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看前沿】免疫助力,低剂量更优?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化免序贯同步放化疗安全有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7:11 1

摘要:笃行致远,惟实励新,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维虎教授团队共同打造“放眼看前沿”专题栏目,与肿瘤领域医生分享放疗领域前沿进展。专栏内容于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微信公众平台、壹生APP实时更新,期待您的持续关注与传播!

“放”眼看前沿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维虎教授团队共同打造“放眼看前沿”专题栏目,与肿瘤领域医生分享放疗领域前沿进展。专栏内容于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微信公众平台、壹生APP实时更新,期待您的持续关注与传播!

第二十七期文献学习

本期目录

本文精要

研究简介

专家点评

学后练习

原文链接

本文精要

本研究是一项II期非随机双队列研究,共纳入124例患者。研究显示:对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安全有效。放疗剂量60 Gy和50 Gy两组疗效相似,但50 Gy组患者毒副反应较轻,生活质量较好。

研究简介

研究背景

对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ESCC,同步放化疗是标准治疗,但远期疗效不佳,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40%~66%,而增加放疗剂量会加重毒副反应。近年来,已有研究探索了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可切除ESCC患者中的应用,病理完全缓解率达20%~40%。该研究旨在评估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在不可切除ESC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入组标准:①初治的不可切除T1-4N0-3M0-1期ESCC(仅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M1患者),预计生存≥12周;②18~80岁;③ECOG评分0~1。

治疗方案:接受2周期特瑞普利单抗(240 mg,q3w)+白蛋白紫杉醇(260 mg/m22,q3w)新辅助治疗后,两队列接受卡培他滨化疗同步联合不同剂量的放疗:队列A为60 Gy/24 f,队列B为50 Gy/20 f。

研究终点:主要研究终点为18个月PFS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OS)期、客观缓解率(ORR)、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率、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患者报告结局及毒副反应。

研究结果

1)患者临床特征

共入组124例患者,队列A(60 Gy)63例,队列B(50 Gy)61例。队列A中61例(96.8%)患者和队列B中60例(98.4%)患者完成了新辅助治疗。两队列中位年龄为62岁和64岁,III~IVB期患者占90.5%和85.2%,PD-L1 CPS≥10的患者比例为25.4%和21.3%。

表1 基线特征

2)疗效

新辅助治疗后,队列A的ORR为90.5%[完全缓解(CR)8.0%,部分缓解(PR)82.5%],队列B为93.4%(CR 16.4%,PR 77.0%)。同步放化疗后ORR分别为93.7%(CR 81.0%,PR 12.7%)和93.4%(CR 67.2%,PR 26.2%)。队列A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0.0个月,队列B为21.5个月。两队列的12个月PFS率分别为78.6%和74.7%,18个月PFS率为65.0%和65.1%(图1),18个月OS率分别为85.0%和82.5%,中位OS均未达到。两队列局部复发率为14.3%和24.6%,远处转移率为11.1%和1.6%。

图1 队列A(A)和队列B(B)的PFS

3)安全性

队列A和队列B的≥3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6%和80.3%。最常见≥3级毒副反应为淋巴细胞减少,队列A和队列B的发生率为92.0%和78.7%。队列A出现3级肺炎2例(3.2%)和5级肺炎1例(1.6%),队列B未见≥3级肺炎。≥3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5.9%和8.2%。

4)患者报告结局

从基线至同步放化疗后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队列B在疲乏及食欲方面改善更为显著。

讨论

本研究表明,ESCC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优于既往报道的根治性放化疗疗效数据。在队列A和队列B的1年PFS率为78.6%和74.7%。较大的原发肿瘤体积是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ESCC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本研究中,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显著缩小了肿瘤体积,队列A和队列B的ORR分别为90.5%和93.4%,对改善局部控制和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此外,免疫疗法还可能通过激活抗肿瘤T细胞、使肿瘤血管正常化及减少肿瘤缺氧来调节肿瘤微环境,从而提高了放射敏感性。

本研究采用双队列设计,以评估不同放疗剂量对患者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接受60 Gy和50 Gy放疗剂量的疗效相当。毒副反应方面,队列B(50 Gy)中≥3级淋巴细胞减少、肺炎、食管炎发生率更低,表明接受50 Gy放疗的患者安全性较好。

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后同步放化疗取得了肯定的疗效,50 Gy与60 Gy两种放疗剂量方案疗效相当,但50 Gy组毒副反应更低。

文章解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吴丹宁

内容审核: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董昕

通讯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滕悦

专家点评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ESC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同时,可手术局部晚期ESCC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也在进行中。而对于不可手术局部晚期ESCC联合免疫药物的综合治疗模式尚缺乏研究数据。由于部分患者初诊时肿瘤体积较大,直接放疗效果不佳,耐受性差,学界越来越多地探讨放疗前诱导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行性。

ESCC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数据表明ORR可达60%~80%,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的30%~50%。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清除微小转移灶,提高肿瘤控制率,同时缩小放疗靶区,提高放疗的耐受性。但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毒副反应。

GASTO 1071研究初步探索了同步放化疗前先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虽然入组的患者分期较晚(III~IVB期患者占88%),但仍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18个月的PFS率达到60%以上,优于既往ESCC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数据。≥3级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全组仅有3例3级及以上肺炎,显示了同步放化疗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的另一个亮点是在新的治疗模式下,比较了不同放疗剂量的疗效及安全性。与根治性放化疗模式类似,本研究同样提示50 Gy组具有较低的毒副反应,同时两组疗效接近。在失败模式上,60 Gy组的局部区域控制优于50 Gy组,但远处转移较多。这可能是由于更高的放疗剂量会影响药物治疗的完成率。过高的放疗剂量也可能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影响了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局部晚期不可手术ESCC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但由于该研究为II期非随机临床研究,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证实其结论。

点评专家简介

余荣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姑息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部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委会放疗学组委员

北京医学会放疗分会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放疗分委会副主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委会常委

北京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委会委员

专业方向:肺癌与食管癌的放疗与综合治疗

练习题:

上期链接:

上期答案:E

以下关于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食管鳞癌中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A.有助于改善局部控制,提高生存

B.有助于减少远处转移

C.一定能使肿瘤缩小

D.安全性很高

答案将在下期公布

专栏领衔专家介绍

王维虎 教授

博士、博士后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放疗科主任

主编《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

主编《消化、头颈、胸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系列丛书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肝癌放疗学组 组长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肝癌放疗学组 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放射治疗专科医师(技师)分会 副会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消化道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在《癌细胞》(Cancer Cell)、《美国医学会·外科学》(JAMA Surgery)、《肝病学》(Hepatology)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团队介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肿瘤的规范化诊治,个体化放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科室以“团结创新,至仁至精”为科训,通过具体项目带领全科进步,借助规范提升临床和科研水平,并努力实现肿瘤领域引领和示范作用。团队年收治新患者约5000例,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50余项,在研各类课题24项,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外科学》(JAMA Surgery)、《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肝病学》(Hepatology)、《国际放射肿瘤学·生物学·物理学杂志》(IJROBP)、《放射治疗学及肿瘤学》(Radiother Oncol)等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多篇,并主编了《恶性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系列丛书。

整理:中国医学论坛报 桂晶晶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