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月饼厂事故真相:网传“工人入机做月饼”是谣言,官方还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8:05 1

摘要:“工人掉进月饼机,做成月饼卖出去了”——9月28日晚,这样一条惊悚消息在微信群里疯狂传播,附带的“慎买合浦月饼”提醒,让有着“中国大月饼美食之乡”称号的广西合浦瞬间陷入舆论漩涡[__LINK_ICON]。眼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合浦大月饼”的口碑即将崩塌,当地官

广西月饼厂事故反转:谣言吓退食客,真相藏着更该警惕的问题

“工人掉进月饼机,做成月饼卖出去了”——9月28日晚,这样一条惊悚消息在微信群里疯狂传播,附带的“慎买合浦月饼”提醒,让有着“中国大月饼美食之乡”称号的广西合浦瞬间陷入舆论漩涡[__LINK_ICON]。眼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合浦大月饼”的口碑即将崩塌,当地官方在29日密集发布通报,一场关于“谣言与真相”的较量正式展开。但拨开传言迷雾后,事故本身暴露的问题远比谣言更值得关注。

谣言如何“制造”:三招拼凑出惊悚故事

梳理这场舆论风波的发酵路径,不难发现这则谣言的“创作套路”堪称典型。发布者先是截取了合浦县应急委办9月8日召开的“食品加工企业事故警示教育会议”截图,以官方会议的真实性为谣言打底。随后刻意模糊关键信息,将“面粉搅拌机”替换成更具冲击力的“月饼机器”,把“当场伤亡”扭曲为“几天后才发现”,最后凭空添加“月饼已售出”的恐怖细节,一套组合拳下来,让虚假信息具备了极强的迷惑性。

最关键的是,谣言精准踩中了公众的心理弱点。食品安全本就是全民敏感点,“人体组织混入食品”的设定自带惊悚滤镜,再加上临近中秋的时间节点,极易引发大众的恐慌性传播。短短一天内,不仅普通网民网民转发提醒,甚至有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开始拒收合浦产的月饼,对当地月饼产业造成了直接冲击。

官方通报还原真相:事故与月饼无关

9月29日,合浦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属地政府发布权威通报,用清晰的事实戳破了谣言[__LINK_ICON]。根据通报内容,这起事故的真实情况与网传描述有着本质区别,核心事实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节点:

2025年9月6日10时56分,事故发生在合浦县浦缘丰食品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名员工在调试面粉搅拌机时操作不慎,手臂被卷入机器,头部同时受到夹伤,虽经紧急抢救但最终无效死亡。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出事的设备是面粉搅拌机,并非月饼生产专用设备,且事故发生在设备调试环节,并非生产过程中。

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当地应急管理局、乡镇政府和派出所就赶到了现场,同步开展应急处置与事故调查工作。与“几天后才发现”的谣言完全相反,整个事件的处置过程是即时响应的,不存在拖延隐瞒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通报明确指出“事故发生时企业尚未开始生产月饼”,且事故后已被责令停产整顿,截至9月29日仍未恢复生产[__LINK_ICON]。这意味着从事故发生到谣言传播的23天里,涉事企业始终处于停产状态,根本没有生产出任何月饼,自然不存在“月饼已售出”的情况。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记者分别致电合浦县应急局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均确认网传信息为谣言,强调事故由应急部门主导处理,与食品安全无关,呼吁公众不信谣不传谣[__LINK_ICON]。央广网、极目新闻等多家权威媒体也同步跟进报道,形成了完整的辟谣链条。

事故背后:比谣言更该警惕的安全漏洞

虽然“月饼藏尸”是彻头彻尾的谣言,但这起造成1人死亡的安全生产事故本身,却暴露了食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远比谣言更值得警惕。

从设备安全来看,涉事的面粉搅拌机属于高风险机械,但从“操作不慎”的描述推测,设备可能缺乏完善的安全防护装置。按照《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要求,食品加工机械必须配备紧急停止装置和安全防护栏,且防护装置应牢固可靠,不易被拆卸或规避。涉事企业在设备调试阶段就发生伤亡,很可能存在设备维护不到位、安全装置缺失等问题。

员工安全培训的缺失更显致命。设备调试本应是由专业人员操作的高危环节,但涉事员工显然未能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合浦县应急委办在事故发生两天后就召开全县警示教育会议,足以说明当地监管部门意识到这并非个案,而是食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短板。很多中小企业为节省成本,往往省略岗前安全培训,仅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技能,为事故埋下隐患。

监管层面的“事前缺位”同样值得反思。涉事企业能顺利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说明已通过前期的安全检查,但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日常监管的漏洞。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多集中在食品安全领域,对生产设备安全、操作规范的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这种“重食品、轻安全”的监管倾向,容易让企业放松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产业之困:谣言之外的信任危机如何破

对合浦而言,这起事件的影响远未随辟谣结束。作为“中国大月饼美食之乡”,合浦大月饼年产值超10亿元,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__LINK_ICON]。谣言虽被澄清,但对消费者心理的冲击难以快速修复,不少网友仍在评论区表示“暂时不敢买了”,这种信任危机给当地月饼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损失。

面对困境,当地已经开始行动。除了及时辟谣,合浦县应急管理局明确表示将“加大辖区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计划开展食品加工企业专项安全检查,重点排查机械防护、员工培训等关键环节。月饼行业协会也迅速响应,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并通过直播展示生产流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但要真正重建信任,还需要更系统的举措。首先应建立企业安全信息公示制度,要求月饼生产企业公开设备安全检测报告、员工培训记录等信息,让消费者看得见安全保障;其次可推行“安全溯源码”,将生产设备状态、操作规范执行等情况纳入溯源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的全程可追溯;最后要加强正面宣传,通过权威媒体展示合浦大月饼的生产标准和安全管理措施,用专业信息对冲谣言影响。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起事件也是对所有地方特色产业的警示。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任何一起安全事故都可能被谣言放大,进而冲击整个产业。唯有将“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筑牢产业发展的根基,避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悲剧。

结语:别让谣言掩盖了真问题

这场“月饼机事故”的舆论反转,再次印证了“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公开”。如果当地官方未能及时发布详细通报,谣言对合浦月饼产业的伤害可能难以估量。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辟谣只是第一步,真正需要解决的是事故背后的设备安全、培训缺失、监管缺位等真问题。

对公众而言,这起事件也是一次深刻的媒介素养教育:面对“惊悚新闻”时,不妨多等一等官方通报,少一次盲目转发。对企业和监管部门来说,更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把安全生产的防线扎得更牢——毕竟,保护好每一位劳动者的安全,才是比澄清谣言更重要的事。

来源:民生讲解的(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