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排”之火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17:34 1

摘要:秋分时节,帅乡乐至,稻谷归仓,丰收的喜悦还未散去,另一场“丰收”正在田间地头悄然上演。9月24日-25日,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陈毅故里德胜广场上,63支乡村气排球队、五百余名“庄稼汉”变身运动员,挥汗如雨、跃动扣杀。这场名为“乡村气排球”的赛事,看似是一场普通

(消费日报记者 罗颖□张凤莉 姚阳 孙小红)秋分时节,帅乡乐至,稻谷归仓,丰收的喜悦还未散去,另一场“丰收”正在田间地头悄然上演。9月24日-25日,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陈毅故里德胜广场上,63支乡村气排球队、五百余名“庄稼汉”变身运动员,挥汗如雨、跃动扣杀。这场名为“乡村气排球”的赛事,看似是一场普通的群众体育比赛,实则成为乐至县乡村振兴战略中一抹亮丽的底色,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乐至县首届“乡村气排球”比赛现场 孙小红 摄

从田间到赛场

农民身影折射乡村之变

“手磨破了,下雨天戴着头套也要练!”良安镇中年代表队队员彭苏平的一句话,道出了这群“特殊运动员”的执着。他们中有种粮大户、蚕桑能手、养殖合作社带头人,平日手握锄头、肩挑担子,如今却站在球网前,成为赛场上矫健的主角。

劳动镇领队杨勇说:“白天忙农活,晚上练球,虽然累,但心里畅快!”这种“累并快乐着”的状态,正是乐至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缩影。过去,农民闲暇时多是打牌闲聊,如今气排球成了新时尚。县体育总会会长邓彬表示:“体育不仅强身健体,更重塑了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

从“围观”到“参与”,从“看客”到“主角”,农民身份的转变背后,是乐至县推动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成果。

“我们办赛的初衷,就是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让体育成为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的纽带。”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体旅融合

一场赛事带活一方水土

气排球赛事的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体旅融合”实践。比赛场地设在陈毅故里景区,选手和观众在竞技之余,重温红色记忆;赛场周边设置的农特产品展区,乐至黑山羊、桑叶茶、蜀绣等“土特产”借势出圈,成为抢手货。

农产品展区 姚阳 摄

“没想到打球还能顺带卖货!”通旅镇复兴庙村驻村第一书记毛唐杰笑着说。展区不仅为农产品搭建了产销对接平台,更让外界看到了乐至农业的品牌潜力。与此同时,乡村文化振兴竞演大赛同步举行,川剧变脸、乡土舞蹈等节目轮番登场,文化与体育同台唱戏,丰富了赛事内涵。

“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旅游引流、产业增收,这种‘四轮驱动’模式,让乡村振兴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推进。”乐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场气排球赛,悄然成为拉动乡村消费、传播地域文化的“流量入口”。

治理新路径

体育精神激活乡村治理

“训练时严格,比赛中团结,生活中互助。”回澜镇代表队教练杨帆这样形容他的队员。气排球比赛不仅锻炼身体,更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队员们在训练中培养的团队意识、规则意识,正转化为乡村治理的“软实力”。

石佛镇领队刘晗羽发现,自从组织球队后,村民议事更有序了,邻里矛盾也少了。“球场上的默契,带到了日常生活中。”这种以体育促治理的方式,成为乐至探索乡村善治的新路径。赛事组委会还专门设立“体育道德风尚奖”,将赛风赛纪与乡风文明建设挂钩,推动规则意识融入乡村生活。

“体育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教会人们尊重规则、团结协作、公平竞争,这些正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乐至县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火种已燃

乡村振兴的“乐至样本”

“庄稼汉变身运动员”,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乐至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生动注脚。这场赛事,看似小而微,却承载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着乡村发展的合力。

正如参赛选手毛先蓉所说:“手肿了也要坚持,因为我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家乡的脸面。”这种朴素的责任感,正是乡村振兴最深厚的民意基础。赛事虽落幕,但“村排”之火已点燃了乐至乡村的激情与希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体育是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的‘催化剂’,我们将继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乡村从‘外在美’走向‘内在活’。”乐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琪表示。

一颗气排球,跃动的是农民的身影,传递的是乡村的脉搏。乐至用一场赛事证明: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振兴、环境的改善,更是人的振兴、精神的焕新。当体育成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当农民成为赛场上的主角,乡村振兴的引擎便已点燃,未来可期。

来源:热点与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