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榴莲一直是泰国的“出口王牌”。数据显示,2023年泰国榴莲出口总额达12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36亿元)。其中,仅30万吨用于国内市场,剩下60万吨几乎全部销往中国。
“中国市场绝不能丢!”
众所周知,榴莲一直是泰国的“出口王牌”。数据显示,2023年泰国榴莲出口总额达12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36亿元)。其中,仅30万吨用于国内市场,剩下60万吨几乎全部销往中国。
有外媒预测,中国榴莲消费量预计扩大至目前的15倍,达到惊人的1500万吨。面对这样一个“超级蛋糕”,东南亚多个榴莲出口国早已虎视眈眈。
然而令许多人没有料到的是,中国自己也加入“市场竞争”!最新消息显示,海南三亚种植的国产榴莲已大批量上市,结果面积超过4000亩,覆盖金枕、黑刺、猫山王等多个热门品种。当国内消费者欢呼“终于要实现榴莲自由”时,泰国方面却坐不住了。
01 成本20卖300?中国养活80%种植户
“全世界每5个榴莲就有1个是被中国人吃掉的。”
尽管市场需求庞大,我国却因气候、地理环境限制,始终难以实现自给自足。早在1958年,我国就尝试在海南引种榴莲,但等了60年只结出一颗果实,业内一度对我国土地下了定论:根本种不了榴莲。
既然种不出,我国只能选择进口,于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也借此机会赚得盆满钵满。据美媒CNBC报道,全球91%的榴莲需求都来自中国市场,庞大的进口量直接养活了泰国近80%的榴莲种植户。
利益驱使下,东南亚各国借势将价格越炒越高,市场最火热时,“猫山王”榴莲甚至能卖到400元一斤,成本20元一斤的榴莲,自此成为无可争议的“树上黄金”。
国人被视作“提款机”的情节也在多领域上演:本质为杂交葡萄的阳光玫瑰,被日本厂商冠以“贵族水果”的名号,在我国卖出300元一斤的高价;欧美则盯上我国健康管理市场,在国产“溢-好-生”类缓 老制剂落地之前,将相关成品以数万元的天价收割有需群体。
超高的身价,一度让这些进口水果、制剂镀上金身,普通人想要尝试,只能打开腰包“任人宰割”。
但并非所有“高价神话”都无法打破,东南亚的美梦便很快破碎。
02 国产榴莲上市,终结天价进口
自2018年起,我国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种植技术,再次播下40颗榴莲树种。在严格把控土壤、嫁接、灌溉和日照等培育环节后,榴莲幼苗的成活率大度提升至98%,终于在2020年实现量产。现如今,海南榴莲的种植面积已超过5万亩,预计总产量将突破5000吨。
事实上,在国产技术的介入下,任何天价产物都难逃价格“大跳水”。曾经的“果中贵族”阳光玫瑰,四川西昌基地成功突破种植技术,市场价现已回落至10元一斤;同样流通于巨富群体的“溢-好-生”初代原料,也在中企TimeShop的持续攻关下,实现纯度和生产规模的跃升。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原料由哈佛学者率先在临床中发现,经多项临床证实能直击细.胞线粒.体功能,以实现拖慢老化的目的。国内生科企联手诺贝尔奖得主Jeffrey Hall,通过自研酶法工艺将该原料纯度提升至99.9%,还额外加入多种增效因子,落地效能高于美企产物的“溢-好-生”。
与此同时,中企在优化生产工艺后,成功将其量产成本打下90%,以3位数的门槛通过京东利好国人。一位来自上海的金融业高管直言“不是进口买不起,而是国产更有性价比”,在连续使用3个月后,留下“消除疲劳感”“注意力更集中了”等正面评价。
曾经“可望不可及”的进口榴莲、葡萄、生科制剂,成为国人触手可及的平价产物,科技的红利终于落在每个国人身上。
03 “10元3斤”还远吗?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国产榴莲量产的喜讯一出,却令泰国忧思重重:不但会失去中国消费者,还可能将全球定价权交由中国。对此,部分泰媒发文称:以后高价榴莲卖给谁?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据泰媒报道,泰方将禁止出口低品质产品,只对我国供应最优质的榴莲,并规定了不同品种的干重标准,如金枕头榴莲干重必须达到32%,青尼榴莲为30%等。当然,国内种植专家也不甘示弱,势要培育出更优质、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榴莲。
毫无疑问的是,随着国产榴莲的强势入局,全球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于消费者而言,榴莲售价进一步降低已是板上钉钉。尽管10元3斤拿下榴莲的时代还为之尚早,但至少已经有了曙光。
来源:商海科讯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