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出那天,说是6月初,夜还没全黑,沈阳奥体这片地方人就已经稠起来了,扫码检票的时候能听见有人在琢磨那票价,“八百八,真不是小钱呐”,有个穿红短裙的小姑娘边嘟囔边递着手机,手指甲花得七彩的,旁边一个大姐扇着团扇,汗顺着鬓角滑,她叨叨着“等着看大惊喜吧,沈佳润今天
素材来源于网络
演出那天,说是6月初,夜还没全黑,沈阳奥体这片地方人就已经稠起来了,扫码检票的时候能听见有人在琢磨那票价,“八百八,真不是小钱呐”,有个穿红短裙的小姑娘边嘟囔边递着手机,手指甲花得七彩的,旁边一个大姐扇着团扇,汗顺着鬓角滑,她叨叨着“等着看大惊喜吧,沈佳润今天非得露一手,上一回都错过了”,空气里有股烤肠味,乱七八糟地钻进耳鼻子,这种味在演唱会场子,总容易让人想到夜市或者赶集,连氛围都带点不踏实的躁。
后台监控画面突然被切出来时,台上的小沈阳还在举着麦打圆场,笑着喊“前排别睡啊,接下来给你整个大的”,结果下一秒,就见银幕里沈佳润扎着脏辫,穿粉色坎肩,猫着腰冲着镜头做了夸张表情,嘴里蹦了句“哎呀”,现场噗哧一乐,感觉她有点尴尬,动作硬邦邦的,仿佛比台上的明星还紧张,真要说台风,这时就已经有点“稚嫩”味了。
有的人录像,评论一句“像超市开业请来的跳舞阿姨,不是黑啊,就是看着不顺溜”,微信小群里弹幕飞起来,“你看她膝盖抖得直打颤,唱跳看提词器,气氛一卡一卡的”,倒是前排大姐和身边男生还笑着替她答腔,“十八岁,头一回站C位,谁能不抖”这种话讲出来,连自己都有点底气不够,捏着鼻子听下去,有的真是看热闹。
现场转到最后谢幕,“沈佳润给大家鞠个躬”,聚光灯下,她眼珠红着,嘴角还憋着笑,手一抹额头,指甲碰到鬓发,她那点动作有点局促感,感觉又像幼儿园排节目。等后台镜头放出来,工作人员把小沈阳扶下台,有人喊了一嗓子“慢点啊”,沈佳润蹲地捂眼,没忍住哭,半句话说不利索“爸,我尽力了”,有人跟着叹气,手机贴吧立马就有人翻评论,“破防了,她哭是真哭,不装”,不过点赞的有,骂的也不算少。
素材来源于网络
最近微博啊豆瓣上,这种“星二代凭啥能站C位”的讨论,基本两派掐到飞起,有个数据被人扒上来了,小沈阳演唱会门票两万多座,一晚上总票房奔着一亿多去了,沈佳润的个人商演身价,有自媒体算15万一场,这个价钱,有人觉得她摊上爹妈才沾光。
但也有人挂着她ins和短视频号的数据出来,一个月基本更新十几次舞蹈练习视频,疫情那会在家,练高音、练台词,练声就录几十遍,家里镜子贴满便签纸,每条都写着“动作标准点”“眼神别趴下”。有资深粉丝整理出来,去年她发的动态85%以上直接跟才艺有关,天天练,膝盖磨破皮,上节目前夜通宵录音,隔天还得去补课,这事儿放大到屏幕之外,好像又有点“星二代也真累”的味道。
这事没对没错,反正评论区有条留言挺矛盾的,“看着容易,真让你家孩子上去试试,估计哭都哭不出来”,被顶到最前面,又有人在下面怼:“爸妈做不了的事儿,凭什么让孩子扛”,最有意思的是一个“顺风车司机”,说他那天正好接了几个作坊下课学生,聊到追星,大家嘴里还是那句“拼爹的命,普通人学不来”,其实听着也有点发酸的。
业内消息乱窜,有导演说近年选角越来越躲星二代,简历上那行“某某某子女”直接被扔碎纸机,237份简历,有40多个“星二代”标签,最后只留俩,好笑的是,有时候编导还得考虑“这爹妈要是哪天塌房,孩子形象得全埋”,得,说到底,圈里也是一堆烂账。
其实星二代出道头筹,不是什么新鲜事。宋丹丹儿子当年跟着拍戏,潘长江女儿“合家欢”路数,一个个都能扒出履历表。
数据显示,五年里新出道的演员,三成多都跟明星有血缘,有背景的首秀项目,68%都是家里人参与。观众有的吐槽,有的围观,去年不是还出了个限制令,但还是不少观众说,“这机会,概率本来就不平等”。
现实是,艺术培训市场水涨船高,北京一线城市某舞蹈班,三年课时涨四倍,家长夜里排队报名,就是想搏一个出路。少年宫老师闲聊:“现在家长七成带着功利心,指望娃成星二代”,听起来荒唐,再反过来想,现在哪个圈子不一样呢。
旁边一瓶可乐滚过来,有人顺手踢下看台,瓶子磕在鞋边炸出一声闷响,场子里一瞬间动静大些。烤肠摊大爷随口补一句,“要是真有本事,靠不靠爹都能火”,这句话你说土吧,但总管用,每次一吵星二代,底下总有类似声音,谁也不服软。
小沈阳微博那句“女儿是我人生的镜子”还被人作成表情包,有粉留言“照出不值880的表演”,有人回嘴“你买不起不代表没价值”,吵到最后变成段子了,倒是沈佳润自己倒是清醒多了,ins上回一句“我知道大家说我靠爹,但也请给机会让我证明自己”,这行字配个自拍,评论区比她爸妈的空间都要安静——大部分留言是加油,剩下的几乎没人回复。
演唱会那晚,沈佳润的服装据说六位数,有心的观众专门定格照片,放大看膝盖上的创可贴,直播间弹幕飞起来,“这就叫苦情营销,你懂的”。小沈阳老婆沈春阳早一周还在直播哭,“孩子每天练到膝盖磨出血”,那眼泪四舍五入也拉了80万粉,业绩增长都能出小红书教学帖。
但换个角度看,谁不在风口浪尖卖力气,十八岁的沈佳润被千万人盯着,就业刚需的普通毕业生其实也差不到哪去,都是被卷着长大的,只不过光环和螺丝钉的生活一点也没交集。 有老师坐在后排吸着鼻子,叹了句“人家一场合唱十五万,我们家孩子一年补课都拔不出头”,后面几个母亲跟着笑,笑声不大,掺着点不服气的味儿。
一旁安保踢着地,舞台装卸团队喊着号子,灯光落到半空,台下其实已经开始有人提前退场,聊票价的聊票价,发视频找流量的找流量,有小摊贩支着车顶喇叭吆喝“新出大雪糕”,小孩大呼小叫撵着泡沫棒说今天看到真人了。你说大家真盯着表演看嘛,不完全是,更多像种气氛热闹,一个城市夜色下难得的松弛,加上了全网都要来掺和两句。
朋友圈第二天被小沈阳父女刷屏了,“演唱会下一秒就被抬走?太逗了”,语气里带点阴阳怪气。其实现实演出现场,沈阳自己也就是被扶下台休息,演一下段落,观众有些当成段子乐呵,有些一脸茫然想等下一个彩蛋。八卦公众号乐此不疲截帧分析,“父女情深or消费情怀”“拼爹与否谁最难受”,这类标题一天刷好几遍。
谁说得清呢,台上父女热热闹闹,台下一个时代的“机会焦虑”也一起翻腾起来。星二代要证明自己,普通人还得证明起点都不一样,热搜没人管得住,风口谁扛得起。 微博底下评论区新鲜一天,明天又换另一个主角。
门外风大,草地上有人踩碎了啤酒罐,纸巾乱飘,烤肠架收拾干净了,最后一波观众拖着腿离开,灯熄的时候,一切又都归于安静,像是舞台背后的那句没说完的话,还悬着。
来源:泉韵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