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永昌县的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玉米、小麦等作物迎来集中收获,田间机器轰鸣、农户忙碌,“颗粒归仓”的场景随处可见。农民丰收节在此早已超越单纯的庆祝,成为展现乡村变迁与振兴成果的重要窗口。
金秋九月,永昌县的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玉米、小麦等作物迎来集中收获,田间机器轰鸣、农户忙碌,“颗粒归仓”的场景随处可见。农民丰收节在此早已超越单纯的庆祝,成为展现乡村变迁与振兴成果的重要窗口。
丰收节背后,是永昌人对土地不变的敬畏与深情。在东寨镇龙口村的青储玉米基地,连片玉米秆如绿浪翻滚,收割机穿梭作业,粉碎的秸秆化作青贮料注入运输车。甘肃源发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宗强介绍,今年种植950亩青储玉米,亩产约5吨,亩产值达2000元左右。从传统艰辛劳作到现代机械化生产,不变的是对土地的依恋与耕耘的本分。丰收节通过田间观摩、农事体验等活动,让更多人看到“一粥一饭”背后的汗水,重拾对农耕文明的珍视。
丰收节更折射出乡村振兴的“新变”。以往单打独斗的收获模式,正被科技感和产业链思维取代。“订单农业”成为增收关键。源发地公司与新希望农牧业深度合作,从收割到销售全程标准化对接,既解决“卖难”问题,又保障农产品品质。永昌县农业农村局干部指出,丰收节不仅是庆祝,更是“促增收、谋发展”的平台,激活了产业链各环节。
这一“新变”也体现在农民生活的改善上。企业带动就业增收,源发地公司常年吸纳20余名劳动力,人均年收入5万余元,形成良性循环。焦家庄镇依托地理优势,构建“沿山养羊、沿泉养鱼、沿滩种菜、沿路建库”的产业布局。高原夏菜通过电商直播远销省内外,冷水鱼直供周边市场。今年全镇种植高原夏菜3.05万亩,牛羊饲养量6.7万头,冷水鱼年产40万斤以上,“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丰收节既有当下的喜悦,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东寨镇双桥村的冬小麦播种全面展开,公司负责人张琰忠对亩产650公斤充满信心,计划扩种1200亩并推广良种。朱王堡镇7.78万亩玉米迎来集中收获,收割机高效作业,金黄玉米棒源源不断装入车辆,机械化让“丰收在望”变为“颗粒归仓”。
“仓廪实而知礼节”,永昌丰收节已从节日符号成长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耕耘者的汗水正浇灌出更丰硕的果实,古老乡村焕发蓬勃生机。未来,随着更多创新实践落地,丰收节将继续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永昌答卷。
来源:盛世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