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普林斯顿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后李昊然的死讯,让这所常春藤名校的学术光环蒙上阴影。这位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学子,本科期间就以扎实的专业能力获评校级优秀毕业生,2019年赴普林斯顿攻读博士时,很快成为陈敏杰副教授团队的核心成员。2023
前不久,普林斯顿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后李昊然的死讯,让这所常春藤名校的学术光环蒙上阴影。这位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学子,本科期间就以扎实的专业能力获评校级优秀毕业生,2019年赴普林斯顿攻读博士时,很快成为陈敏杰副教授团队的核心成员。2023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数据驱动的磁损耗建模研究》斩获IEEE电力电子学报一等奖,领奖时还和导师约定,博士后阶段要把技术落地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可谁也没想到,2025年6月刚通过博士答辩的他,会在三个月后猝然倒在租住的公寓里。
校方的回应格外敷衍:副校长W・罗谢勒・卡尔霍恩等三人联名的邮件,仅用“深切悲痛”描述此事,对死因只字未提,末尾只附上心理咨询热线和学生事务团队的联系方式。更令人揪心的是,这已是普林斯顿四年内第八起学子死亡事件,其中四例被官方确诊为自杀。李昊然的同事透露,事发前一周,他还在实验室调试功率转换器原型机,“说要赶在10月的学术会议上展示成果,怎么看都不像有轻生念头”,校方的缄默让这场死亡成了无解的谜。
类似的离奇悲剧早有先例。2020年5月2日,匹兹堡大学华裔研究助理教授刘冰,身中数枪倒在宾夕法尼亚州罗斯镇的住所内。37岁的刘冰是生物系统动力学领域的青年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牵头构建的病毒变异预测模型已进入关键阶段。案发前,他刚在医学院学术会议上透露“即将找到病毒传播的关键靶点”,匹兹堡大学也公开宣称其研究即将取得重大发现,却未对其科研合作中的利益纠纷提供任何协调支持。
杀害刘冰的是46岁华裔软件工程师顾浩,两人曾合作开发一款生物数据处理软件——这款软件正是刘冰推进病毒变异预测模型的核心数据处理工具,直接支撑其疫情期间的关键研究——却因该软件的收益分配产生了长达两年的矛盾。案发当天,邻居听到刘冰家传来争吵声,顾浩驾车逃离后,最终在附近的车内自残身亡。警方将案件定性为“亲密伴侣长期争端”,却回避了外界“两人仅为工作伙伴”的质疑,也未解释为何匹兹堡大学要特意强调其“即将取得重大发现”——这些细节让外界对真相始终存疑。
更令人扼腕的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陶农建的坠亡。2020年3月,这位分子电子学权威从校园停车楼坠落,警方称其“因工作压力自杀”。可陶农建当时手握NIH超过1000万美元资助,还兼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死前几小时仍在给学生发邮件安排实验,甚至介绍新研究员。他的妻子崩溃表示,丈夫每天健身、性格开朗,“还规划带全家回国度假,怎么会自杀?”更敏感的是,2020年正是美国“中国行动计划”肆虐之时,陶农建因中美学术合作受到相关调查(校方对此予以否认),亚裔民权组织直指“调查压力或为悲剧推手”,校方却始终否认。
这些异国悲剧,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出国镀金”的执念。当李昊然远赴普林斯顿时,国内科研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哈工大2024年公布的六代机原型机,采用自主研发的隐身材料,核心团队均毕业于国内高校。中国科学院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核心器件100%国产化。
中国空间站“天宫”的成就更具说服力,而运行超20年的国际空间站,近年频繁因设备老化中断实验。南京大学为陶农建配备的光学显微镜,亦是顶级设备——这些都证明,国内已具备支撑顶尖科研的土壤。
反观美国高校,光环正在褪色。普林斯顿四年八起死亡事件,暴露其心理健康服务形同虚设;“中国行动计划”虽被叫停,2025年《自然》调查仍显示75%华裔科研人员考虑离开;哈佛大学2024年因数据造假建议解雇1名终身教授,学术环境公正性存疑。这些问题,都让“美国是科研理想地”的说法站不住脚。
海外华裔科研者在异国的离奇陨落,始终在警示着掌握核心科技的人们:身处复杂的环境中,锋芒毕露往往暗藏风险。那些深耕技术领域的研究者,更需读懂韬光养晦的智慧——不必急于在陌生语境里彰显成果的突破性,也不必过度暴露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专注科研的同时收敛锋芒、做好自我保护,才是让智慧持续发光、让研究真正落地的前提。毕竟,比起一时的耀眼,能安全守护技术、稳步推进探索,才是对自身科研理想更长久的负责,也是让核心能力真正发挥价值的关键。
来源:兴衰五千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