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舌战群儒!AI取代演员引热议,内娱痛点被戳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6:46 1

摘要:他在节目里跟七个明星辩“AI会不会取代演员”,最后把人家全说哑了,连老戏骨迟蓬都站他这边,这片段现在打开短视频就能刷到,评论区全是拍手称快的。

最近《王牌对王牌9》里唐国强那段辩论,真的刷爆全网了。

他在节目里跟七个明星辩“AI会不会取代演员”,最后把人家全说哑了,连老戏骨迟蓬都站他这边,这片段现在打开短视频就能刷到,评论区全是拍手称快的。

这节目里的辩论环节本来挺随意的,一开始还聊“林黛玉和孙悟空谁更能得导演青睐”,大家随便找角度凑个热闹就行。

可轮到“AI会不会取代演员”这个题,现场氛围一下就变了,几乎所有演员都站反对队,毕竟都是靠这行吃饭的,谁也不想承认自己可能被AI顶替。

但唐国强偏不,他直接说“未来AI肯定会取代演员”,还把理由说得明明白白。

刘涛先站出来说“AI是服务人的,只能当辅助,取代不了人”。

本来我以为唐国强会顺着“AI不取代人类”这个点说,结果他直接切题:“我们聊的是AI能不能取代演员,不是取代人类”。

更绝的是,他还预判了刘涛接下来要讲“AI没情感”,提前就反驳:“演员最高境界是演假情感演得跟真的一样,人感情太脆多变,AI反而能控制得更好”。

这反应速度,比好多年轻演员背台词都利索。

后来曾志伟说“大数据表演会模式化”,唐国强又补了一句:“AI能把人类情感拆成小模式再重组,比单个演员演得还丰富”。

杨迪没找到反驳的点,就说“影史经典都是真人即兴或失误来的”,结果唐国强拿《哪吒》举例:“《哪吒》没真人演员,票房你们谁也打不过,观众没那么需要真人演员”。

这话一出来,现场是真没人能接了。

这段视频能火,光靠唐国强会辩可不够。

现在AI在影视圈的动静本来就大,TVB都出了AI短剧《在我心中,你是独一无二》,电视台都播了;刷短视频时,好多没标AI的内容,我都没看出来是合成的。

大家本来就对AI有点好奇又有点慌,唐国强这话刚好戳中了这个点。

但更深的原因,其实是大家对老戏骨的认可,还有对内娱年轻演员的不满。

唐国强在辩论里说的那些专业词,比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虽然他解读得有点偏,但至少能看出来他是真研究过的。

反观现在好多年轻演员,采访时问对角色的理解,要么沉默要么说些空话,拍个戏要么用替身要么靠后期,片酬还高得吓人。

对比之下,唐国强这种有文化、能表达的老戏骨,自然让人觉得靠谱。

大家甚至把AI当成“治内娱”的工具,觉得“既然真人演员不干活还拿高薪,不如让AI取代”。

但这种想法有点太情绪化了,真要是AI来取代,最先被淘汰的肯定不是顶流明星,而是那些没名气、没资源的普通演员,还有剧组里的工作人员。

毕竟顶流有粉丝有资本捧着,普通演员才是最没抗风险能力的。

本来想跟着大家一起觉得“AI要取代演员了”,但后来仔细想想,这事没那么容易。

唐国强自己就是个反例,他演诸葛亮时,花了三个月研究《三国志》,连摇羽扇的姿势都琢磨;梁朝伟演《花样年华》时,光观察“暗恋的人怎么说话”就花了好久。

这些靠时间磨出来的体会,AI根本学不会。

AI能模仿演员的表情、动作,但它没真实生活体验。

演员调动情绪,靠的是自己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AI只能靠大数据拼接。

就像张国荣在《霸王别姬》里的自刎戏,本来剧本没那么设计,是他即兴加的,结果成了经典。

这种超越常规的东西,AI根本做不到,它只能重复已经有的东西,没法创新。

更何况还有法律和行业规则管着,之前好莱坞因为数字克隆演员,演员工会直接罢工了,最后还出了规定,用AI克隆演员必须给报酬还得标注。

咱们国内也有规定,AI换脸、合成影像不能随便用,得保护演员的肖像权。

真要是AI想大规模取代演员,这些规则就会变成门槛,不是想替代就能替代的。

现在内娱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搞不清谁是真演员”。

好多明星又拍戏又上综艺,还得维持人设,表演反而成了副业。

观众也被带偏了,有的看颜值有的看热度,根本不关心演技好不好。

这种情况下,讨论“AI会不会取代演员”其实有点太早了,先把“什么是好演员”搞清楚,先让演员把演技捡起来,才是更重要的事。

说到底,内娱慌的不是AI,是自己没本事。

要是所有演员都像唐国强、梁朝伟这样,有真功夫、肯琢磨角色,就算AI再厉害,也抢不走饭碗。

毕竟观众想看的,从来不是“完美的AI表演”,而是有血有肉、有体会的真人演出。

来源:由典学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