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绿色通道”打通,脑机接口加速从实验室狂飙至千亿级市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20:45 1

摘要:9月2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用耗材产品申报赋码工作的公告》,为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等创新医用品开通医保赋码“绿色通道”。这一政策意味着脑机接口产品将更快进入临床使用收费环节,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从实验室到临床,从概念到产业,脑机接口这一前沿技术正在中国迎来爆发的关键节点。

9月2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用耗材产品申报赋码工作的公告》,为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等创新医用品开通医保赋码“绿色通道”。这一政策意味着脑机接口产品将更快进入临床使用收费环节,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对此,和君咨询合伙人史万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此次新规,明确将为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疗产品开通医保赋码‘绿色通道’,针对AI+医疗器械市场化的精准赋能,帮助高科技创新产品市场化扫清障碍,为定价、收费、集采、监管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基础,并简化了医院等市场的准入流程,本质上是为企业创新产品上市扫除制度障碍。”

政策破冰脑机接口驶入“快车道”

赋码工作是医疗器械进入医保支付系统的关键一环,相当于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

此次公告明确,对于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脑机接口相关产品,企业可直接提交资料,国家医保局将优先加快产品赋码进度。更为突破的是,尚未取得注册证的产品也可提前提交技术材料,同步反馈分类建议。

这意味着,创新产品获得了“预审”资格,大大缩短了从获批到进入临床收费环节的时间。国家医保局表示,此举旨在“加快推进前沿医疗技术在临床领域的应用收费”,支持“高水平医药产品的真创新”。

在医疗领域,医保赋码是产品进入医院收费系统和医保支付的前提,堪称创新产品的“准生证”。没有它即便技术再先进,也难以大规模临床应用。在史万奎看来,这一政策为定价、收费、集采、监管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基础,并简化了医院等市场的准入流程,本质上是为企业创新产品上市扫除制度障碍,体现了“放管服”精神。

据悉,脑机接口(BCI)是通过采集脑电信号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交互的技术,被广泛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按侵入程度可分为侵入式(电极植入皮层)、半侵入式(电极置于颅腔)和非侵入式(电极贴头皮)三类。

近年来,全球各国纷纷布局脑机接口领域。美国“脑计划”累计投入超45亿美元,欧盟“人脑计划”规划10亿欧元。2025年初,我国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突破关键技术、2030年形成国际竞争力产业生态。

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将脑机接口技术设立为独立收费项目,为后续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9月15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中国首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系统性构建起专业术语体系。

对此,史万奎表示,“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为脑机接口产业铺设了从创新到市场的快速路。本次医保局的赋码政策,更是完善脑机接口产业生态的又一关键举措。”

二级市场迎来布局契机

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脑机接口市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从2019年12亿美元增至2023年20亿美元,2029年预计达76.3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17.5%。

投融资市场同样活跃。截至2025年2月,全球脑机接口领域融资超100亿美元,美国占比超50%,中国超20亿美元。2025年1—8月,国内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事件13起,其中阶梯医疗B轮融资3.5亿元,创下国内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融资纪录。

事实上,医疗康复是脑机接口技术最先落地也是需求最迫切的领域。2024年国内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达31项,而2023年仅为11项,覆盖卒中康复、渐冻症、抑郁症等10类疾病。在我国,脑卒中是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加上近2000万的肢体残疾人群,构成了脑机接口技术的主要需求方。

而资本的涌入加快了企业研发和临床应用的步伐。博睿康NEO系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通道,2025年启动30—50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试验;脑虎科技实现全球首例汉语实时解码;三博脑科、翔宇医疗等在非侵入式康复设备领域布局深厚。

此外,二级市场对脑机接口板块关注度明显升温。华鑫证券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在非侵入式领域,以康复为切入点,探索其在焦虑、抑郁等精神类疾病领域的应用潜力。国盛证券认为,在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共振下,国内上市公司持续推进脑机接口业务布局,各类技术应用百花齐放,商业化落地前景可期。

国内脑机接口研发进度比肩海外,催化性事件不断出现。2023年10月清华大学联手宣武医院完成了首例临床植入试验;2025年3月,中山医院联手复旦大学团队实现了全球首例完全截瘫患者恢复站立行走。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据《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脑机接口技术将不仅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诊疗、成瘾诊疗、智能康复等医疗健康核心场景,还将拓展到工业制造、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应急安全等领域。

在医疗健康领域,脑机接口被视为解决诸多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希望。它可以帮助瘫痪患者控制外部设备,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甚至可能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家用医疗器械行业也正站在从“制造”到“智造”再到“服务”的战略转型十字路口。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与慢性病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长,单纯提供产品已难以满足市场的深层需求。

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可能与家用医疗器械深度融合,形成覆盖医院到家庭、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对此,史万奎认为,“家用医疗器械行业要通过构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打造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度挖掘健康数据价值这四大关键路径来重塑竞争力。医保局特别关注创新产品赋码,意味着‘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市场化更容易,更稳定的市场预期,对研发、资本等都是重大激励。建议企业应选择价值与实现性兼备的应用场景,先行实现产品获码,让研发迭代、市场应用和数据积累同步发展。”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