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牍”徽州 | 第十七期 珠算大师程大位:从商人到“算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8:38 2

摘要:在黄山市档案馆,两部跨越时空的典籍静静并列:明万历年间的《算法统宗》与其日本明和三年的译本。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一位徽州人的传奇。

在黄山市档案馆,两部跨越时空的典籍静静并列:明万历年间的《算法统宗》与其日本明和三年的译本。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一位徽州人的传奇。

他,将中国的珠算智慧体系化、大众化,并远播东瀛,催生了日本“和算”,被誉为“算神”。他,就是程大位。

一位徽州商人,如何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巨匠?今天,让我们穿越四百年的时光,聆听这部由算盘珠子奏响的美妙乐章。

商海沉浮

廿载游学觅真知

程大位,字汝思,号宾渠。徽州山多田少,“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生存的铁律。

年轻的程大位顺新安江而下,汇入商海洪流。商贾经营,锱铢必较,繁杂的计算成为每日的重负。笨拙的算筹令他困扰,一个宏大的想法在他心中勃发:“远至天地高广,近至街巷山川,大至朝廷邦国,小至民生日用,何物能离得开算学?”他钻研算学、革新计算工具的热情由此点燃。

于是,这位心怀算学的商人,将行商之路变成了求知之旅。他不惜重金,购求天下算书;他的足迹遍及吴楚,凡遇“精通数学者”,必“辑造请问难,孜孜不倦”。

从长江的浩渺到运河的繁忙,二十年光阴在求索中流逝。这漫长的“游学二十年”,为他奠定了深厚的算学根基。

覃思率水

廿载著述铸丰碑

四十岁后,程大位带着四方奔波积下的算学典籍和满腹心得,回到家乡休宁率口,“归而覃思于率水之上”,开始了更为艰苦卓绝的著书生涯。

他闭门谢客,潜心钻研,审阅古法,博采众长,融汇自己多年经商与游学的实践体悟,对传统珠算进行了重大的创新和完善。

为了让珠算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经商、理财、日常计算的便利工具,他日夜推演,如痴如醉,废寝忘食。连他最疼爱的小儿子,也深知父亲工作的紧要,不敢轻易打扰。

又是整整二十年,他呕心沥血,集16世纪之前珠算知识之大成,写成《新编直指算法统宗》十七卷。

明万历年的《算法统宗》

这部《算法统宗》里,程大位对珠算的基本知识、珠算的各种应用题解法、珠算的部分难题都有阐述,对珠算加减乘除口诀及开方方法也作了总结研究。尤为可贵的是,书中所列595道算题,密切联系百姓生活应用,围绕田亩测量、交通运输、物资分配、容积计算、税收贸易、工程技术等民生应用问题,程大位创造性地运用诗歌民谣等通俗形式,将深奥的珠算知识变得妇孺皆知。

明珠东渡

慧泽扶桑振汉声

明珠终难自晦。明朝末年,日本学者毛利重能将程大位赠给他的书籍带到日本,译成日文。这部珠算宝典,犹如一颗智慧的种子,在异国生根发芽,直接催生了日本的“和算”。

在程大位故居“覃思堂”里,有一副楹联写道:“率水覃思统宗巨著垂金鉴,扶桑景仰和算先河振汉声。”上联的意思是程大位在率水之上深思的结晶《新编直指算法统宗》就像一面金色的镜子一样名垂千古,下联的意思是日本人民仰慕程大位的珠算巨著开了日本的和算先河,使中华文明声威大震。

日本明和三年(1766)日文版《算法统宗》

到了清初,程大位的著述再传朝鲜、东南亚和欧洲。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曾说:“在明朝数学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程大位。在程大位《算法统宗》以前,没有任何关于近代珠算算盘的完整叙述。”

巧思惠民

世界上最早的“卷尺”

程大位的智慧不仅闪耀于算盘之上,他深知土地测量关乎百姓生计,而传统方法繁复且易生误差。他反复实践,用薄竹片刻上尺寸,卷成圈,装于架上,创造出了轻便实用的“丈量步车”,并绘图传世——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卷尺雏形,其巧思惠泽乡里,流芳后世。

程大位的一生,是徽州“民本、民用”精神的典范。从长江商船上的留心计算,到率水河畔的廿载覃思,四十年光阴,他矢志不渝,将心血倾注于方寸算珠之间。一部《算法统宗》,不仅让中国珠算走向系统化、平民化,更远渡重洋,成为照亮东方算数文明的共同火种。他也从一位忙于生计的商人,成为一位泽被万代的科学家,铸就“算神”之名,成就传奇人生。

更多链接:如果您对徽州文书感兴趣,可实地参观《千年“徽”煌——徽州历史档案联展》,近距离感受古徽州千年文书档案的魅力。地址:屯溪区社屋前路1-1号 黄山市档案展览中心5楼。预约电话:2676466。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王婧

二审:王翠竹

终审:殷化全

来源:黄山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