速度也快得多。美国有先进技术,但船厂产能跟不上,维修周期长。这话接地气,因为美国海军确实面临招人难、预算紧的现实。
托马斯的话有分量,是因为他不是政客,而是天天盯着雷达屏幕的指挥官。他的评估基于卫星数据和舰队报告,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中国军演的规模让他警觉,那次演习覆盖台湾周边六个区,导弹飞越台湾本岛,展示出快速动员的本事。
托马斯卸任后,2024年2月转任海军情报总监,负责信息战和情报整合。这步棋说明,美海军高层越来越把情报放首位,尤其是针对中国海军的电子战和网络能力。他的生涯轨迹,基本是美国海军从冷战思维转向亚太重心的缩影。
早年他管中东,现在焦点全在西太,这变化不是个人选择,而是战略调整。托马斯的话不是孤立的,之前美太空军和空军将领也提过中国核能力和太空威胁,他的海军视角补上了海域空白。
中国海军的崛起,说实话,让人有点意外,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过去十年,解放军海军舰艇总数从200多艘飙到370多艘,吨位超200万吨,稳居全球第一。
驱逐舰上,055型万吨级 destroyer 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火力覆盖防空、反舰和对陆,单艘就能对抗多目标。护卫舰054A系列,数量上百,适合近海防御和远洋护航。
航母方面,辽宁舰、山东舰服役,2022年福建舰下水,电磁弹射技术让舰载机起飞效率翻倍。潜艇部队更低调,093型攻击核潜和094型弹道导弹核潜,静音性能提升,巡航范围覆盖西太平洋。
建造速度是关键,上海江南造船厂和广州黄埔厂年产舰艇吨位相当于美国十年总和。2022年,中国下水两艘055型和多艘054B型,而美国福特级航母延期,伯克级驱逐舰交付慢。
公开报告显示,中国海军现代化投资占军费大头,2023年军费超2300亿美元,海军份额超30%。托马斯采访中说,中国海军能封锁台海,不是空谈,因为舰队密度高,台湾海峡宽不过180公里,布设水雷和潜艇就能卡住咽喉。
但实力不止硬件,训练和实战化更重要。中国海军常态化远洋部署,2022年后,舰队常在南海和东海巡航,护航亚丁湾上千次,积累了蓝水经验。联合演习多,与俄罗斯、巴基斯坦合作,练编队作战和反介入。
托马斯点出的南海军事化,其实是中国填海造岛后建的雷达站和导弹阵地,这些岛礁像棋子,延长了预警链。过去十年,斯普拉特利群岛扩展超3000英亩,跑道能起降歼-11,燃料库存支持持续作战。这布局让南海从争议水域变前哨阵地。
当然,中国海军还有短板,像航母经验少,全球基地少,但扩张势头没停。2024年,新一代驱逐舰下水,隐身设计更先进。托马斯的话戳中要害,中国海军不是防御型,而是投射型,能从本土辐射台海、南海甚至印度洋。
这变化影响全球,美国海军从11艘航母减到9艘可用,中国已3艘在役,差距在缩小。话说回来,这海军成长跟国家需求挂钩,护航贸易线、维护主权,挺务实的。
托马斯直言,中国海军封锁台海的能力绰绰有余,但代价不小。台海封锁不是简单围岛,得持续数周,切断能源和粮食进口,台湾90%能源靠进口,一封就瘫。
解放军能用潜艇布雷、驱逐舰巡逻、飞机巡航,导弹覆盖登陆点。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中国军演虽猛,但全球芯片链中断,台积电股价跌,经济损失上万亿。这次演习,解放军出动150架次飞机、数十艘舰艇,导弹飞越台湾,展示决心。
美国海军怎么破?托马斯上任时,就加强第七舰队部署,增加P-8反潜机巡逻,联合日本自卫队练反封锁。2023年“利剑”演习,模拟突破封锁线,潜艇和无人机协同。中国海军虽强,但美军有盟友网,AUKUS协议下,澳核潜艇增强印太威慑。
托马斯的话出口后,美国海军加速转型,2023年国防预算海军部分超2000亿美元,重点投隐身舰和无人艇。第七舰队从50艘增到60艘,整合澳新舰艇,练多域作战。
托马斯转情报总监后,推动卫星情报共享,监控中国舰队动向。亚太棋局变了,中国海军领跑数量,美国追质量,双方在台海、南海博弈。2024年,中国海军远洋任务超400天,美舰巡航不减,摩擦点多。
托马斯强调准备,但也盼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未来,海军竞赛继续,但经济依赖让热战门槛高。托马斯这番评估,像一面镜子,照出中美海军差距,也提醒大家,实力对比在变,智慧决策更重要。
托马斯的采访不光是军事点评,还牵出全球战略调整。中国海军的庞大规模,让人看到一个从沿海防御到蓝水力量的转变,这不是一天建成的,得益于持续投资和科技迭代。
拿舰艇来说,055型不光吨位大,集成度高,鹰击-18导弹射程超500公里,能在外海先发制人。美国伯克级虽可靠,但更新慢,F-35舰载版才起步。
中国这边,航母群训练越来越熟,2023年山东舰编队西太巡航,护航商船,实战味足。托马斯点出的封锁能力,基于这些硬实力,台湾海峡窄,解放军东海、南海舰队合力,几天内就能封死通道。水面舰封锁空中,潜艇卡底,空军掩护,逻辑严密。
但封锁不是儿戏,国际法上,台湾是海关总署认可的单独关税区,封锁等于干扰国际航行公约。托马斯说国际介入,可能从经济起步,冻结资产、禁运石油,然后军事跟进。日本有安保法,能派自卫队护航,澳英有AUKUS,菲律宾有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2022年军演后,G7声明谴责,欧盟推“印太战略”,这网越织越密。中国海军虽能封,但维持难,后勤线长,天气多变,台风季更麻烦。话说,这就像下棋,先手猛,但后手多变。
美国海军的应对,托马斯时代就铺路,增加横须贺基地扩建,2022年加派两艘宙斯盾舰,雷达覆盖台海全域。情报上,用全球鹰无人机侦察,实时传数据。托马斯卸任,2024年情报岗位,他整合AI分析,预测中国舰队意图。亚太未来,海军博弈是常态,靠规则和沟通。
中国海军的内涵不止军力,还在护航和平。亚丁湾护航,救过上百艘商船,国际认可高。托马斯评估虽警醒,但也承认中国扩张有理据,主权维护是底线。
来源: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