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五A股尾盘那波跳水,像极了我家猫看见黄瓜——本来懒洋洋,突然炸毛。上证跌0.65%,创业板更是直接躺平-2.6%,成交额1.21万亿,把节前避险的“嫌弃脸”写满了屏幕。
——码农财经·周六深夜敲盘笔记
(一)先把镜头拉回今晚的“地球两端”
周五A股尾盘那波跳水,像极了我家猫看见黄瓜——本来懒洋洋,突然炸毛。上证跌0.65%,创业板更是直接躺平-2.6%,成交额1.21万亿,把节前避险的“嫌弃脸”写满了屏幕。
大洋对岸的美股却像喝了浓缩咖啡,道指+0.65%,纳指+0.44%,标普再刷历史新高。人家涨得欢,咱这边却像熬夜修BUG,越修越蓝屏,情绪反差比我和产品经理的审美差距还大。
(二)特朗普“大礼包”——全球供应链的“狼人杀”
1. 医药100%、家具30%、重卡25%,10月1日生效。
2. 还嫌不够,新增“按芯片数量征税”的脑洞,等于把电子产品当成盲盒,拆一个芯片交一次买路钱。
这操作就像给全球物流装了个“随机限速”,谁都不知道下一个被卡的是哪条车道。日韩澳医药股已经先跌为敬,A股相关出口企业周一低开几乎板上钉钉——别忘了,我们有不少做海外橱柜、五金、LED驱动的隐形冠军,订单利润直接被砍成“切糕”。
这就好比原本大家组团打野,突然地图刷新一个“高额过路费”事件,奶妈(医药)和ADC(电子)瞬间血条减半,剩下坦克(重卡)也只剩半管油,团战还怎么打?
(三)YH三季度例会——“宽松”二字写进标题
央行今晚发话:继续“适度宽松”,把证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些“补血包”摆在显眼位置。
翻译成人话:
1. 市场真要是再砸盘,央妈准备随时“空投”流动性;
2. 长债收益率被重点点名,别瞎炒“国债YYDS”,小心窗口指导;
3. 房地产继续“托而不举”,对股市是“拆雷”不是“点火”。
这确实感觉就像产品经理终于松口——“兄弟们别慌,真出线上事故我给你们背锅”,可他也补了一句:“但谁再乱写 legacy 代码,年终绩效自己看。”安抚中带着警告,市场能不能硬起来,还得看增量资金的脸色。
(四)美联储“鸽声”再飘——外资或成A股“增量爸爸”
美联储理事鲍曼放话:就业有脆弱迹象,支持“持续降息”。
链式反应:
1. 美债收益率下滑→美元走弱→北向资金回流新兴;
2. 离岸人民币今晚已偷偷涨了200点,若美元跌破101,下周一外资可能拎着外卖盒冲回A50;
3. 成长赛道(新能源、半导体、医药)估值折价最快修复,毕竟全球都缺“便宜成长”。
这看着外资就像隔壁公司土豪,听说我们下午茶降价的,立马过来团券;但人家只买“低糖低卡”(低估值高景气),你若是“高糖假奶”(纯题材),人家连看都不看。
(五)“超级黄金周”数据——出行爆棚,消费股有安慰奖
铁路预计12天1.9亿人次,日均1583万,创历史新高。
机票、酒店、免税、景区、电影,这些“假日刚需”已提前被资金拿先手。
但注意:
1.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旅游酒店板块已提前拉升,部分龙头出现“利好兑现”长上影;
2. 油价高企+机票涨价,可能挤压其他可选消费,白酒、调味品仍需观察动销。
假期出行就像双十一预付定金,数据看着炸裂,可真正付尾款的时候,发现钱包已被“高油价”薅走一半,消费股别高兴太早。
(六)板块拆雷指南——周一谁可能“踩屎”谁可能“捡钱”
1. 出口链(家居、医药原料、LED):踩屎概率★★★★☆
GS利空+海运费回升,短线回避,等跌深反弹。
2. 芯片、消费电子:踩屎★★★☆☆
美国“芯片数量税”还在吹风,情绪杀大于实质,但估值低+国产替代长逻辑,急跌可T。
3. 贵金属:捡钱★★★☆☆
白银创14年新高,黄金跟涨,美联储降息预期继续送温暖,黄金股低吸不追高。
4. 风光储、军工:捡钱★★★☆☆
国内ZC催+三季报预增,外资回流也偏爱这块“便宜成长”,逢分歧上车。
5. 高股息(电力、银行):安慰奖★★☆☆☆
市场若缩量震荡,资金回流“收息避险”,适合防守型选手躺平。
(七)实操锦囊——三种仓位对应三套剧本
剧本A:激进型(满仓博弈)
低开直接加仓风光储龙头,博弈外资回流+三季报超预期;尾盘若拉升T出加仓部分,保留底仓。
剧本B:平衡型(六成仓)
早盘先看北向资金30分钟净流入速度,若>30亿,跟随买芯片ETF;若
剧本C:保守型(三成仓)
只看高股息+黄金,大跌小买,不跌不看,把K线当电视剧,追剧不追星。
(八)情绪收尾——把恐惧当导航,把贪婪当刹车
今晚美股新高、A50微红,看似“情绪修复”,但别忘了历史上任何一次长假前,缩量反弹都容易在节后补跌。
一句话:周一如果高开,别急着“满仓梭哈”,把仓位想象成共享单车,先扫一辆试试刹车灵不灵;如果低开杀跌,也别慌得“一键清仓”,好资产打折就像滴滴红包,错过今天,明天可能恢复原价。
记住,我们散户不是超级玛丽,可以无限续命;仓位控制就是那条“命”,留得青山在,才能节后继续打怪升级。
风险提示:以上分析仅供参考,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程序员讲故事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