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这三种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它们可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时由母亲传染给宝宝,因此是妊娠期间需要进行筛查、诊断和尽早干预的主要传染疾病。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这三种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它们可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时由母亲传染给宝宝,因此是妊娠期间需要进行筛查、诊断和尽早干预的主要传染疾病。
“艾梅乙”感染者面临着家庭暴力和医疗歧视的风险。在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中,营造无歧视的医疗环境,为感染者提供合法权益保障,能够有效减少“艾梅乙”的母婴传播,维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艾梅乙”医疗歧视?
“艾梅乙”医疗歧视是指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偏见和排斥等原因不公平对待“艾梅乙”感染孕产妇和儿童的行为。
医疗机构如何规范医疗歧视?
1.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
①不得拒绝或推诿为“艾梅乙”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
②不得将感染孕产妇和儿童就诊顺序故意排在最后
③在不接触就诊者血液、体液的普通诊疗过程中,对所有就诊者一视同仁,不得针对“艾梅乙”感染者进行不必要的过度防护
④尊重“艾梅乙”感染者的生育决策权,如无医学指征或不宜生育者,不得任意建议其终止妊娠
2.规范服务行为,重视感染者隐私保护
①不得在不合适时间、场合,以不当的方式询问病史
②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不得公开感染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等信息
③在感染者的配偶/性伴通知方面,尊重感染者的意愿选择告知方式和时间、地点
④所有检测、治疗、调查、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项目,均需先征得感染者同意,并与本地伦理委员会规定无冲突方可进行
⑤不得评判“艾梅乙”感染者以前或其自述行为,不得在公共场合大声呵斥或孤立“艾梅乙”感染者
⑥在保护“艾梅乙”感染者隐私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充分的消除母婴传播知识政策宣传教育服务
3.建立服务监督、投诉和反馈机制
①建立院内医疗投诉管理制度
②设立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专人负责“艾梅乙”感染者投诉相关登记
什么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其形式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等。
“艾梅乙”女性感染者常见家暴类型?
发生家庭暴力怎么办?
1.重视第一次暴力事件,绝不示弱,明确告诉施暴者,你的人身权利不容侵犯,家暴属于违法行为,记住防范家庭暴力应从第一拳开始!
2.敢于向外界求助,说出自己的经历,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亲友或者相关部门帮助,由他人出面劝告施暴者。
3.如受到家暴,必要时可到医院就诊确诊伤情,注意收集证据,包括人证和物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可以先逃离施暴者。情节轻微的,可以向亲友、邻里、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求助。情节严重的,迅速拨打110,请求公安机关制止。珍爱生命,珍惜权利,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勇敢向家庭暴力说不!
来源:平邑县人民医院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