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碑侧刻有龙纹和虎纹,下部刻有玄武纹(龟蛇纹)。上世纪三十年代,学者谢饮涧曾增饰朱雀一只,意图使四神完备。
文◎赵磊
汉《孟孝琚碑》出土时已缺失碑首,因而又被称为《孟琁残碑》。
碑侧刻有龙纹和虎纹,下部刻有玄武纹(龟蛇纹)。上世纪三十年代,学者谢饮涧曾增饰朱雀一只,意图使四神完备。
碑文记载了汉代武阳令之子孟广宗(字孝琚)的生平事迹。据碑文所述,孟广宗四岁丧母,十二岁随官接受教育,学习《韩诗》并精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
其后改名为琁,字孝琚。家族为其聘娶蜀郡何彦珍之女,但未及迎娶便夭亡于武阳。其父下属官员刻此碑送其归葬朱提朱茔,以资纪念。
碑文中使用了许多特殊表述,如“将即幽都,归于电丘”等句,学者高文认为“幽都”指阴间,而“电丘”也可能是阴间的指代。
这一解释从江陵高臺18號墓木牘中“安都”一词的使用得到佐证,进一步证实了这些词汇在汉代指代阴间的普遍性。
碑文反映了许多汉代社会文化现象。孟孝琚学习《韩诗》和《孝经》的经历,说明了中原文化在西南边疆地区的传播。
其婚丧习俗也体现了汉代的礼仪制度,为研究汉代西南地区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从碑文内容可见,当时云南地区的中原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地方上层人士普遍学习儒家经典。
汉《孟孝琚碑》的书法风格古朴浑穆、端庄平和,在书法史上地位独特,艺术价值极高。碑文为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
梁启超在跋语中评价,这块碑“足破北方南圆之陋”,一方面“见此碑可征汉隶、今隶递嬗痕迹”,另一方面其书写“有绝类今楷者”,实开魏晋后楷化之风。
汉《孟孝琚碑》的结字在扁平齐正中富有变化。
汉《孟孝琚碑》高清图
来源:汉府书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