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一到,村头老李家的蒜刚种完,就蹲在地头犯愁:“去年种的蒜,出苗稀稀拉拉,收的时候蒜头小得像枣,到底哪步没做好?”其实咱蒜农都容易忽略一点——种完蒜的前7天,不是“等着出苗”就行,这几天的活儿才是高产的关键,老辈人都叫“定苗黄金期”。
秋分一到,村头老李家的蒜刚种完,就蹲在地头犯愁:“去年种的蒜,出苗稀稀拉拉,收的时候蒜头小得像枣,到底哪步没做好?”其实咱蒜农都容易忽略一点——种完蒜的前7天,不是“等着出苗”就行,这几天的活儿才是高产的关键,老辈人都叫“定苗黄金期”。
咱先从种完第3天说起,这时候最该做的是“扒土看芽”,但不少人怕扒坏种芽,干脆不看,等出苗时才发现缺苗,再补就晚了。
别用硬铲子扒,就用手轻轻捏开表层1厘米的土,看着蒜种的芽尖就行。健康的芽是白生生的,能冒出半厘米,直着往上长;要是芽尖发黑,或者蜷在土里打弯,就得赶紧换种。新蒜种要比原来的坑深半厘米,埋完用脚轻轻踩一下,土实了,根才能扎稳。去年我帮邻居扒开看芽,补了十几棵,最后他家出苗比别家齐整多了,后期不用费劲移苗。
等看完芽没两天,就到了第5天,该浇“醒芽水”了——这水可不能乱浇,去年村东头老王浇得太猛,垄土板结,芽子顶不破土,烂了一半。
正确的浇法得记牢:水管头上套个旧布袋,水流慢,还能滤掉水里的杂质,不会冲垮垄沟。就往垄沟里浇,让水慢慢渗到垄上,看着地表湿了就行,别让水积在蒜种旁边。第二天要是看见地表裂小缝,拿个小耙子轻轻搂一遍,把缝弥上——这缝漏风,地温上不来,芽子长得慢。老蒜农说,弥完缝地温能高两三度,芽子冒得快还壮。
到了第7天,不管蒜芽出没出来,都得撒层“护芽土”,这是老辈传的窍门,比盖地膜管用。
找细土混上10%的碎麦糠,要是没有麦糠,晒过的碎玉米芯也行,提前晒两天杀杀菌。撒的时候别太厚,能盖住地表就行,太厚会压着芽子。这土有三大好处:一是不板结,芽子能轻松顶出来;二是保水,晒两天土也不会干;三是慢慢能出养分,芽子长出来就有“饭”吃。别学去年老张,图省事早盖地膜,结果芽子闷在土里,烂了一半,后来还是补撒了护芽土才救过来。
其实咱蒜农总觉得,后期多追点肥、多打两遍药就能高产,可忘了“苗好一半收”。这7天的活儿看着简单,却是在给蒜头“打地基”——查芽防缺苗,浇水促醒芽,盖土保长势,每步都不能省。
现在多蹲几次地头,来年拔蒜的时候,蒜头能比别家大一圈。你们种蒜时,有没有遇到过“芽子蜷在土里不抬头”的情况?评论区说说咋解决的,咱互相学学招!
来源:奥利给的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