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否曾担心人工智能会抢走你的工作?最新消息显示,AI正在创造更多新职业,而且薪资可观! 根据人社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已催生大量数字新职业,人才需求高达百万级别。
你是否曾担心人工智能会抢走你的工作?最新消息显示,AI正在创造更多新职业,而且薪资可观! 根据人社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已催生大量数字新职业,人才需求高达百万级别。
近年来,人社部陆续发布了多批新职业,其中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正式获得国家认证。这些职业涵盖多个前沿领域:
技术驱动型岗位: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
新消费服务岗位:如旅拍定制师、睡眠健康管理师、老年助浴员,反映现代人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绿色产业岗位:如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氢基直接还原炼铁工,呼应低碳经济趋势。
专家指出,一个新兴职业通常能带动30万至50万人的就业需求,而目前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高达2500万至3000万人,供需失衡为求职者带来巨大机会。
人工智能不仅创造新岗位,更颠覆传统工作方式。一种名为 “智能代理” 的新型劳动形态正在兴起。劳动者通过AI工具打造“数字分身”,完成特定任务。例如:
数字人直播:AI虚拟主播可24小时工作,幕后只需一名训练师调整内容。
智能写作助手:媒体从业者用生成式AI辅助创作,效率提升数倍。
无人机群管控:一名规划员可同时调度数百架无人机进行表演或物流配送。
这种模式下,人类从重复劳动中解放,转向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人社部强调,社会对AI与就业关系的认知应从“替代范式”转向 “赋能范式” 。
王幻(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这位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AI工具输入文字描述,即可生成3D动画。他曾面临挑战——“与AI沟通需精准,否则达不到创意要求”,但如今已成为行业稀缺的融合型人才。
徐唐昊(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原为3D建模师的他,转型后指挥无人机群进行空中艺术表演。他称:“这份工作融合了技术与艺术,让我设计的模型从虚拟走向现实”。
李粉(旅拍定制师):凭借对汉服文化的热爱,她为游客定制拍摄方案,年服务超万次。其成功秘诀在于:“不仅提供拍摄,更传递情绪价值”。
人机协作能力:理解AI逻辑,将行业经验转化为机器可执行的流程。
跨领域创新思维:如无人机规划员需兼顾编程与美学。
情感沟通与定制化服务能力:在自动化时代,人性化服务更显珍贵。
人社部已联合多部门推出《加快数字人才培育行动方案》,计划3年内培养大批数字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各地也在探索“职业培训+岗位认证”模式,帮助劳动者快速转型。
未来已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0万。无论是年轻人选择职业赛道,还是在职者寻求转型,这些新职业都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围炉笔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