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防线,由“关键少数”率先筑起,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以担当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安保一线树立起标杆,用行动诠释“头雁”担当;这防线,更由万千身影共同铸就,全体民警辅警恪尽职守、连续奋战,在日夜坚守中展现顽强拼搏,在无私奉献里彰显过硬素质。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圆满落幕!背后是一道坚实的平安防线。
这防线,由“关键少数”率先筑起,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以担当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安保一线树立起标杆,用行动诠释“头雁”担当;这防线,更由万千身影共同铸就,全体民警辅警恪尽职守、连续奋战,在日夜坚守中展现顽强拼搏,在无私奉献里彰显过硬素质。
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坚守护卫平安,以优良作风与坚强战斗力,为峰会成功举办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为铭记这份付出、致敬这份坚守,我们特开设此专栏,聚焦那些藏在平安背后的民警故事,讲述他们用热血与汗水书写的担当篇章。
8月31日,傍晚的余晖为梅江会展中心镀上一层暖金,空气中交织着期待与紧张。李亚楠手持电台,站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主会场外的指定点位,目光紧锁手中电子屏——那上面显示的,是即将陆续抵达的各国嘉宾车辆。
18:20,第一辆车驶入视线,他攥紧电台的手微微用力;18:50,随着最后一辆车平稳抵达,他悬了数小时的心才稍缓,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这看似平静的半小时,背后是他与团队近300个日夜的鏖战,而这场关于责任与担当的故事,要从峰会筹备的第一缕晨光说起。
三百日夜磨一剑
从图纸到路面的“交通管家”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交通保障工作启动之初,李亚楠便以公安交管总队交通组织保障专班负责人的身份,一头扎进了线路规划的“迷宫”。彼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张空白的任务清单:如何让下榻不同酒店的各国嘉宾车辆按时有序抵离?
他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踏遍”。数月间,他带领团队数十次踏勘所有酒店、场馆、路线及周边区域,车轮碾过街巷,脚步丈量过每一寸路面。最终,一套包含总体实施方案、数十个专项子方案及应急预案的“交通组织保障体系”成型,从纸面图纸到路面实操,每一个环节都透着“钉钉子”般的细致——218个路口的点位精准到米,1119条线路的时序规划精确到分。
临近峰会,他又化身“总教官”,组织专业力量与涉及单位人员开展多轮次、分层次业务培训;在全要素演练中,他对车辆的出行时序、管控节点、应急程序“吹毛求疵”。“要让每一次演练都成为方案优化的‘磨刀石’。”李亚楠坚定地说着。
峰会时刻的“中枢大脑”
分秒必争的“应急先锋”
如果说筹备期是“磨剑”,那么峰会召开的时候,便是李亚楠与团队的“亮剑”时刻。作为交通组织保障的中枢,他成了串联各警种、属地公安分局及交通、城建等部门的“纽带”,跨部门协调的指令从他手中发出,一体化作战的格局在他的调度下形成。
最棘手的莫过于“车辆并发”的挑战——各国代表团行程密集,路线交织,任何一个环节的误差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为此,他每天结束任务后,第一时间梳理次日行程,结合交通数据调整路线。
8月31日晚的欢迎宴会,迎来了他调度能力的“终极大考”。下午2点,他便站在了主会场外,紧盯手中的电子屏,通过电台发出的指令清晰沉稳。当各国嘉宾车辆有序抵达时,他虽站在央视镜头后方,却不忘与带道民警用眼神交流、微微点头——那是无声的鼓励,也是对团队付出的肯定。而当最后一辆车停稳,他来不及休息,又立刻召集队员,反复强调散场注意事项……
从警二十余载
藏在警服里的“铁血柔情”
这次交通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并非李亚楠第一次“挑大梁”。回溯他的从警生涯,1999年警校毕业分配到交管总队直属支队时,他就迎来了世锦赛安保——九天里,他每天从清晨七点站到深夜赛事结束,笔直的身影成了路口的“标杆”,志愿者感慨“我们一小时一换岗都撑不住,你一站就是一天”,而他只是腼腆地笑笑。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期,他几乎把指挥部当成了家。天气转热,他还穿着春装,妻子送来的换季衣服里,藏着他不愿让同事知道的糖尿病药瓶与针管。有时忙到忘记打胰岛素,血糖骤升让他险些跌倒。2016年全运会筹备,他的手环记录着“最多睡四小时”的忙碌,为解决开幕式入场拥堵,他创新提出“远端安检”方案,而当全运会开幕的烟火升起时,这个硬汉竟红了眼眶——那是辛苦未白费的动容,也是对“责任”二字的最好诠释。
2018年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前夕,他通过视频监控发现车队路线上的污水井盖冒水,臭味熏天。离外宾车辆抵达不足50分钟,他一边上报一边协调环卫部门抽干污水,及时找到原因采取措施。当车辆平稳驶过干净的路面时,现场所有人都为这位“眼尖心细”的警官点赞。
铁骑踏浪而来
从零到一的“筑梦人”
如果说重大任务磨砺了他的“细”,那么组建天津铁骑护卫机动队的经历,则彰显了他的“闯”。2019年初,市局决定组建整建制铁骑队——这在天津尚无先例,训练科目如何设定?队列规范如何统一?一系列难题摆在了负责筹备的李亚楠面前。
他没有退缩,而是带着“从零学起”的韧劲远赴广东考察,从蛇形桩、八字桩到单手控车,每个训练动作他都先练到熟练,再手把手教给队员。“铁骑队是天津公安的形象,动作必须标准,技能必须过硬。”
2019年国庆前夕,一支威武的铁骑护卫机动队首次亮相天津街头,身着警服、头戴头盔的队员们驾驶摩托整齐列队,而行驶在最前方的,正是李亚楠。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这支铁骑队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他的心血。
铁血之外有温度
藏在警徽下的“柔软”
这位在任务中雷厉风行、在警队里严苛较真的警官,并非只有“铁血”一面,他的“柔软”,更多藏在对家人难以言说的愧疚里。他的孩子在成都上大学,今年暑假回家就没见过父亲。当孩子从直播中看到各国外宾步入峰会主会场时,会自豪地说“这里有爸爸的付出!”李亚楠的爱人是一名老师,默默扛起家庭重担,曾在深夜11点多排队买好夜宵,送到指挥部大门后发一条“记得吃药”的信息,便悄悄离开,不愿打扰他工作。这些藏在警徽下的牵挂,成了他坚守岗位的另一种动力。
当9月2日下午对讲机里传来“峰会安保任务全部结束”的指令时,他看着电子屏上全部归队的车辆,悬了近300天的心终于落地——644趟路线任务零误差、零失误,这是他交出的答卷,也是天津交警对盛会的承诺,更是无数像李亚楠一样的公安干警以忠诚与坚守为盛会筑牢安全防线的生动注脚。
文字:范文澜、李毅、张涵
图片:李超、刘争胜
责编:宋壮
来源:平安天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