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报太原9月28日讯在9月27日举行的煤与煤层气共采提质增效论坛上,《山西省煤层气产业发展成果(报告)》发布,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姚青林作具体介绍。
本报太原9月28日讯在9月27日举行的煤与煤层气共采提质增效论坛上,《山西省煤层气产业发展成果(报告)》发布,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姚青林作具体介绍。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煤层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约0.97万亿立方米,始终保持全国首位。初步建成了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已建成6个10亿立方米级大型整装气田,形成了布局合理、产能稳定的规模化开发格局。今年前8个月,我省煤层气总产量达98.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81.3%,再创历史新高,始终保持全国首位。
报告从基地建设成果斐然、政策体系更加完备、服务机制精准高效、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互联互通基本形成5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省煤层气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为全国煤层气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山西样板。
报告显示,我省坚持以问题和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煤层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起覆盖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体系。作为全国首个煤层气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份,我省全方位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系统化提升先行先试成果,为全国煤层气管理起到了示范引领效应。
近年来,我省改革审批机制,在全国率先建成“三级联办”一体化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平台;简化办理程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矿业权人兼探煤层气资源有关事项的通知》,大幅简化煤炭矿业权人兼探煤层气的办理程序,鼓励煤炭企业开展矿区内煤共伴生资源综合评价与勘查,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完善奖补体系,先后出台了《煤成气增储上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明确专项资金支持对象、条件及奖补标准,以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激发油气企业增储热情,推动全省煤层气增储上产;强化要素保障,探索多元化供地模式,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鼓励煤层气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土地供应方式,减轻企业资金压力,缩短投产达效时间;明确了煤层气企业差异化用地政策,提高工业用地集约节约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