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8日,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一纸裁定,将王思聪及其创办的上海熊猫互娱文化有限公司推回舆论中心——公司因合同纠纷被强制执行1210万元。而就在前一天,其父王健林的“限高”信息被解除。一边是债务泥潭中的儿子,一边是暂时脱困的父亲,这场家族商业危机的并行上
2025年9月28日,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一纸裁定,将王思聪及其创办的上海熊猫互娱文化有限公司推回舆论中心——公司因合同纠纷被强制执行1210万元。而就在前一天,其父王健林的“限高”信息被解除。一边是债务泥潭中的儿子,一边是暂时脱困的父亲,这场家族商业危机的并行上演,揭开的不只是豪门困境,更是一场持续多年的直播行业清算。
熊猫互娱曾是王思聪“国民老公”光环下的得意之作。2015年以2000万启动资金撬动50亿估值,签约PDD、小楼等顶级主播,斥资打造自制综艺,2017年用户破2亿,一度与斗鱼、虎牙并列三巨头。但其增长完全依赖资本输血:2018年,头部主播转会费飙至亿元级别,带宽成本占营收超40%,远高于如今主流平台不足10%的行业水平。这种“烧钱抢市场”的模式,最终在2019年3月戛然而止——平台突然关停,进入破产清算。
这并非孤例。从2016年“千播大战”到2025年私域直播倒闭潮,数百家平台已消失。2017年光圈直播倒下,2019年熊猫互娱破产,2024年抖音清退526家违规机构,无不在印证一个事实:靠资本堆砌流量的时代早已终结。头部平台如斗鱼、虎牙已盈利,而中小平台月均亏损超20万元。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
更深层的警示来自司法层面。最高人民法院将熊猫互娱相关合同纠纷列为指导性案例(189号),明确直播平台与主播的民事合同关系,并确立违约金“酌定”原则——法院会综合平台投入、主播价值、行业特性调整赔偿金额。这一判决既保护平台合理权益,也遏制天价违约金乱象,倒逼企业回归商业本质:与其豪赌一个主播,不如构建可持续的生态。
王思聪个人兜底近20亿投资损失、多次被限高,暴露出创始人与企业边界模糊的巨大风险。家族资源加持能快速起势,却也令公私债务交织。当企业失控,个人信用便成最后担保。这不仅是王氏家族的教训,更是无数民企的隐痛。
烧钱换流量的神话已经破灭。今天的直播行业,拼的不再是资本胆量,而是成本控制、内容创新与现金流管理。熊猫互娱的1210万执行款,是一笔迟到的账单,也是一记警钟:商业终将回归理性,谁敬畏规则,谁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翠娜爱豆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