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公车使用无“私”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07:08 1

摘要:近日,广东英德市法院工作人员驾驶警车前往150公里外的广州山姆超市购物一事引发广泛关注。9月26日晚,英德市法院发布通报,证实这属于公车私用行为,相关人员未按规定着装驾驶警车,违反了公务用车和警车使用管理规定,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近日,广东英德市法院工作人员驾驶警车前往150公里外的广州山姆超市购物一事引发广泛关注。9月26日晚,英德市法院发布通报,证实这属于公车私用行为,相关人员未按规定着装驾驶警车,违反了公务用车和警车使用管理规定,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严禁公车私用,《警车管理规定》也明确要求警车不得挪作他用,且驾驶时应按规定着制式警服。而涉事工作人员在公务期间,不仅驾驶警车去超市购买私人物品,还未着制服,这是对规则的漠视,暴露出纪律意识的淡薄。即便他们当时处于公务途中,且下午还有其他工作任务,但在非公务场所长时间停放警车用于办私事,已逾越了公车使用的红线。

事件背后,法院最初的回应值得反思。面对网友质疑,法院相关人士起初称涉事人员当时在工作之中,不存在公车私用。这种仓促且与事实不符的回应,引发公众不满。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法院在面对舆情时,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准确地公布调查进展和结果。含糊其词、敷衍塞责只会加深公众的不信任,损害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从网友评论来看,部分网友对“公车私用”的定性表示质疑,认为中午是私人时间,可以逛超市买东西。然而,他们忽略了公车使用的规范和警车代表的特殊意义。警车作为司法机关的标志车辆,其使用具有严肃性和公共监督属性。身着便服驾驶警车在超市长时间停留购物,将执行公务的严肃性与个人生活的随意性混为一谈,模糊了公私界限,消解了司法的庄严感。

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制度层面,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公务用车管理规定,明确“公务”与“私事”的界限,对公务用车的行驶路线、停车地点、使用时间等作出更细致的规范。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技术层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公车的实时监管。目前多数公车已安装定位系统,但仍出现此次事件,说明监管存在漏洞。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建立公车智慧监管平台,将行驶轨迹与公务审批单自动比对,异常停留自动预警,让公车私用无处遁形。

思想层面,强化公职人员的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培训和学习活动,让公职人员深刻认识到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纪律意识和职业操守,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维护公职人员的形象与声誉。

英德市法院此次事件为所有公职人员敲响了警钟。公车使用不是小事,却关乎公权力的规范运行和政府的公信力。只有严格规范公车使用,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让公车真正姓“公”,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来源:事故侠客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