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铐出庭仍存侥幸心思,尹锡悦再踩圈套,后续局势更复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4:15 1

摘要:9月26日,曾经在青瓦台呼风唤雨的"检察总统",如今戴着手铐被押上法庭,胸前挂着囚犯编号牌。

9月26日,曾经在青瓦台呼风唤雨的"检察总统",如今戴着手铐被押上法庭,胸前挂着囚犯编号牌

24日,前第一夫人金建希以阶下囚身份出庭受审,这对曾经风光无限的权力夫妇,如今只能隔着高墙相互牵挂。

尹锡悦为何偏偏选在妻子受审后现身?这场夫妻联手戏背后藏着什么盘算

9月26日,首尔的秋风有些刺骨。

一辆法务部押送车缓缓停在首尔中央地方法院门外,记者们长枪短炮早就架好了机位。

车门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那个曾经在青瓦台指点江山的男人,如今被两名狱警架着走出车厢。

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蓝色西装,没系领带,头发又白又乱,比85天前被抓时瘦了一大圈。

最扎眼的是他的手腕。

一副银色手铐反铐在背后,腰间还缠了条束缚带,这可是韩国司法史上头一回给前总统用这么严的押送措施。

说起来,这个反常举动确实让人琢磨不透。要知道,从7月被拘留到这次出庭,尹锡悦可是连着11次拿身体不舒服当借口拒绝露面。

糖尿病、肝功能不好、在押环境艰难,理由说了一箩筐。律师也是三天两头向法院递申请,说老头子病重需要保释

可偏偏在金建希受审后,他突然就"身体好转"了。

庭审现场,尹锡悦穿着海军蓝西装,胸前别着囚犯编号3617的牌子。整个人看起来确实憔悴不少,弯腰驼背,目光游离。

面对特检组的指控,他当场否认所有罪名,还通过律师强调自己健康问题严重,要求取保候审

这出戏演得还真像那么回事。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老头子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

第一层算盘很明显:装可怜博同情。你看,堂堂前总统都被折腾成这样了,法官总得给点面子吧?

第二层算盘更深:通过配合庭审,让法院确认他健康状况确实堪忧,从而同意在非羁押状态下受审。

要是保释成功,他还能推动外部支持者闹事,给李在明制造麻烦,说不定还能打击对方形象或者缩短任期。

另一边的首尔南部拘留所里,也上演着相似的一幕。

金建希,这个曾经总登时尚杂志封面的前第一夫人,胸前挂着"4398"号囚牌,已经关了一个多月。

她戴着黑框眼镜和医用口罩,露在外面的鬓角全是白发,额头的皱纹比去年公开露面时深了不少。

下午开庭时,面对检方指控的8亿多韩元非法获利,她全程抿着嘴,最后只丢出一句"我否认所有指控"。

这可不是简单的夫妻情深,背后的门道大着呢。

检方列出的罪状里,不光有2010到2012年操纵德意志汽车股价的老底,还有2022年总统选举时的各种猫腻。

最离谱的是,她收过价值1亿多韩元的爱马仕包和卡地亚项链,买单的全是尹锡悦的亲信。

政治掮客明泰均早就招了,他给金建希递民调数据,就是想换尹锡悦给某国会议员候选人站台。

作为回报,金建希亲自给庆尚南道知事打电话,让对方"多关照"那候选人。

这一家人做生意还真是有一套,权力、金钱、人情,样样不落。

更要命的是,金建希的案子跟尹锡悦的"内乱罪"查的是一回事。

特检组查到,2024年12月尹锡悦搞紧急戒严那阵,故意烧了一批文件想掩盖滥用职权的事儿。

那些灰烬里说不定就有夫妻俩选举时权钱交易的证据。

毕竟这特检法本来就是冲他戒严那事儿立的,前后被否决三次才在今年6月通过。

李在明当选总统后8天就任命了特检官,就是要查个底朝天。

这个时候夫妻俩同日出庭,说没有策应那是骗鬼呢。

尹锡悦通过律师了解金建希的情况,这次现身部分就是想为保释铺路,顺便给妻子打打气。

可他这点小心思,早就被李在明看得一清二楚。

话说回来,尹锡悦这次主动现身,反倒给自己挖了个坑。

韩国MBC刚出来的民调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说他的"健康危机"是演的,近八成支持继续关着他。

社交平台上,#尹锡悦装病# #前总统特权没了# 直接冲上热搜第一

有网友怼得更狠:"当年你当检察官查朴槿惠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也戴手铐?"

这话还真是一针见血。

回头看看韩国这些年的政治,从卢武铉到朴槿惠,再到李明博,现在轮到尹锡悦,好像有个规律:下台就得挨整。

但这一次,情况确实不太一样。

特检组这边确实硬气,不光查尹锡悦夫妇,连前总统警卫处长、国防部官员这些亲信都一锅端了。

检方当庭甩出来一堆证据:拘留所里和律师的通话录音、销毁戒严文件的监控截图,还有他让手下删掉前国防部官员加密通话记录的邮件。

这些证据一件件摆出来,尹锡悦想装病的把戏就更站不住脚了。

法院那边也不吃他这套。你说你病重不能出庭,结果大早上从拘留所一路坐车到法院,全程没有晕倒、没有插氧气管,还能站着听审两个小时。

这不是自我打脸吗?

检方很快就以此为依据,驳回了他的保释申请。上诉也失败了。

相比之下,朴槿惠当年也是这么被关着的,李明博也是这个待遇。

韩国的司法系统有个特点:程序面前人人平等,哪怕你当过总统也不例外。

这次尹锡悦戴手铐、绑腰绳出庭,虽然进入法庭后解除了束缚,算是给前总统留了点面子,但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尴尬画面,已经牢牢印在公众脑海里了。

李在明早就放出狠话,哪怕判不了尹锡悦死刑,也得争取终身监禁让他永不出头。

看这架势,韩国政府是铁了心要把前朝势力清算到底。

尹锡悦这事儿,放在整个东亚政治版图上看,还真有不少门道。

从表面上看,这是韩国的内政,但实际上反映出的是整个东亚地区政治转型的一个共同特征。

以前的东亚政治,多少都带点"强人色彩"。

领导人个人魅力强,权力集中度高,制度往往要为人让路。

但现在不一样了,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

韩国这次对尹锡悦的处理,就是个典型例子。不管你以前多风光,违了法就得按规矩办事。

特检制度的设立和运作,体现的就是这种制度制衡的力量。

这个制度本来就是为了防止权力过度集中而设计的,前后被否决三次才通过,说明韩国社会对权力监督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对中国来说,韩国的这个经验也有借鉴意义。

不是说要照搬他们的制度,而是要看到制度建设在现代治理中的重要性。

权力需要监督,这是个普遍规律。

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监督方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更大的视角看,东亚地区的政治现代化正在加速。

不光是韩国,日本的政治献金丑闻、台湾地区的"立委"贪腐案,都在推动各自的制度完善

这个趋势对整个地区的稳定发展都是好事。

政治斗争从"你死我活"变成"制度博弈",从"人治传统"转向"法治规范",这本身就是进步。

当然,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

韩国这些年的政治动荡,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制度磨合的必经阶段。

重要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规则,让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对中国而言,观察韩国的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毕竟,邻居家的经验教训,都是值得参考的活教材。

结语

权力的游戏最终败给制度的力量,尹锡悦的小算盘敌不过韩国法律的大账本。

东亚政治正在告别强人时代,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这或许就是政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你觉得什么样的制度最能管住权力?欢迎留言聊聊看法。

来源:顶楼的小邹

相关推荐