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里有“监听器”?藏不住的是举证责任缺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6:18 1

摘要:女子起诉医院称子宫被装“监听器”,最终两级法院均驳回诉求——这起看似荒诞的案件,不仅暴露了当事人认知的偏差,更折射出部分人在维权中“重猜想、轻证据”的误区,浪费司法资源的同时,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子宫里有“监听器”?藏不住的是举证责任缺失

文:麻辣辛语吴能恩

女子起诉医院称子宫被装“监听器”,最终两级法院均驳回诉求——这起看似荒诞的案件,不仅暴露了当事人认知的偏差,更折射出部分人在维权中“重猜想、轻证据”的误区,浪费司法资源的同时,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59岁的叶某仅凭“腹部不适”和手机播放歌曲的主观感受,就认定医生在节育器复查时私装“监听器”,甚至将彩超显示的“囊性回声”直接等同于“监听器”,这番逻辑链早已脱离客观事实。医学上的囊性回声是常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监听器”的物理属性、形态结构毫无关联,可叶某却无视专业医学结论,执意用主观臆断替代客观证据,将个人猜测当作维权依据,这本身就违背了维权的基本常识。

更关键的是,我国民事诉讼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叶某既无法提供证据证明“监听器”真实存在,也不能证明所谓“异物”与医院的节育器取出术有关,举证不能的后果,理应由其自行承担。两级法院驳回诉求,不仅是对法律原则的坚守,更是对“空口维权”的明确否定——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底线,绝非满足个人不合理猜想的工具,没有扎实证据支撑的诉求,终究站不住脚。

这起案件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维权需要理性,更需要尊重事实、敬畏证据。当身体出现不适,正确的做法是寻求专业医疗诊断,而非陷入无端猜测;当认为自身权益受损,首要任务是收集客观证据,而非仅凭主观感受起诉。随意将主观臆断包装成“维权诉求”,不仅会让自己的主张落空,还会占用有限的司法资源,影响真正需要维权者的诉求推进,更可能对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造成干扰。

司法的公正,建立在事实与证据之上;维权的成功,依赖于理性与客观。别让荒诞的“猜想”消耗司法公信力,也别让无序的“维权”偏离正轨——唯有以证据为基、以理性为尺,才能真正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来源:麻辣新语吴能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