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9月28日接受美国媒体“NewsNation”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将不得不“修理”包括印度和巴西在内的一些国家。他指责这些国家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开放市场和避免损害美国利益的政策对美国做出“正确反应”。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9月28日接受美国媒体“NewsNation”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将不得不“修理”包括印度和巴西在内的一些国家。他指责这些国家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开放市场和避免损害美国利益的政策对美国做出“正确反应”。
这番强硬表态并非美印贸易摩擦的起点。此前,美国已于8月27日正式对印度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包括25%的“对等关税”和25%的惩罚性关税。印度由此成为仅有的两个被美国征收如此高额关税的国家之一。
卢特尼克接受采访
在采访中,卢特尼克明确点出了需要被“修理”的对象。他声称:“还有一堆国家‘欠修理’,比如瑞士、巴西,对吧?巴西也有问题。还有印度。”
美国商务部长的言论揭示了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核心理念。卢特尼克强调,依照特朗普的谈判方式,“第一份协议总是最好的协议,后续协议的条件会逐步提高。”
他以欧洲为例,指出其拥有“4.5亿人口,2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市场机会。”
对于像瑞士这样的小国,卢特尼克也毫不留情。他称瑞士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400亿美元,并直言不讳地表示:“瑞士的财富正得益于这种顺差。”
瑞士首都伯尔尼
印度近期遭受了来自美国的多重战略打击。就在卢特尼克发表“修理”言论的前一天,美国宣布从9月29日起撤销对印度在伊朗恰巴哈尔港的制裁豁免。
这个港口对印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印度第一个海外港口项目,也是印度通往阿富汗及中亚地区的关键海上通道。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表示,此举是为了配合总统特朗普旨在孤立伊朗的“最大压力”政策。
此外,美国还对H-1B签证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此举被普遍认为极不利于印度IT公司运营。更令印度担忧的是,9月初美国参议院提出的一项新法案,拟对包括印度软件外包服务在内的所有外包工作加征25%关税。
伊朗恰巴哈尔港
美印贸易争端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俄罗斯石油。两位熟悉谈判情况的人士9月26日透露,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已告知印度同行,限制购买俄罗斯石油对于降低印度的关税税率和达成贸易协议至关重要。
印度官员在谈判中则采取了强硬立场,告诉美国如果美方希望印方大幅削减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就必须允许印度炼油商转而采购同样被制裁的伊朗或委内瑞拉原油。
香港《南华早报》9月27日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称,本周在联合国大会间隙举行的会谈中,印度和美国的高级贸易谈判代表未能解决双方的关税争端。
俄罗斯炼油厂
美印关系的急剧恶化反映了双方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称,近期双边关系“似乎跌至谷底”。
《印度教徒报》分析认为,美印之间出现的冲突并非“小故障”,而是结构性裂痕和竞争的大问题。美国《时代》周刊更是直言,莫迪的“印度优先”做法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根本不相容。
美国当前针对印度的举措是其国内利益与特朗普个人政治诉求相结合的产物。
有专家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印度的战略认知发生根本转变,毕竟两国关系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极为重要。
莫迪与特朗普
在应对美国压力的过程中,印度似乎陷入了战略迷茫。时至今日,印度仍未看透美国的“盟友逻辑”。
新德里高估了印度在美国战略中的重要性。尽管华盛顿需要能够平衡遏制中国的盟友伙伴,但“这个伙伴不一定是印度”。
有分析认为,对美国来说,印度的崛起可能并不像是冷战期间日本或者德国崛起时的那种形式。一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国家的崛起,对美国而言“无疑充满不确定性”。
华盛顿在对华战略上,想要的是“既有能力、又有意愿唯美国马首是瞻的盟友”。而在华盛顿看来,印度并不符合这一条件。
美国首都华盛顿
当美国商务部长公然谈论“修理”盟友之际,印度社会已掀起抵制美国品牌的运动。8月底,马哈拉施特拉邦的节日游行中,一个巨大的特朗普人偶被举起,标牌上写着:“背后捅刀子的家伙”。
随着贸易僵局持续,印度代表团仍在华盛顿与美方进行贸易谈判,但双方在俄罗斯石油问题上的根本分歧让谈判举步维艰。这场看似贸易的争端,已然成为国际权力格局重构的缩影。
来源:特点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