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油不是越贵越好,哪种油对身体最不健康呢?3种油劝你别吃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15:49 1

摘要:“30多年的厨艺,我就信一个道理——好油就得买贵的!”刚退休的王阿姨攒着工资给家里换了瓶进口橄榄油,觉得终于可以给一家老小补补健康。正聊得热乎,邻居李大爷却摇头:“油这东西,贵,不代表适合咱每个人。”这句话让王阿姨犯了难:超市货架上几百种油,究竟怎么选,才真的

“30多年的厨艺,我就信一个道理——好油就得买贵的!”刚退休的王阿姨攒着工资给家里换了瓶进口橄榄油,觉得终于可以给一家老小补补健康。正聊得热乎,邻居李大爷却摇头:“油这东西,贵,不代表适合咱每个人。”这句话让王阿姨犯了难:超市货架上几百种油,究竟怎么选,才真的对身体最好?油买贵就一定健康、适合咱中老年人吗?

其实,大多数人一提到“油”,脑中总有些偏见。有人迷信进口、冷压,一见“分子工厂”就觉得值;有人却省钱买大桶“调和油”觉得够用。可你有没有想过?选择错误的食用油,可能无形中悄悄加重高血脂、动脉硬化、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

今天,我们就拆解“怎样挑油”那些老观念,告诉你:钱花得再多,选到这3种“伤身油”,只会徒增健康负担!可别被漂亮包装和广告词骗了。到底是哪三类油要警惕?哪种油真的该列入“黑名单”?本文将根据权威指南和科学数据,告诉你背后的真相和健康替代建议。第2种油,或许你家餐桌每天都在用,却很少有人真的关心过。

油的选择决定着健康,花钱找“安慰”,不如科学选油,“买对不买贵”!

很少有人仔细研究过油的成分和健康影响。“买贵的就一定好”,“调和油包打天下”,还有“植物油永远安全”,这些观念是不是你平时的直觉?
其实,食用油的健康与否,跟油脂类型、精炼工艺、脂肪酸组成高度相关。根据2022年《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专家意见,长期摄入高比例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明显提高冠心病和高血脂发病率


比如,一项涵盖近20万人、持续10年以上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那些摄入反式脂肪酸最多的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2.8%;而精炼植物油过度摄入,也会造成日常摄入的ω-6脂肪酸远大于ω-3脂肪酸,诱发慢性炎症、肥胖等隐患。

中国疾控中心调查指出,中老年人膳食油摄入普遍超标,47.2%的人选择调和油,但多数调和油配比、原材料成分仍不透明,潜藏健康疑虑。油种健康与否,关键并不在价格高低或进口标签,而在于脂肪酸种类、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是否过度精炼

别再盲信广告了,你最该警惕这三类“伤身油”——其中一种油甚至是许多“家常菜”必备,却已被列为多国“需谨慎消费”名单!

反式脂肪酸高含量的起酥油、人造奶油:
许多糕点、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用到的起酥油,本质上就是高反式脂肪酸的“隐形炸弹”。反式脂肪酸摄入每增加2%,心血管事件风险上升23%-36%。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20年就建议全球范围彻底淘汰反式脂肪酸。哈佛大学营养学院数据指出,持续摄入反式脂肪酸,每天只需2克,就足以明显升高坏胆固醇(LDL),增加心梗、脑卒中风险。

不少中老年人把烘焙类西点、蛋黄酥等当“健康零食”,实则暗藏巨大健康隐患。

部分“调和油”(标签不清、来源复杂):

“调和油”在市面上很受欢迎,看似“几种油优点合一”,但根据国家标准,调和油允许各类廉价植物油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许多产品实际大豆油、棕榈油等占比高达70%以上。廉价棕榈油富含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将提升动脉粥样硬化风险17.5%。2019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抽检,多品牌调和油脂肪酸比例远离健康推荐。此外,调和油来源复杂、不易溯源,生产过程有一定食品安全隐患
并不是所有调和油都健康,关键在于组合配比及透明度。超市里一些低价调和油、“高级调合油”,实则暗藏隐患。

高温反复炸用的“地沟油、废弃油”:

虽然地沟油问题已大力整治,但餐馆、家庭“回用油”仍较多。反复高温加热的食用油,极易生成丙烯酰胺、苯并芘等致癌物,导致肝脏负担加重,甚至诱发肿瘤。研究显示,食用反复加热油烹炸食物的人群,其消化系统癌症发生率提升14%-22%。哪怕是家用残油回锅使用几次,也极易生成有害物质,让“炒菜香”变成“健康险”。


建议炒菜、煎炸后剩油不要回用,家庭烹饪要做到用油不过量、勤换新油,别把健康“炸”没了。

优先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种: 橄榄油(优于精炼棕榈油)、茶籽油、菜籽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等均为值得推荐的健康油脂。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0%以上的茶籽油和橄榄油,对心脑血管健康有明显保护。
建议轮换不同种类油脂,满足人体多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烹调方式科学调整,减少高温油炸 不论用何种油,都应少油炸、多蒸煮烹炒,控制高温油耗。长期过量摄入油脂,无论好坏,都会增加肥胖及慢性病负担。国人每日用油总量建议不超过25-30克。对于中老年及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日常更宜低温烹调。

细读标签,认准“非氢化、低饱和、原料天然” 选购油脂时,关注脂肪酸比例和反式脂肪酸含量。优先选择非氢化、天然冷压油,杜绝廉价劣质和来源不明产品。

部分高端进口油实则营养价值与国产健康油差异不大,不必盲目被“进口”“初榨”字眼迷惑。

健康不是“花多少钱”买回来的,更关乎每天怎么选、怎么用。你的厨房里,或许就有影响健康的“伤身油”。别等出现问题才后悔,从现在开始,关注食用油选择,更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血管健康!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都不同。建议您结合自身健康状态,咨询专业营养师或到正规医院营养门诊做个详细评估,让选油更科学、个体更定制。

从选油、买油、用油开始,科学一点、谨慎一点,身体自然更轻盈,血管自然更舒畅。别让“错油”成为健康路上的拦路虎。你今天的选择,就是明天健康的答案。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专家共识:膳食脂肪与心脑血管健康》
4.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ats and cholesterol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PLACE trans fat
6.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食用油抽检通报
7. 中国消费者协会:食用油质量调查报告(2019)

来源:中医谢医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