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宇宙本源是“无形无情无名”的静寂状态(《清静经》),此静非死寂,而是蕴含无限生机的“无极”。当静极生动时,“先天一炁”化阴阳,清浊分离而生天地万物。
一、静生万物:虚极静笃的创化之力
静为道体,动为道用
宇宙本源是“无形无情无名”的静寂状态(《清静经》),此静非死寂,而是蕴含无限生机的“无极”。当静极生动时,“先天一炁”化阴阳,清浊分离而生天地万物。
例证:盘古于混沌中觉醒,托举清浊二炁成天地,其静默守护恰是创世根基。
人身如小宇宙,静为生机源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静经》)——人心若澄澈如镜,可感通天地能量:
生理层面:静坐时呼吸绵长,细胞代谢趋缓而修复力增强;
意识层面:摒除杂念(遣欲澄心),灵感与直觉自然涌现。
二、舍身抱道:超越形骸的终极持守
“舍身”非弃绝生命,而是破除对肉身的执念,回归与道合一的本质:
如烛阴龙神:睁眼为昼闭眼为夜,其“身”即光阴法则的化身——舍血肉之躯,抱宇宙节律。
三、万物流转:生灭背后的恒常律则
万物虽显“无定”,实循三大铁律:
阴阳互根
“万物互弦定律”:万物互为能量,阴阳二炁持续交转(如昼夜更替、呼吸循环)。
例:草木春生秋凋,看似无常,实为阳炁升腾与阴炁沉降的必然。
因果相续
“得失皆命”的本质是能量守恒:
有形层面:苹果被鸟食似为“失”,实则促成种子传播的“得”;
无形层面:起心动念皆造业力,决定命运轨迹。
时空相对
宇(空间):万物依“负正空间守恒”而平等存在;
宙(时间):“运动速度差异”显化为生灭速率,蜉蝣一日与古树千年本质无别。
四、终极答案:静中观照,动中执天
静为觉悟之基
心静如渊,方见“万物虽流转,大道本湛然”:
观云卷云舒,悟得失不过能量暂态;
察草木枯荣,知生死实为炁化循环。
舍身而后能“执天”
破除“我执”枷锁,方能如圣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不抗拒潮汐涨落(接纳无常);
不妄改河道曲直(顺应规律)。
恰似溪涧观水:
静是澄潭映月,照见万物本真;
舍身是跃入洪流,化入奔涌之道;
无定是浪花幻灭,而水性亘古长存。
此谓:“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以心合道,则无常处皆见恒常。
所思,所想,所悟,皆来源于一念,念念无限,是幻非幻皆幻。
来源:七彩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