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季度行将结束,今年美股已有28次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25年9月25日,标普500指数9月(9月1日至9月25日)的回报率为 +2.3% ,显著高于历史平均的-0.6%,并创下9月回报率新高。
市场人士纷纷感叹:“世界这么乱,股市怎么还涨?”
三季度行将结束,今年美股已有28次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25年9月25日,标普500指数9月(9月1日至9月25日)的回报率为 +2.3% ,显著高于历史平均的-0.6%,并创下9月回报率新高。
市场人士纷纷感叹:“世界这么乱,股市怎么还涨?”尤其是9月向来是美股季节性最差的一个月,但在人工智能(AI)浪潮驱动下,美股逆势冲高,多家华尔街投行给出了标普500指数7000点以上的目标位。美股四季度何去何从?AI主题能支撑大盘多久?美联储连续降息的预期能否实现?
标普500指数迈向7000点?
目前,多家华尔街投行持更为积极的观点。例如,年内高盛已经几度调升目标价,目前将标普500未来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回报预测分别调升至+2%、+5%、+8%,对应指数水平约6800点、7000点、7200点。
尽管摩根士丹利仍维持6500点的基准情景假设,但该机构首席美股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 Wilson)多次表示,7200点的牛市情景越发有可能实现。
威尔逊在发给第一财经的邮件中提及,劳动力数据疲软的局面是已过去还是仍在前方,相关争论仍在持续。该行观点始终一致,当前市场正处于滚动式复苏过渡的阶段,此阶段企业盈利增长有望超出预期,“我们认为,多项因素正印证这一转型趋势,其中包括盈利预期修正广度的加速上升 。”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帕斯特里罗(Tony Pasquariello)在最新的市场观察笔记中提及,某些长期主题(机器人、无人机、量子计算)正在被炒高,个股看涨期权交易量巨大,接近2021年的活跃水平。人们很容易怀疑近期的动能是否可持续几周,多篇重量级文章对美国科技巨头的资本开支提出了更谨慎的看法。但他也明确表示,现在还不至于重演2021年的狂热。
原因有三点。首先,目前缺乏极端投机现象,比如低质量SPAC或NFT泡沫;基本估值仍有差距:标普前十大成分股当前市盈率为29倍,而2021年是36倍,2000年更是43倍;宏观背景不同且更可持续:2021年时美联储利率为零,目前降息周期刚刚开始,美国财政部批准了1.9万亿美元的额外刺激,目前减税、去监管红利仍待释放。因此,就目前的情况而言,2021并非合适的类比。
另一个让华尔街仍安心看多的原因在于,盈利增速仍是美股牛市的主要支撑。帕斯特里罗表示,具体拆分来看,标普500年初至今上涨14%,其中54%来自盈利增长,38%来自估值扩张,8%来自分红;拉长时间周期,纳斯达克100指数在过去17年中有16年上涨,自2009年初以来,指数总回报为2251%。拆分来看,74%来自盈利增长,16%来自分红,仅10%来自估值提升。
同期,就今年来看,美国10年期实际利率从2.23%降至1.75%,支撑了股市估值。从现在开始,债市对股市的推动作用可能减弱,尤其在风险偏好上升的背景下。因此,机构认为,后续更多取决于企业是否能持续交出好业绩。
AI产业链仍是核心
每一轮牛市都有一条主线,这一轮牛市的主线无疑是科技,AI产业链则是核心。由于AI产业链条覆盖范围很广,不仅是算力公司本身,而是一个生态体系,因而也能在很长时间内驱动整体指数上行。
之所以在季节性最糟糕的9月,美股还能斩获正收益,就是因为AI相关新闻的“轮番轰炸”。
上周 , 英伟达与OpenAI宣布达成一项“战略合作”意向书,计划部署至少10吉瓦采用英伟达系统的数据中心,英伟达将随产能逐步投入最高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OpenAI。此前,OpenAI表示要下单甲骨文,甲骨文的剩余履约义务RPO暴涨至 3000 亿美元,甲骨文又积极采购英伟达的GPU。这一资金循环不仅轮番推高股价,更是引发市场热议。这也恰逢 OpenAI洽谈新一轮员工股权出售,公司估值升至5000亿美元,较2年前150亿美元的估值大幅跃升了33倍。
全球宏观基金经理袁玉玮对第一财经表示:“长周期还是看好美股AI产业链,短周期较难判断,由于众多AI概念股的股价已经反映了未来部分盈利增长,最好能回调一下再买入。但比较确定的是,美股并不能说是泡沫,和2000年的科网泡沫时期有很大区别,当时都是初创公司,现在全是巨无霸,没有任何可比性。”
资深美股交易员、洛炎私募基金经理司徒捷亦对第一财经表示:“中长线还是科技为主线,结合一些电力概念、数据存储概念,即‘科技结合基建’,因为AI军备竞赛的底层仍是庞大的基础设施,例如电力供应得上。”他也提及,今年中概股亦受到AI主线的拉动。例如,在二季度财报发布前后,阿里、腾讯、百度等科技股大涨,中国云服务超大规模企业在自研推理专用芯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云业务占比扩大。
不过,伯恩斯坦(Bernstein)认为,对AI龙头英伟达而言,投资OpenAI为英伟达带来的收入增长幅度很可能超过投资成本本身,一座1吉瓦级数据中心预计将涉及数十亿美元的英伟达产品,但此举显然会加剧早就存在的“循环”担忧。
例如,英伟达投资较小规模的初创企业,而这些企业随后又采购英伟达的芯片,或是转售基于专用GPU构建的云服务。然而,向OpenAI投入1000亿美元的投资,很可能使这些担忧较此前更加强烈,并引发对该行动动机的质疑。不过目前来看,这一消息对英伟达而言应属利好,因为它将进一步推动2026年乃至更远时期的业绩增长。首次部署尚需一年时间,因此可持续性的担忧似乎并未构成任何迫在眉睫的威胁。
面对颇为疯狂的美股和AI投资,各界普遍认为,AI相关股票短期已被高估,但从基本面来看,由于资本相对“便宜”且美联储在高通胀环境下仍选择降息,科技股仍是颇具吸引力的交易方向。
“如何应对处于严重超买的市场?选择并不多:要么追高,承担买在顶部的风险;要么耐心等待回调,承担错过行情的风险。新手交易者往往选择前一种策略,而有经验的交易者通常会选择第二种,尽管这样往往会令人失望。”嘉盛集团资深交易员史丹利(James Stanley)对第一财经称。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